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公孙大帝 > 第四百九十七章 荆州风波再起(三)

“州牧府的酒果然不差!”

诸葛亮轻饮半杯,对徐庶竖起了大拇指。

徐庶眼眸一闪,道:“想喝?那还不简单,只要……”

“打住!”

诸葛亮知道他要说什么,赶紧阻拦道:“喝酒、喝酒!”

徐庶深知其性情,微微一笑,不再多言,与之举杯对饮。

又喝了几杯,诸葛亮却按捺不住了,开口道:“先前听元直所言,似是要在博望坡埋伏曹军?”

徐庶先是一怔,接着心头却是大喜,只是面上不显,点了点头。

诸葛亮已有几分醉意,倒也没有看出徐庶看穿了自己的内心,只是又说道:“火攻?”

“火攻!”

诸葛亮沉默了一下,道:“博望坡适合埋伏,若是火攻,曹军必然大败。只是夏侯惇不过曹军先锋,即便败了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徐庶点点头,道:“没错!”

“但是只要能削弱曹贼的力量,就已经足够了。若是能激怒曹操那就更好了!”

说完,徐庶见诸葛亮摇头不已,便问道:“怎么?难道庶哪里说错了?”

“没有!”

“那你为什么……”徐庶摇头示意。

诸葛亮又是摇了摇头,道:“三万大军多少对曹军还是有些影响,至少也得不短的时间才能恢复。但要说激怒曹操那就是妄想了,而且就算是激怒了他,对荆州的影响也只会是不好的影响。最关键的是,此举可能会加快张绣投效曹操的动作。”

“张绣投靠曹操?这怎么可能!”徐庶蓦地一惊。

“张绣不过一武夫,宛城一地,便已经让其疲于守护,若不降曹,又能如何?以曹贼之奸诈,又有荀彧、程昱等人相助,宛城被破,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既如此,何不早降?”诸葛亮一针见血的说道。

徐庶皱起了眉头,道:“张绣勇武,再有贾诩相助,怎么也不至于守不住宛城吧?”

诸葛亮惋惜道:“此言不差,问题是贾诩会不会尽力相助张绣?”

“怎么会?”徐庶不解,道,“贾诩若是不想帮助张绣,为何会为其谋划宛城?”

诸葛亮长身而起,在屋内来回踱步半晌,方才说道:“贾诩之人,水镜先生曾言其才世所罕见,又因其阴险、狠毒方得以以半郡之力,让刘荆州无法收复失地。是以,以贾诩之能,若是要相助张绣,即便不胜,但维持平手却是无恙。然而,贾诩却并非张绣之臣,又向来善于明哲保身,绝不会倾力对曹操下手,反而会有投曹之心。”

徐庶听出一丝不对,琢磨半晌,道:“你的意思是贾诩早有降曹之心?”

“没错!”

徐庶得了肯定的回答,恍然大悟道:“贾诩善于明哲保身,是以选择了难以成大事的张绣,便是为了坐看风云变幻,而如今,他觉得曹操有不小的可能成事,所以打算降曹,并以张绣以及宛城等地作为进身之阶,一举进入曹操的视野,得到重用?”

“是的。”诸葛亮想了想,又道,“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曹操突然来攻,贾诩没法另做他选,只能出此下策。”

徐庶闻言眼神一闪,迟疑道:“你是说……明公?”

“论威势,就是曹贼也不及明公,贾诩和这个老狐狸自然不会看不出这点。”

“是啊,明公雄踞北方冀幽并青四州,其实力比之曹操还要强盛几分,尤其是两年,两次出手,便占据了两郡之地,其实力之强,当真是难以想象。”徐庶感慨道。

说起来,徐庶其实更看好公孙度,奈何受到司马徽和其母的影响,最后选择了刘备,要不然……

诸葛亮轻摇羽扇,道:“两年下两州,只要实力到了,并非难事,真正应该注意的是青州。”

徐庶闻言幡然醒悟,道:“没错,从去年的大战来看,明公分明是早已拿下青州,却将世人蒙在鼓里,若非去年……恐怕还不知道要蒙蔽世人多长时间。”

