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忽如一夜风雨骤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兴屯田做榜样

忽如一夜风雨骤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兴屯田做榜样

作者:闲云了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跟王家桢办理完交割,卢象升率部马不停蹄径奔京师。

这一日,到得京师,但见城破房毁,遍地哀鸣,却不见了清兵的踪影,正自纳闷,中军来报:“启禀大帅,清兵已于昨日北撤,请大帅定夺。”

卢象升道:“清兵掳掠无数,其行必慢,我等且追上去掩杀,以雪心中之恨。”

说着,已驱马先行。

卢象升的坐骑,乃名马五明骥。一次被敌军追杀,五明骥居然一跃而过了足有数丈宽的沙河,由此不难见其脚力之健之速。

卢象升还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特殊部队,专门用来劫营和奇袭。郧阳的成功合围、洛阳的以数千骑兵击溃义军百里联营、滁州以三千关宁铁骑践踏义军数十万大军,靠的都是长途奔袭。

清兵满载而归,又无明军追赶,免不了得意洋洋,虽有阿济格速撤的严令,却还是有四千余人落在了后面。

卢象升率部追过来时,他们已近边境,正安心地休息,卢象升命从父卢国云、卢国焄、卢国纮率部绕至前面堵住清兵退路,自己则率部径直冲杀了过去。

清兵猝不及防,登时大乱,卢象升及所部毫不容情,一通冲杀,除少数逃跑外,余者悉数被歼。

卢象升感叹道:“京师勤王,总算没有白来。”

诸将纷纷道:“是啊,可是,接下来咱们该去哪里?”

卢象升道:“哪里也不去,边休整边等圣旨。”

诸将也累了,闻言,忙着去安排。

没几日,圣旨就到了,提拔卢象升为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的军事。

接罢圣旨,卢象升没有丝毫怠慢,立即开始履职视事。

诸将不以为然地道:“东北关外的大凌河虽已经失守,但松山锦州仍在,山海关防线经了杨嗣昌的整饬也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带形同虚设。

而流寇虽已得到遏制,但仍在四处作乱,尤其是那个王家桢,居然让大帅的努力功败垂成,虽有孙传庭抓了髙迎祥,贼势却还没减。

当此时,皇上让大帅居于此等之地,虽说升了官,岂不有大材小用之嫌?”

卢象升正色地道:“何为大材?大材显然不能单看建功多少,而是要看其把握大势和履行岗位的能力,仅能把握大势而不能履职,或者仅能履职而不能把握大势,都不能算作大材。

通俗了讲,就是要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找出并解决影响大局的关键问题。

我想过了,目今的宣大总督虽形同虚设,却也不是无事可做。做啥呢?大兴屯田。大家都是军人,都知道粮饷的作用。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就是粮饷。

若是所有无战事的地方,都能跟孙传庭那样,岂不要多出无数的秦军?真到了那个时候,流寇也好,清兵也罢,哪个又敢对我大明朝虎视眈眈?”

诸将无语。

卢象升道:“都别愣着了,跟我去看看吧,记住了,为官为帅者要想建功,最终可靠的不是威严,而是身体力行。”

事实也是,由于卢象升和各级将官身体力行,原就多为兄弟邻里的天雄军竟能上下一齐用命,谷熟以后,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每亩收成一钟,储存了二十多万石谷米。

崇祯闻报,大喜,命九边各地都要学习宣府、大同。

因此,赶过来学习的络绎不绝。

卢象升认为,这种学习最容易造成浪费,命把自己的做法编印成册,刊发各地。

正忙着,中军匆匆进来道:“启禀大帅,黄道周先生来了。”

黄道周,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 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

其年复官,迁左谕德,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

“黄道周最是刚直不阿,从不跟自己不喜的人交往,咱与之素无交往,他居然来找咱,会是什么事呢?”

卢象升一愣,猜测着,已道:“快快有请。”

说着,又觉不妥,亲自迎了出来。

黄道周也不客套,随之进了屋,即道:“闻得象升素有大志,不知肯为国留才否?”

卢象升道:“多事之秋,皇上虽已重开恩科,但朝廷仍然人才匮乏,若有人才可留,象升虽九死又何足道哉?”

黄道周点了点头,道:“户部尚书侯恂、刑部尚书郑三俊,不知象升认为是否能算得上人才?”

卢象升庄重地道:“这两个乃国之重臣,黄大人缘何有此一说?”

黄道周叹了气道:“兵部尚书侯恂为阁臣薛国观、温体仁所嫉妒,唆使给事中宋之普奏劾侯恂糜饷误国而削职下狱,刑部尚书郑三俊认为,工部钱局有盗穴其垣,命按主者罪,三俊亦拟轻典。

薛国观秉温体仁之意,以刑部尚书郑三俊与侯恂皆东林,有师生之谊,徇私枉法而袒护侯恂之罪名上奏皇上,皇上大怒,将郑三俊罢官。

恰应天府丞徐石麒在京,上疏力救,忤旨切责。帝御经筵,讲官黄景昉称三俊至清,又偕道周各疏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

因这事儿涉及当朝权贵,除此之外,再没人敢言,不知象升敢救否?”

卢象升道:“此乃为国留才之举,焉有敢与不敢之说,只不知象升说话能否作数?”

黄道周道:“天下之事,都有定数,往往尽力为之。象升若是敢为之,只管上疏保奏,成与不成,皆为定数。”

卢象升闻言,不再说话,径直去写了奏疏,快马上报。

崇祯阅罢奏疏,道:“象升乃忠直之人,其言必可信,乃许配赎。”

卢象升闻知,忍不住自语道:“皇上何等恩宠,让象升何以为报?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语着,见诸将纷纷进了门,记起自己约了他们研究当前形势,忙招呼他们坐了。

这是卢象升的习惯,只要没有战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召集诸将共同研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