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塔里木恋歌 > 第一卷 第86章 第八十六章

塔里木恋歌 第一卷 第86章 第八十六章

作者:平静的海洋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7: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到达八一煤矿后,官洪立即紧张采访起来,先是找了几句干部职工进行座谈,又深入到邻居们中间进行走访,晚上住在煤矿招待所里,立即将碎片化的采访进行归纳,又写下了提纲。回到报社后,官洪一鼓作气,立即写下长篇通讯《已过门的未婚妻》的稿件在《农垦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轰动。随后,《新疆军垦报》报也刊用了这篇通讯。官洪觉得这组新闻还可以进行深度报道,他请示了江一帆副总编后,又连续写出了两篇报道,对于志林和他的未婚妻顾文姝的事迹进行详细挖掘。同时,他采用散文和通讯相结合的形势,写出了一些有分量的报道,并结合这一组报道,他写出了《新闻贵在美》论文在新闻内刊上发表了,提倡新闻写作应该用美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能一成不变。同时,官洪通过自身经历,提出了“靠灵感扑捉新闻,靠功底提炼新闻,靠勤奋积累新闻,靠创新深化新闻”。要把新闻写活、写深。要“从一般抓特色,提升新闻性;从平凡抓亮点,提升指导性;从普通抓典型,提升贴近性;从常规抓变化,提升可读性”。

官洪的观点,得到众多同行的侧目,他的名气更大了。终于,省报向兄弟单位开口了,要调动他到省级报社工作。

江一帆舍不得让官洪走。虽然自己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但对官洪的成长是十分关注的。从发现他这个人才,到调进报社再到他挑起报社外出采访的大梁,江一帆没少费心血。但为了年轻人的前途,江一帆还是决定让官洪调出去。毕竟,省报的条件比地市报条件要好得多。

官洪更舍不得走。

在塔里木这片热土上,有他耕耘的肥沃土壤,有他流下的辛勤汗水,更有他成长的深深足迹。他想起刚调进报社时江副总编对他的教诲,因为农垦报社人手有限,既当编辑又当记者是报社每个工作人员必备的能力。于是,江副总编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解版面编辑的要领,后来又教会他如何深入采访先进人物和突发事件,采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等。同时,报社领导对自己也很重视,一有重大新闻线索,总要告诉他,一有重要采访任务,也会派他去。一有培训任务,还是派他去。不断的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使自己的基础更加扎实,新闻写作水平提高更快,名气也越来越大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领导的培养,更离不开众人的帮助。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五一农场,场党委给了自己走出农场参加培训的机会,使自己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创作信心;参加土地承包时,工作和生活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特别是老班长李山水在自己最困难、最失意的时候拉自己一把的情景不时浮现在眼前。当初他离开五一农场向老班长告别的那一刻,老班长竟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到了年底,自己没拾一朵棉花,却收到一千多元的超产奖。他不用打听也知道,那是老班长李山水负责组织人帮助自己拾回来返好工后上大垛的,因为官洪知道,即使单位召集人帮助拾,也要有人出面去做组织协调和返花工作的。

走了,真的走了,又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了,调令已经送到农垦报社了,此时的官洪真舍不得塔里木这片热土,但报社的决定又不好推托。他略微理了理思绪,把自己临走前要办的事情思考了一下,觉得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到五一农场去看看老班长。

官洪到市里的百货商店去买了些东西,虽然是星期天,农场的巴扎上有许多东西,但官洪还是认为在市百货商店里购买合适些。毕竟,城里的物品要比农场的物品丰富得多,也高档得多。

汽车很快到了五一农场。

现将踏上五一农场,官洪感到自己走出去的时间虽然没几年,但变化还是很大的。原来的一些土坯房子已经或者正在拆迁,砖混结构的房子一幢幢一排排建起来了。农垦局号召各农场要全面进行脏乱差治理,五一农场通过经常性环境治理后,变得漂亮多了。场部的街道干净整洁,公路两旁的树枝经过全面修整,条理分明。官洪走后就再也没回来过,许多事情在他的脑海里是那样清晰,但有些已经渐渐模糊了。

