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六十三章 趁难打劫

山沟中的军阀 第六十三章 趁难打劫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华盛顿会议及在会议期间签订的《八国海军军备条约》和《关于解决一战期间遗留的七国殖民地问题》,前者使得因日美之间海军军备竞赛产生的日益紧张的世界局势得以缓解,后者则解决了一战结束后悬而未决的同盟国海外被占殖民地问题。这两项条约都使得一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稳定了下来,和平的世界局势又反过来促进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此时的美国出现了被称为柯立芝繁荣的时代。

当时的美国因在一战期间大规模地向协约国销售物资,不但还光了对英国的欠债,而且还积累了大量的剩余资金。到一战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伦敦移到了美国纽约。

柯立芝时代的美国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它的工业实力,金融实力居世界首位。也许一些数据能反映当时的美国有多么强大,汽车制造工业:1919年,全美拥有汽车752万辆,仅1920年剧增到2650多万辆。1929年,平均每四个家庭拥有1.3辆汽车。1929年,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雇佣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5%以上,全国钢产量的15%用于汽车制造。1929年,西方各国81.7的汽车为美国制造。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橡胶、汽油、制革、玻璃制造等相关产业。电力工业:1900―1929年间,电力生产由每小时60亿千瓦增加到1170亿千瓦。电机电器也大大发展,电冰箱在1921年还是新品,到1929年已经成为家庭必备品,年产量90万台以上。石油工业:一战结束时,为8600万桶每年,1929年为4.39亿桶每年。化学工业:1929年产值高达40亿美元,雇佣工人达到28万以上。建筑工业:在20年代大大扩展了,建筑工业产值由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加到1928年的175亿美元,建筑工人在1929年为244万。银行存款:私人存款大幅增加,年增长率为8%。失业率:1922年以后,除了1924年和1926年,其余年份不超过3农业: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由于动力机械的使用,农业机械化程度加深,再加上新品种的培育改良,新化肥农药的使用,1919~1929年,农业生产率提高了26左右。黄金储备:世界总储量为90亿美元,美国占50亿美元。资本输出:1922~1929年,36亿美元以上那个的资本流向世界各地。贸易顺差:20年代全部为顺差,1928年达11亿美元以上。

当时的美国兴起了美国梦,进而传到了全世界。这吸引了很多人到美国从事各类工作,以实现自己心目中的美国梦,这又让美国经济想不发展起来都不行。当时在美国从事各类工作是很容易赚到钱的,那么李斌自然不会放过在赚美国人钱的好机会。二战结束后四十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公布了一批档案显示,赚到的钱全部被用于西联自身的建设中。后来有一些专家、教授、学者试图尽可能地搞清楚当年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到底在美国赚了多少钱。可是无论他们根据自己所得的公开资料,在刨除本金、各类开销后最后得出结论:当时的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在美国只赚了不到一亿美元。这些专家、教授、学者自然知道钱不可能这么少。因为按照当时的物价,在大危机爆发前,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要想将自己控制下的地方建设的那么好,那么当时的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在美国至少也要赚20亿美元。这还是再加上西联自身发展后,能提供部分资金,最后估算的最低结果。至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曾赚了美国人多少钱则成了永远的秘密。

柯立芝繁荣无论怎样繁荣都掩盖不了隐藏在深处的危机,这一次美国因李斌的原因注定要比历史上损失得更惨重。

对于历史上的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李斌可是早有准备。早早的就要艾琳准备好了有关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详细资料,并让艾琳用飞船上的电脑进行了演算。根据演算的结果李斌制定了趁机从美国收购工业原材料,招聘人才的计划。

由于这一时空同盟国并未战败,在1929年10月经济危机的征兆并不明显。李斌决定继续等待,如果在1930年3月前经济危机还不爆发的话,就不要再等了,直接分期分批地销量多次的卖掉手中的股票。

1930年3月1日起李斌下令在美国的西联情报人员分期分批地小量多次地卖掉手中的股票,一开始西联情报人员的行为并未引起关注,往往就是刚卖出就有人收购。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有人注意到了他们。为了以防万一他们暂时停止了活动蛰伏下来,将剩下的股票交给了其他人变卖。到了1930年4月24日星期四,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Thusday),并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29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一天之内1600多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到来。可是这时候西联在美国的情报人员手中的美国股票早就卖完了,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大赚特赚了一笔。赚的钱一部分被分期分批运回西联,以便今后使用;一部分则留在美国用于购买物资、设备。