“明公大势已成,曹贼因惧怕明公,是以南下以图壮大己身,与明公对抗,此既是危机,也是良机。”

诸葛亮想了想,提点道:“只要今年击退曹军,保住荆州之地,再兴兵入蜀,夺得益州之地,刘皇叔自然声势大涨,一跃成为可以与明公、曹贼抗衡的诸侯。”

徐庶深深的看了一眼诸葛亮,道:“此诚老成谋国之言,孔明当与我主言语才是。”

诸葛亮沉默不语。

徐庶也不再提,只是又道:“荆州到底还有个等待接任州牧之位的大公子在,只要大公子恢复,届时荆州将不复主公之手。”

诸葛亮言简意赅道:“亮早已为大公子测算过,他并无诸侯之相。”

徐庶眉头微皱,旋即似是想到了什么,又舒展开来。

此后,二人不在聊国事,只是饮酒作乐。许久,诸葛亮醉倒,徐庶让下人将其带下去休息,自己却沐浴更衣,然后出府前往州牧府。

到得州牧府,徐庶在下人的带领下来到书房。

“有劳主公久候,庶之过也!”徐庶拜道。

刘备亲自扶起徐庶,道:“元直既暗示于备,想来必有要事,等一时又有何妨。”

徐庶闻言眼中满是感动,却也没忘了来此的目的,说道:“主公觉得孔明如何?”

“孔明?就是今日在元直府上所见之人?”

刘备见徐庶点头,方才道:“丰神如玉,非是凡人。”

徐庶言道:“主公果有慧眼,不知可有求才之心?”

刘备怔了怔,旋即醒悟道:“元直是让备亲自前去相请?”

徐庶点点头,道:“没错!”又道:“不知主公可曾听闻一句话?”

“什么话?”

“卧龙凤雏,得其一,天下可安!”

“什么?”

刘备大惊,旋即镇定下来,来回踱步许久,道:“难不成此人便是元直口中的卧龙、凤雏之一?”

徐庶坦然道:“不错,孔明便是号卧龙!”

“竟有此等贤才!”

刘备又惊,接着却是道:“元直之才,备已不知深浅,难不成元直便是那凤雏?”

徐庶摇头道:“庶之才若与此二人相比,不若繁星比之皓月,驽马比之麒麟,寒鸦比之凤鸟。”

“不可能!”刘备惊呼。

徐庶仍是摇头,道:“孔明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不等刘备答话,徐庶又道:“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刘备方才答话,道:“若真如元直所言,备无论如何也要请其相助,以全备匡复汉室之心!”

徐庶闻言大松一口气,他还真担心刘备顾及他的感受,拒绝了这番建议。

“今日庶与孔明对饮,知道孔明对主公也多有好感,并……”徐庶将先前与诸葛亮的对话事无巨细的道了出来。

刘备心下大安,道:“既如此,备明日沐浴更衣,往元直府上相请。”

徐庶点点头,随即告辞离去。

然而,回得府上,府上的下人告知徐庶,诸葛亮已然离去,仅留书信一封。徐庶大惊,慌忙抢过书信,只见书信中写道——

“元直之心亮已深知,然元直之才与亮,还有士元,一般无二,刘皇叔有元直和士元相助,不日便将复兴汉室。亮不过一山野之人,今不辞而别,还望见谅,勿念!”

徐庶看完,又急忙赶往州牧府,备言此事。

刘备道:“如此大才,万万不能错过,不知其家住何方,待备得了些许空隙,便亲自前往相请!”

徐庶深感刘备求才之心,然而却只能摇头道:“今番孔明前来,便是因为有人欲要对他下手,否则还不知何时能见面,其必不会回返隆中也!”

“有人要杀他?谁?”

徐庶摇头表示不知。

刘备眉头微皱,道:“会不会只是故布迷雾?”

徐庶摇头,道:“这等手段,孔明必然不屑为之。况且,吾师也有所言,必不会有假。”

“不知元直之师何在?不知可否一见?”。

徐庶知其意,道:“主公还是趁早打消此念的好,家师乃隐士,断然不会出仕。”

“如此,真是可惜了,能教出元直这般大才,必为贤能。”刘备甚是可惜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