因为是星期天,赶巴扎的人很多,熙熙攘攘的让官洪有些目炫。他顺着柏油公路向前方望了望,想找一辆车,但没能找到。他把带来的东西放在一个认识人的摊位上,然后打听宣传科科长龚建民的住址,因为报社与各农场宣传科还是有些业务联系的,他们还时常有过联系,在五一农场场部,算是对他最为熟悉的了。

龚建民正在家中拉开桌子“筑长城”。看到官洪来了,连忙停下来。官洪也不好意思过多地打搅他,简单地向他说明了来意。龚建民一听是要他帮找辆自行车用,连忙来到院子里推出一辆半新“凤凰”牌自行车:“官洪,昨天我还骑着这辆自行车到街上去买菜了呢,气很足。”

官洪知道龚建民急着要继续“筑长城”,笑着说了句“谢谢龚科长”后,就推着自行车离开了。

走在宽阔石子公路上,官洪心里很不平静。当年来到塔里木盆地的五一农场,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塔里木农场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了自己,并锻炼了自己的吃苦精神,如今自己又要离开了,何时才能再回来看看呢?

“这不是官洪吗?老远看到像你,到底还是你。怎么,到城市里去了,就不认得我们了唦?”

官洪正在胡思乱想,突然听到几个女人的声音传过来。

官洪抬头一看,见黄青英、林文蓉、郝兰香等几个姐妹们结伴去赶巴扎。他立即跳下自行车,黄青英、林文蓉、郝兰香也停下来。黄青英心直口快,上下打量一下官洪:“脸色白白净净的,头发整整齐齐的,衣服干干净净的,和过去在三分场完全不一样了唦,像个城里人了唦。”说得官洪不好意思起来。待黄青英说完了,官洪才说明自己这次是专门到三分场看望李山水的,并向她们打听李山水近来的情况。

“原来是去看望老李的,你这回过去能看清楚他,他却看不清楚你了。”林文蓉嘴更快,一听官洪说去看望李山水,脱口而出。

官洪心里一惊:“什么,你说什么?老李叔他……”

“唉,官洪,你不知道吧?你走后,老李叔年底拾完棉花后又得了一场大病,连过年都是在医院里过的。住院回来后,眼睛就更看不清东西了。没过多长时间,他的眼睛就完全瞎了,农场批准他提前退休了,现在全靠他老伴在侍候着。你也知道他老伴的身体也不好,也时常犯病。唉!他们一家人很少出门了,我也说不清楚,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郝兰香把自己所知道情况向官洪简单时行了说明。

还没到李山水家里,已经听到关于他这么多的不幸,官洪心里特别不好受。他顾不上和她们多说,骑上自行车就往三分场里赶。

官洪刚走到三分场办公室门口,见陈淑芬正在林带里砍草,连忙跳下自行车和她打招呼:“陈阿姨,您怎么在林带里砍草呢?”

官洪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那时候的每个分场都有一名林带管理职工。这些活应该由林带管理职工去干的。

“我在家呆着没事,就出来走走。看到林带里的杂草还没除掉,就找来工具帮清理清理。马上要给这些树涂石灰水了,管护林带的张阿姨病了还在医院里,我就帮她随便清理清理,免得她回来了忙不过来,找人清理这些杂草是要付钱的,她家又比较困难。小官,你怎么过来了?”

“我是回来是看看李山水叔叔的,他还住在那儿吗?”

“他不住在哪儿能住哪里呢?唉!生了一场大病后,眼睛全看不见了,很少出门,我也好久没见到了他了。”

只要没搬家,官洪不用人指点,就能直接奔向李山水房子里。因此向陈淑芬告别后,官洪就急忙向李山水家走去。

这是一个普通的职工住宅,半砖混结构,即用砖块打的基础,砖墙离地面一米多一点,刚好到窗户下部,从窗户基部开始互房沿部分,又是用土坯筑起来的。塔里木盆地一年难得下上几场雨,胡的年份甚至常年无雨,农场职工住宅的房顶是用稻草或麦草掺和泥巴盖起来的,窗户上安装了玻璃。墙体全部用石灰粉刷的,除了墙面的下角较脏以外,整体看上去比较洁白。像这样的房子在那时的塔里木农场的分场里,已经是中等偏好的了。能够住上这样房子的绝大多数是带有照顾性的。如果是上等住房,就全部是砖木结构的了。

