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悟道三国 > 第七十四章董卓进京,西园八尉

悟道三国 第七十四章董卓进京,西园八尉

作者:猪的幸福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8:48: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儒口中的董太尉正是董卓,董卓父亲董君雅在担任豫州颍川郡轮氏县尉时,生下了董卓和董旻,所以分别给他们兄弟二人取表字为仲颖、叔颖。

董卓董仲颖,陇西临洮人,他成长于凉州,自幼好行侠仗义,与羌人首领结交。相传董卓在家乡耕种时,一些羌人首领来看望他,董卓就能把家里的耕牛杀掉款待众人。羌人首领们非常感动,他们回去后凑了上千头各种牲畜,赠送给董卓。由此传言可见,董卓与羌人关系有多好。

汉桓帝末年,董卓被授为羽林郎,跟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一起讨伐汉阳羌人。董卓粗猛有谋,力大无双,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射击,箭法精准。因此其屡建战功,才官拜郎中。历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后,因凶残弑杀,贪赃枉法,而被朝廷免职。

在熹平年间,董卓又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成为“四世三公”袁家提拔上来的官员。也因此迅速得到重用,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自然都是由袁家人在背后出过力。

旧主张奂隐居在弘农郡华阴县,董卓派兄长董擢向其赠送一百匹缣,张奂厌恶董卓为人,拒绝不受。董卓虽心生怨恨,但因张奂深得本地百姓爱戴,弟子达数千人,他再心中不满,也只得作罢,不敢出手加害。张奂得以善终,享年七十八岁,武威郡百姓为其立祠,世世祭拜不绝。

后来董卓又参与了镇压黄巾之乱,却因战事不利,而被朝廷拿下入狱,差点定为死罪,他自然对大汉天子心生不满。后因天下大赦而被赦免。

其后又跟随司空张温,平定了凉州之乱。在此期间,董卓升至破虏将军,并且与右扶风鲍鸿一同出击,大破叛军,斩首数千级。张温派出有六路人马,其中五路人马,包括周慎都以失败告终,唯独董卓的军队全员班师,屯兵于右扶风。

由此董卓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被封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自此董卓已成为董家最有名望之人,自然会有各路人马来投。董卓此时已有私心,自然是来者不拒,一概接收,他的亲随更是达到数千人。

中平五年,凉州叛军重新攻入右扶风,围攻陈仓县城。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人马前去救援陈仓。董卓急于建功,向皇甫嵩建议应急速进军,即可一战成功。

皇甫嵩认为陈仓县城防备坚固,凉州叛军必然无法攻克,我军只要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即可取得全胜。于是并没有采纳董卓的建议,并把此事上报了朝廷。

汉灵帝下诏书征董卓为少府,实乃明升暗降之意,为的是夺其兵权。董卓不肯受命,上书推辞道:“吾下属的湟中义从、匈奴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马,苦求吾不要抛弃他们。吾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不能离开,还请圣上见谅,如果情况有变动,吾再向朝廷汇报。”

汉灵帝也无可奈何,自然是十分担忧。中平六年春二月时,凉州叛军围攻陈仓县城达八十余日不克,疲敝而退。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劝阻,认为“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也。”

皇甫嵩则认为:“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惫之师,而不是归众的穷寇也,实乃追而歼之的最好时机。”

随后皇甫嵩命董卓殿后,则自己亲率大军追击。此战一路上连战连胜,斩叛军首级万余枚,叛军首领王国逃走后不久,便病死在逃亡的路上了。由此皇甫嵩一战成名,深得汉灵帝的赏识。董卓因此十分忌恨皇甫嵩,认为是他挡了自己的升迁之路,不肯给自己机会。

此时的汉灵帝已是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因此他再下诏书,拜董卓为并州牧,其属下军队转交给皇甫嵩,好借机以绝后患。

然董卓只接受任命,但是却不肯交出军权。他上书辩解道:“吾掌兵十年,士卒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拼死卖命,吾乞求带上这些士兵前去并州,好一起效力边垂,尽到自己守边疆之决心矣”。

皇甫郦劝说叔父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不从,只是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之事,据实上奏了朝廷。于是,汉灵帝又再次下诏书责备董卓,董卓自然对皇甫嵩更加怨恨了。

最终董卓不敢再违抗圣命,只带走了五千人嫡系军马,这些人一起随他向着并州出发。但是董卓只是带兵停留在河东郡,就借故身体有恙,停滞不前了。因为董卓也曾听闻汉灵帝病重,他要在此间审时度势,再做定夺。

