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塔里木恋歌 > 第一卷 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塔里木恋歌 第一卷 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作者:平静的海洋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7: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五一农场这次干部招聘考试是在机关一楼会议室里进行的。共考了三门功课,即语文、数学和政治。由于钟海涛的基本功底比较扎实,所以这次考试,数学和政治对他来说并没费很大的劲。当他接过语文试卷,一看作文题目是《记一位优秀》时,他理了理思路,突然想起三分场的优秀李山水不计个人得失,在农业生产一线干好本职工作,带领全体班组成员创造了三分场棉花平均单产最高成绩、即使生病了也坚持将地里的棉花拾回来,并帮助已经调离班组成员官洪的棉花也及时拾回来的事迹来,就决定写他。可怎样开头呢?钟海涛陷入了沉思。如果文章的开篇不能吸引人,内容写得再好,也不一定有较好效果的。

钟海涛正在苦思冥想着,突然想起刘兰兰让自己背诵过的一段话来:“人们常说,果实的事业是甜蜜的,花朵的鲜艳的……”他灵机一动:“为何不用这段话作为文章的开头呢?”于是急速写起来:“人们常说,果实的事业是甜蜜的,花朵的事业是鲜艳的,相形之下,叶子则显得平凡而普通,而三分场李山水恰恰是在叶子般的事业上放射出光彩来!”文章的中间列举了李山水如何以党员的标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如何带领职工宁肯苦干不愿苦熬抓田管、如何关心青年职工、如今眼睛近乎失明也不愿给单位添麻烦等,一气呵成写下这篇作文的开头和中间部分。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的开篇和过程令钟海涛很满意,该结尾了,怎样“收口”呢?钟海涛又陷入沉思。他想了几个结尾,都感到不太满意。

正当钟海涛搜肠刮肚地思考着文章如何结尾时,监考人提醒交卷的时间快到了。钟海涛一急,突然又想起自己给刘兰兰讲解的唐太宗那句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来:“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于是。他理了理思路后写下了文章的结尾部分:“唐太宗曾经说过,‘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李山水身上,我不仅看到一位普通的形象,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组织科长马承钢亲自批阅试卷,看到钟海涛的这篇文章后,他敲着桌子说:“没想到,这家伙还有这一招,文章的首尾照映得这样好,字也写得很漂亮。”他当下给了这篇文章最高分。由于每个人的试卷都是密封的,因此,马承刚也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不过,不管作者是谁,他的脑海里对这篇文章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认为,让这样的人到基层单位当一名文教,写作上应该是没问题的。

考试成绩公布下来了。钟海涛是二十九号,他看了看成绩表,总分排在第二名,语文成绩是第一名。他急忙把这消息告诉了刘兰兰。因为他知道,刘兰兰听到这消息后,一定会和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的。不知为什么,近段时间只要自己有什么好事情,总想在第一时间里告诉她的,因为他感到:只有刘兰兰才能和自己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共同品尝酸甜苦辣的。

果然,听到这个消息后,刘兰兰激动地说:“海涛,今天晚上我还要到你们家吃饭去,我们还要包饺子。考上考不上无所谓,就凭考出这么好的成绩,也值得庆贺一下呢!包饺子的大肉我去买。我得赶紧到巴扎上去,去晚了就买不到了。”刘兰兰说完,急忙向钟海涛和张大中交代了几句,也顾不上他们的回答,骑上自行车就往五一农场巴扎上赶。

农场的巴扎不像城市里的农贸市场,什么时候都可以买到果蔬和肉食品,何况又不是星期天的巴扎日?刘兰兰心急火燎赶到农贸市场,看见几个菜摊稀稀落落地分散在几个地方。她转了一圈后,连个卖肉人的影子也没看到。她急忙向一位正在收摊的摊主打听。那位摊主懒洋洋地说:“都这个时候了,谁还在卖大肉?那几个卖大肉的早就走了。”

听了摊主的回答,刘兰兰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跑了这么远的路不说,还没买上要买的东西。她推着自行车无精打采地往回走,连认识的人和她打招呼,她也没心情答应了。

刘兰兰正失望地往前走着,抬头看见一家餐馆的老板正在门前打扫卫生,机灵一动:餐馆里应该不缺大肉啊?为什么不到里面去匀两斤出来呢?