在经济危机发生后西联在美国的情报人员趁机低价吸收了许多美国公司的上市股票,比如: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麦道公司、通用公司等美国著名公司的上市股票。李斌可是知道的二战期间这些公司可是赚得盆满钵满,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当时的美国是全世界经济上最强的国家,美国一出事其他国家也遭殃。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后,英、法、德、日、奥匈、意等国也紧随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奥匈帝国甚至因此分裂成了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国家。到了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英、法、德、日、奥、匈、意等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

经济危机引起了各国政局的动荡不安。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趁机抬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趁机叫嚣出兵支那(注一),让大日本皇军征服整个支那。但是这也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妄想而已,因为清醒的日本人认为这还不是最好的时机。日本天皇裕仁支持清醒的日本人的决定。这让一些下层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很不甘心。他们比历史上提前整整一年在1930年九月十八日于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进而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

熟话说:国难思量将,家贫思贤妻。在这一危机时刻,各国选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人选来拯救本国经济。

1932―1933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美国人选出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担任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正式担任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一上台罗斯福就开始推行自己的新政。到了1936年美国经济有了明显好转,只不过其代价是建立在由美国国家财政付款上的。历史上如果日本没有在1937年开始全面侵略中国和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恐怕美国早就破产了。可以说这两场战争救了美国。不然为何在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后,南京国民政府会向美国发出强烈抗议,要求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钢铁等产品。就是因为日本人将从美国进口的石油、钢铁等产品全部变成武器,扔到了中国人头上。你说南京国民政府能不抗议吗?可是美国为了走出经济危机不顾中国人的死活,仍然向日本卖石油、钢铁等产品。到了珍珠港事件后才想到拉拢中国对抗日本。后来被吹嘘的国民革命军美械师,在抗战期间除了步枪、冲锋枪、手枪的配备较齐全外,其余的包括重机枪、迫击炮、榴弹炮或野战炮在内的重装备的配备都不齐全。即使齐全都严重缩水,本来是师属的105毫米榴弹炮,去被改成了75毫米野战炮,总的来说在武器配备上只相当于当时美军轻步兵师的标准。在二战结束后南京方面利用美国在华的剩余物资才比较真正的完成了国民革命军美械师的建设,只不过与真正的美械师仍有差距。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中国105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炮弹产量有限,即使是南京方面想完全按照标准的美械师进行建设都不可能。毕竟子弹还好说,大口径的炮弹就难以满足需求了。

德国选择了希特勒当选德国首相(注二)。这一时空德国并未战败,希特勒也没像历史上那样用军工企业的生产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得德国的国民经济呈畸形发展,而是采取了与罗斯福类似的国家工业复兴计划。到了1936年德国经济恢复到了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德美等受到经济危机严重伤害的国家在那里舔伤口。李斌也没闲着,趁机从遭到经济危机严重伤害的国家那里大规模低价购进各种工业原材料,其中,石油、铜、镍等在民生上、军事上有重要影响的矿产是优先收购的对象,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工业设备、机械设备被打包后间接运回西联控制下的地区。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提升了西联自身的实力;二是削弱了英美等国在二战中的实力;三是打破了苏联打算趁机低价获得工业设备的可能性,逼得苏联不得不出比原来更高的价格购买,让苏联准备的钱比历史上少买了很多物资。李斌可是知道历史上苏联的工业产值之所以在其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就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与苏联趁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用黄金等硬通货向英法美德等国购买大量工业设备不无关系。对于想要收复被苏联霸占的北方领土的李斌来说,让苏联的实力少一分的事是值得他去做的。

PS:注一:“支那”一词原意为古代印度对中国的代称,没有任何歧义。到了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因看不起中国,蔑视地称中国为支那,称中国认为支那猪。至此“支那”一词有了贬义。直到现在一些日本人也因敌视中国或看不起称中国为支那,称中国认为支那猪。

注二:历史上德国在一战前的政府首脑被称为首相。一战战败后德国被迫撤消了皇室,随后成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的魏玛共和国。这个时空中德国并未战败,首相仍然作为政府首脑存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