然而到了四月,汉灵帝驾崩,随即大将军何进便实际掌权了。而大将军何进却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要诛杀当朝宦官。而因皇帝年幼,掌权的何太后却不肯下诏,于是何进、袁绍便私招董卓领兵进京,以此来逼迫何太后就范。

董卓得知后大喜过望,他立即动身,赶往京师洛阳。同时,董卓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十位宦官,直柬其罪行,希望当今天子能够为做主,为天下百姓做主。其实董卓此信,就是为了自己,进京平叛事先找好的借口而已。

可是不久后,大将军何进却又反悔了,他便便派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令其不要进京。种劭在黾池见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东郡,去讨伐流亡匈奴单于于夫罗。董卓坚决不从,继续上书辩解,并且带兵继续挺进,此时已经兵达洛阳了。

迫于董卓进军的压力,何太后最终同意下诏罢免宦官。董卓率军抵达洛阳城外时,种劭出城劳军时再次要求董卓撤军,董卓便指使士兵上前威胁种劭。种劭大怒,斥责董卓。董卓自知理亏,便率军西撤至洛阳城外二十里处的夕阳亭整顿兵马。

中平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宦官,然何太后不从。于是,大将军何进便征召董卓使将兵到京师,并密令董卓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

大将军何进准备用董卓的大军,胁迫何太后同意诛杀了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可是董卓未至,何进却已经被宦官谋杀了。原来张让等宦官早就得知是大将军何进要对自己赶尽杀绝的,于是他们便密谋,要想办法除去何进,好给自己留一线生机。

可是他们太过不了解人心了,真正要诛杀他们的人,根本不是屠户出身,缺谋少断的大将军何进,而是一直藏身于大将军何进身边的袁绍袁本初也。袁家此时早已名满天下,“四世三公”的袁家,更是早已桃李满天下了。

别人有没有野心不知道,但是身为虎贲中郎将的袁绍,为何还要成为西园八校尉中的中军校尉呢?原来汉灵帝刘宏,心仪的皇子却是王美人生的二皇子刘协。汉灵帝欲废长立幼,但由于自己病重,要宦官小黄门蹇硕帮助刘协继位,才又设立的西园八校尉。好以此分大将军何进的军权,蹇硕自然也因此有欲除去何进来立刘协为帝的野心。

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曹节女婿冯芳为右校尉。

可惜天公不作美,汉灵帝正在谋划之时,他却在四月早亡。精心准备的八位贵族子弟,本来想借助他们的家族势力为自己的爱子刘协,继位做为首辅大臣。以他们八人为根基,不管宫内宫外,都有足矣匹敌何氏的势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兵不血刃,就能逐渐削薄何氏的兵权,免除兵戎相见之事。

可是自汉灵帝刘宏死后,这西园八校尉却各怀异心,没有他中军坐镇,又怎么可能会全部一心辅佐幼主刘协呢?更何况汉灵帝刘宏心中的想法,也只告诉了小黄门蹇硕一人。因为在汉灵帝刘协心中,这些人最为可靠的,也只有身为宦官的蹇硕,才是不二人选!

汉灵帝刘宏心知,只有小黄门蹇硕不会谋反皇权,在这八人之中,为何要让蹇硕为上军校尉?而且还特意告知诸校尉统属于蹇硕。令小黄门蹇硕总管各军,直接受命于皇帝刘宏。一时间西园八校尉声势浩大,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受其命令。

可想而知,当时设定西园八校尉时,汉灵帝刘宏是准备赋予这八人何等重任,又是何等的荣耀?这八人都是聪明人,他们又怎么不知今后自己的地位?等于这八家的势力全部凝结在一起,好为刘协所用,也是为了自己的母亲董太后做为护身符的。

汉灵帝刘宏的设想是,到时候母后董太后临朝摄政,代儿子刘协执政天下。用不了几年,刘协年纪大了,也就顺理成章的继承皇位,不会像自己继位时,造成那么多的杀戮,和血雨腥风。

可是在汉灵帝刘宏驾崩后,何氏所生皇子刘辩即位,尊母亲何氏为皇太后,并由何氏临朝摄政。那时候外戚何氏有大将军何进统领天下兵马,而自己的西园八校尉,却只有禁军和皇城这些兵马,又如何与大将军何进所争?

何氏临朝摄政后,董老太后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与何氏的哥哥大将军何进互争权力,宦官们依靠董重做为党援。但是董老太后每次想要干预国家政事,何氏都会加以阻止,至此婆媳关系彻底决裂!

董老太后又如何受得了这等委屈?她忿恨地责骂道:“你现在气焰嚣张,是依仗你的哥哥何进!我如命令骠骑将军董重砍下何进的人头,只是举手之劳!到时候看你还如何嚣张跋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