于是,刘兰兰将自行车往餐馆门前扎稳后,走上前去说明了来意。餐馆老板听了,连连摇头:“我们这里不卖大肉,我们的餐馆规模不大,客人也不多,没买那么多大肉存放的。”

刘兰兰看到老板不想卖,连忙说:“这样吧,每公斤大肉多给你两块钱,你看行吗?”

听刘兰兰说每公斤大肉多付给自己两块钱,餐馆老板二话没说,连忙让厨师到里面去拿出一块比较好的大肉来。刘兰兰一看很满意,付完钱后,又立即蹬上自行车,高高兴兴地返回三分场,连家也顾不上回,直接向钟海涛家奔去。

钟海涛的母亲看到刘兰兰高高兴兴地从自行车上拿出一块大肉,并听说晚上想吃饺子,她更高兴,她不是见到刘兰兰带着大肉来到她家才高兴。她既不知道刘兰兰今天特别高兴的原因,也没指望儿子能有多大的出息,她只知道她们家能有刘兰兰这样的女孩子做儿媳,今后家里不会有大问题,儿子娶上这样的女孩子做媳妇,就能平安一辈子。因此,她欣喜地接过刘兰兰买来的大肉,就准备下厨房了。

冬天天短,太阳还没完全落山,夜幕已经降临了。钟海涛下班回到家里,看到母亲很高兴地在忙乎着剁饺子馅,连忙问:“妈,这么晚了,还要包饺子,能来得及吗?”

钟海涛的母亲连忙说:“怎么来不及?兰兰买回来的大肉,说她想吃饺子,再晚也要包,再说有兰兰和我一起包,很快就包好了,我已经把面和好了,你们上手帮我一把,去准备烧开水吧。”说完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后,又去忙乎去了。

钟海涛看见母亲去了厨房,这才笑着对刘兰兰说:“兰兰,你知道吗?这次考试,我的语文还考了第一名哩,真多亏了你呢!”

刘兰兰连忙说:“海涛,你又在瞎说了,多亏我啥?又不是我给你写的。”

钟海涛急了:“兰兰,我说的是实话,真的多亏了你呢。”于是,钟海涛便向她讲述那篇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刘兰兰听了,笑了起来:“海涛,这不过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这叫啥,这叫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也说明了知识是靠平时积累起来的。”

“兰兰,你啥时候也学起说些文皱皱的话来了?”听到刘兰兰说出这些大道理,钟海涛连忙打趣地问。

“我也是现学现卖,还不是跟你学的呗!只许你有文化,就不许别人从你那里学一点了?”刘兰兰笑呵呵地看了钟海涛一眼。

“说实话,兰兰,我总感到这次语文考了第一,是沾了你的光,是沾了你的福气,这种巧合的事是不多见的,以后你可要更多的指教哦。”钟海涛说完,又深情地看了刘兰兰一眼。

一种幸福感涌上刘兰兰的心头,她深情地看了钟海涛一眼,羞涩地一笑,赶紧把头低下去。

钟海涛自知失口,连忙想改正,可看到兰兰红润的脸庞,羞怯的表情,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走到她跟前,一下子抱住她说:“兰兰,嫁给我吧?”

