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山村少年的逆袭路 > 第206章 :泗科酸野厂的崛起

在经历了品牌危机与市场打压后,泗科酸野厂终于站稳脚跟,逐步恢复市场份额。然而,苏小婉深知,想要彻底摆脱价格战的桎梏,并在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赋予产品更高的文化价值。

一天晚上,她浏览社交媒体时,看到了一场非遗技艺展示活动的视频。这些传统技艺的展示不仅吸引了大批观众,还让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苏小婉脑海中灵光一闪:为何不举办一场全国性的非遗技艺大赛,让酸野制作工艺成为非遗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时为泗科酸野厂打造更强的文化背书?

她立刻召集团队开会,提出了举办非遗技艺大赛的设想。

“非遗技艺大赛?这会不会太复杂?”市场部负责人张强有些犹豫,“我们从未策划过这样的活动,难度太大了。”

苏小婉坚定地回答:“难度大,才有意义。通过这场比赛,我们不仅能宣传泗科酸野厂,还能让更多人了解五一村的文化背景。只要能调动政府和文化机构的支持,这项赛事一定能成功。”

经过数次头脑风暴,团队逐步完善了大赛的构想:

1. 主题设定: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邀请全国各地的非遗技艺传承人参加比赛,展示他们的传统手艺。

2. 赛事内容:比赛分为多个阶段,从初赛到决赛,包括传统技艺展示、技艺创新设计、团队协作等环节。

3. 传播渠道: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活动推广赛事,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

4. 奖项设置:设立多个奖项,包括“最佳传承奖”“最佳创新奖”,并为获奖者提供资金支持,用于技艺的保护和推广。

此外,比赛中特别增加了酸野制作技艺展示环节,让泗科酸野厂成为赛事的核心亮点之一。

为了让大赛获得更大影响力,苏小婉决定联合政府部门和文化机构,共同推动赛事的举办。

她亲自前往市文化局,向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赛事计划,并强调了非遗技艺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文化的复兴。通过这场活动,我们可以让更多人关注非遗技艺,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文化局的负责人对苏小婉的提议十分赞赏:“你的想法很有意义。我们可以提供文化资源支持,同时帮助你对接省里的非遗保护协会。”

随后,苏小婉又与地方政府洽谈,希望将赛事与泗科镇的乡村振兴计划结合。地方政府不仅表示全力支持,还承诺为大赛提供专项资金和宣传资源。

得到政府与文化机构的支持后,赛事筹备工作正式启动。苏小婉成立了一个专项团队,负责赛事的组织与推广。团队分工明确:

• 市场部负责活动宣传,包括拍摄赛事宣传片、策划线下活动预热等。

• 研发部参与技艺展示环节,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制作示范视频。

• 外联部负责与各地参赛者联络,并邀请知名评委。

在一次团队会议上,苏小婉强调:“这次赛事不仅是宣传泗科酸野厂,更是宣传我们五一村的文化。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专业性和文化深度,绝不能马虎。”

虽然赛事计划逐步推进,但参赛者的招募工作并不顺利。许多非遗技艺传承人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确定是否参赛。有人担心比赛流程太复杂,有人则不习惯与现代宣传方式结合。

为了打消传承人的顾虑,苏小婉亲自带队,前往各地拜访非遗技艺传承人。她耐心地解释赛事意义,并承诺赛事将为他们提供更多推广机会。

在一个小镇的泥塑工作室,苏小婉见到了一位年过六旬的泥塑艺人。他用颤抖的双手将一只精致的泥塑鸟递给苏小婉,感慨地说:“现在愿意关注我们这些老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你们愿意为我们搭建这样的舞台,我一定参加!”

预热活动:引爆关注

为了给大赛预热,苏小婉团队提前举办了一场非遗技艺展览。展览汇集了酸野制作、刺绣、竹编等技艺,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不仅可以欣赏传统手艺,还能参与互动体验,比如学习制作酸野和简单的刺绣图案。

展览的成功举办引发了媒体的广泛报道,非遗技艺大赛的报名人数也随之激增。甚至一些国际文化机构也表达了关注,希望通过赛事了解更多中国非遗技艺。

赛事启动:万众瞩目

经过数月的紧张筹备,全国非遗技艺大赛正式启动。在开幕式上,苏小婉作为大赛发起人发表了讲话:“非遗技艺是我们民族的宝藏,它承载着祖先的智慧和情感。通过这场大赛,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传承并创新这些技艺,让它们焕发新的生机。”