官洪来到李山水家门口,见房门关着,便轻轻地敲了敲,许久,里面才传出一句问话声:“谁呀?”声音传来后,接着传来几声咳嗽声,又过了一会儿,门才轻轻拉开,李山水的老伴张淑秀伸出头来,上下打量了一下官洪,又眯起眼睛看了看,似乎在努力寻找记忆中的人,仍然没能想起来人是谁。这也难怪,当年官洪在李山水班组里参加承包时,和张淑秀打照面并不多,虽然也到过他家几次,也都是来去匆匆,有时还不一定能遇上她,所以张淑秀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再加上很长时间没有来往了,就更没印象了,何况她的年龄也大了,记忆力也差了呢?

官洪看到张淑秀仍然没能认出自己,轻轻地说:“阿姨,我是官洪啊!”

“官洪?”张淑秀还在琢磨这个名字,屋里的李山水已经听出来了,激动地说:“官洪来了,淑秀,是官洪来了,快!快让他到屋里座!”说完,仰着头,一手扶着墙,一只手伸出来向前探着,慢慢走出来。

看到昔日的老班长在自己走后的没几年时间里,已经变成了这副模样,官洪心里一热,急忙迎上去,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李山水用颤抖的双手在官洪的脸上身上抚摸着,一边抚摸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是官洪,是官洪。”然后抬起手来,擦了擦他那双发红且无神的眼睛,官洪连忙双手搀扶着老班长坐在一张椅子上。

官洪哽咽着说:“老李叔,我马上又要调走了,在走之前专门来看看您。”

听说又要调走了,李山水急急地问起来:“官洪,你又要到哪里去?是不是越走越远了?”

官洪告诉他自己要到省城里去了后,李山水激动起来:“你娃有出息了,终于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了。”说完又流下了混浊的泪水来。

“老李叔,您别难过,到省城去了以后,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还会来看望您的。”看到李山水激动的泪水,官洪急忙安慰他。

李山水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后,告诉官洪自己当年对他保留了一个很大的秘密:

那一年承包结束后,蒋素英害怕官洪拖她们班组的后腿,在班组长会议上提出不要他了。李山水看到刘天明和闫俊辉做她的思想工作也没起到任何作用,会议结束后便找到刘天明,要求把官洪放在他们班组里。正在着急将官洪安排在哪个班组的刘天明听了后,自然一口答应下来了。

毕竟在塔里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李山水知道官洪早晚会从他们班组里走出去的。他虽然文化不高,但正因为自己的文化不高,他知道今后的塔里木农场必然是有文化人的天下。因此,他千方百计督促官洪多写一些诗歌。其实,他是读不懂诗歌的,但每当他看报纸上没有官洪的名字时,就督促他,并说好久没有读到他的诗了。特别在官洪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害怕官洪经受不住打击而从此消沉下去,就经常提醒督促他,要他多写,这使得官洪不停地写,不停地投稿,终于走出五一农场了。

听完李山水的讲述,官洪的心情更加沉重起来。他又看了李山水一眼,默默在想:塔里木农场的老一辈军垦职工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啊!与自己非亲非故,为了自己的成长,却付出了这么大的心血。他再次感激地端详着李山水:这是一张十分消瘦的脸,虽然六十挂零,可头发已经全部花白了,皱纹已经布满额头,脸色因长期不见太阳光而显得青白。官洪深知,青年时期的无私奉献,中年时期的扎实苦干和老年时期的疾病缠身,使得李山水的人生之路就象那潮起潮落、深遂广阔的塔里木河,漫长而短暂,静谧且激越、轻盈却凝重。在人生的道路上,欢与悲、喜与痛时时交织在一起。不论身处何地,总是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一份工作,永远也没忘记自己所肩负的屯垦戍边的使命。对于这个时代,他是无愧的。自己到报社后,有机会的话,一定要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将他的事迹写出来,让军垦后代们知道老一辈军垦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精神正是老一辈军垦战士用生命书写出来,践行出来的……

官洪正在胡思乱想着,听见李山水高声地叫起来:“淑秀,你快去做饭,快到中午了吧?别让官洪饿着肚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