“其实,海涛,这么多年我一直很爱你。”刘兰兰也动情地对钟海涛说。“只是……”

害怕触及到钟海涛的痛处,刘兰兰赶紧打住了。

“说实话,我已经感觉到了。那次我中耕铲了棉苗,你不准任何人调整到我们的机车组上,我就已经感觉到了。”钟海涛说完将兰兰拥抱得更紧了。

钟海涛的母亲进来找东西,看到钟海涛正拥抱着刘兰兰,急忙退回去,边走边说:“该死,我老眼昏花,什么也没看见。”

此时的钟海涛反倒不好意思起来。刘兰兰笑了笑:“海涛,怕什么,这事儿早晚也得跟父母讲明的。既然阿姨看见了,也等于我们向她老人家说明了,我爸妈那边我也会找个机会向他们说一下的。”

刘兰兰突然又想起了什么:“海涛,如果你当官了,还看得起我吗?不会地位变了,人也变了吧?”

钟海涛急了:“兰兰,你看我是那种人吗?”

刘兰兰很认真地说:“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地位变了,人也在变,看不起自己的爱人,甚至看不起自己父母的都有。远的不说了,我们五一农场里就有这种人的。”

“兰兰,这次聘干考试考不上或者考上了场里不任用,你不要看不起我就行了,如果考上了又能任用我,过罢春节后我就考虑我们婚事,我们的年纪都不小了,也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

“结婚倒是不着急,先干好工作才是真的。”刘兰兰说。

钟海玲放学回来,看见刘兰兰正在和母亲包饺子,高兴地还没将书包放下来,就跑到她跟前。钟海涛的母亲赶她:“去去去,这么大的姑娘了,还不老实,快到你兰兰姐姐家里去,告诉你阿姨一声,就说你兰兰姐晚上在我们家吃饺子。”

“哎,知道了。”钟海玲放下书包后,高兴地往刘兰兰家里跑去。

钟代明很晚才从地里回来,看到老伴领着兰兰在包饺子,儿子在灶上烧水,他来厨房里找出辣椒粉和酱油等调料。钟海涛的母亲见了,连忙打趣起来:“哟,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什么时候见过不用我叫你,你主动做这些琐碎活啦?”钟代明也不说话,嘿嘿一乐,摆放好东西后,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卷起莫合烟来。

不久,五一农场组织科长马承刚来到三分场,闫俊辉将全体干部业务人员集中到办公室后,马承刚宣读场党委聘任决定,聘任钟海涛担任三分场的文教。自从方锐正式调入五一农场机关后,三分场的文教工作一直由他兼职。但文教工作比较繁琐,兼职是不容易做好的,再说五一农场也设立专职文教岗位,所以三分场党支部曾经多次写申请报告给场党委,要求配备一名文教。考虑到钟海涛的工作能力和这次考试成绩,再加上他的家就在三分场,经马承刚提议,场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后决定,就将他安排在三分场担任文教,试用期为一年。

接到任职聘书通知后,刘兰兰和钟海涛都很高兴。他以前曾经和方锐做过简单的交接,所以这次也不用方锐再回来做移交工作了。

闫俊辉对钟海涛说:“海涛,对组织部门的这个任命,我并没感到意外,因为以你的文化知识和工作能力,别说在咱们三分场当文教了,就是调到宣传部门干上两年,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宣传干部!”

闫俊辉之所以说这话是因为他知道:论能力,钟海涛并不在方锐之下。他亲历过钟海涛和方锐在三分场举办的文艺晚会和五一农场第一届金秋文化艺术节,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是在方锐之上的。论写作水平,虽然方锐受到过高等教育,他没机会进入高等院校深造,通过一年多的兼职文教,自己对他的写作水平还是认可的。

正如闫俊辉的看法那样,钟海涛干了不久,成绩就很快显现出来。人们都说文教是单位的“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去,什么活都要干;可钟海涛却有自己的目标:既要当“万金油”,什么事情都要去干好,又要有所侧重。他选择的侧重点就是多学多写,把新闻写作当作重头戏。他觉得刘兰兰说得对,在这个处处需要知识的时代,不管人们怎样混,还得靠真本事。他是职工的子女,没有社会背景,没有人脉关系,如果不是三分场党支部的培养和干部职工的踊跃推荐,再加上考试成绩较好,就不可能当上文教。同时,他爱看书也爱写作。因此,他将自己工作放在写作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