开幕式结束后,赛事的初赛环节正式展开,数百位非遗技艺传承人齐聚一堂,展示各自的手艺。苏小婉站在观众席中,看着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心中充满了期待。

她明白,这场比赛只是一个开始。通过这场赛事,五一村和泗科酸野厂的故事将被更多人知道,而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将在这一平台上找到新的方向。

全国非遗技艺大赛的初赛如期举行,现场座无虚席。比赛设立多个展区,每位选手都在自己的展位上展示独特技艺,从木雕到竹编,从剪纸到刺绣,无不令人眼花缭乱。泗科酸野厂作为赛事的发起方,也在展区内布置了酸野制作技艺的展示台。

张麻子和团队成员负责管理泗科酸野厂展台,不仅展示酸野制作的全过程,还邀请观众品尝产品。一名中年女士试吃后,忍不住赞叹:“这味道真是小时候的记忆,酸辣适中,太好吃了!”

而另一边,参赛选手的表现更是惊艳全场。一位来自云南的参赛者用竹子制作了一艘精巧的微型帆船,令人叹为观止;一位来自湖南的剪纸艺人,在现场裁出了一幅寓意丰收的剪纸画,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主办方代表,苏小婉亲自走访各个展台,与参赛选手交流。她特别对酸野展示台进行了一番指导,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五一村的特色工艺推向更高的舞台。

进入中赛阶段,比赛从单纯的技艺展示转向技艺与创新的结合。每位参赛选手需要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制作一件全新的作品。这一环节不仅考验选手的技艺,还考验他们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力和设计思维。

在这个环节,一位来自福建的漆艺传承人以传统漆艺结合现代家居设计,制作出了一套极具实用价值的漆艺餐具,既保留了传统漆艺的精美,又满足了当代消费者对实用性的需求,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苏小婉团队也在这阶段推出了泗科酸野厂的创新产品——真空独立包装酸野零食。产品包装上设计了以非遗技艺为主题的插画,每个包装讲述一个非遗工艺的故事。这样的设计不仅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还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

尽管赛事进展顺利,但一场意外冲突让比赛现场气氛一度紧张。一名刺绣艺人在展示环节中,被一位观众质疑其作品是机器绣而非手工绣。艺人情绪激动,当场落泪,甚至一度要求退出比赛。

苏小婉得知后,立刻出面协调。她不仅邀请专业评委对作品进行现场鉴定,还组织刺绣艺人在现场进行手工演示,以证明其手艺的真实性。这一事件不仅平息了争议,还让更多观众了解到手工刺绣的复杂与珍贵,甚至引发了一波关于“手工技艺与机器技术”的热议,进一步提升了比赛的关注度。

随着比赛的进行,泗科酸野厂也在公众视野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比赛相关的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泗科酸野厂和五一村的名字。记者采访中,苏小婉不失时机地强调:“泗科酸野厂不仅是一家生产酸野的工厂,更是非遗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比赛,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技艺的魅力,并意识到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苏小婉团队特别策划了一场“非遗之夜”直播活动。直播中,苏小婉亲自演示酸野制作,并与多位非遗技艺传承人连线,讲述他们的故事。直播吸引了数百万观众,泗科酸野厂的品牌关注度也因此飙升。

比赛的决赛成为整个活动的高光时刻。入围选手中,有人坚持传统,有人大胆创新,作品形式各异却同样精彩。经过激烈角逐,一位瓷器修复匠凭借一件结合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花瓶,夺得“最佳创新奖”;而那位刺绣艺人则因坚持手工技艺并传递浓厚情感,获得了“最佳传承奖”。

在颁奖典礼上,苏小婉作为主办方代表上台致辞:“非遗技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精神传承。今天的获奖者是文化的守护者,泗科酸野厂也将继续为非遗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比赛结束后,赛事的影响却未曾停止。许多观众和参赛者通过大赛认识了五一村,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泗科镇的旅游业因此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泗科酸野厂的订单也激增,特别是新推出的非遗主题包装系列,成为市场热销产品。

而苏小婉也没有停下脚步。在总结会议中,她提出将非遗技艺大赛办成年度活动,进一步扩大赛事影响力。她同时表示:“五一村的成功是全村人努力的结果,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将这份成功长期保持下去。”

在全体团队的掌声中,这场非遗技艺大赛画上了圆满的**。然而,五一村的故事远未结束。在未来,他们将继续迎接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将属于五一村的传奇,写得更加辉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