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六十二章 华盛顿会议

山沟中的军阀 第六十二章 华盛顿会议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1920年李斌好不容易安抚了流亡到中国西北的沙俄流亡政府,以为可以闲下来陪陪家人,好好地过一过悠闲的生活,以此来弥补自己对家人的愧疚。结果英法美德四国联合向西联发来了要求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参加关于限制各海军强国海军军备和关于解决各国殖民地残留问题的华盛顿会议的外交信函。

对于是否邀请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参与华盛顿会议,法国人表示反对。法国人认为即使中国人拥有航空母舰也无权参与这次会议。德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表示反对。可是英国却认为不能让拥有排水量超过三万吨战舰的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置身事外,因此强烈要求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也参与此次会议。最后法德不得不同意英国的意见,向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发来了要求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外交信函。

看到这封外交信函,李斌有些哭笑不得。至于吗?不就是西联向德国订购了那三艘还未完工的约克级战列巡洋舰,并且将其运回国改造成了航空母舰吗?

要说西联能得到这三艘航空母舰,还要感谢英国人。按照一战结束时英德双方秘密签订的关于两国不得在战争结束后三年里建造新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船体建造已经完成的了百分之五十的可以继续建造,未完成百分之五十的就必须拆毁。因为德国在日德兰海战后忙于修复受损战舰和新建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萨克森级战列舰、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三艘约克级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工作并未完成。再加上卑尔根海战后德国又不得不抽调精干人员维修受损的战舰,三艘约克级战列巡洋舰在一战结束时只完成了百分之三十的建造工作,自然就在拆毁的行列中。可是德国人又不愿意将给予厚望的战列巡洋舰拆毁,恰巧西联派人到德国表示愿意购买未完工的三艘约克级战列巡洋舰,德国人当即答应下来。到了1919年年初,三艘约克级战列巡洋舰到达了西联在广东北海的造船厂,并在那里开始将其改装成航空母舰的工作。

现在面对英法美德四国联合发来的外交信函,西联就是想不去都不行了。

1921年10月9日西联派出了自己的首席谈判代表唐绍仪(注一)率领西联的代表团前往美国参加华盛顿会议。

其实唐绍仪本不愿意率领代表团前往美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可是在李斌的劝说之下,唐绍仪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正式开始。参与华盛顿会议的有美、英、德、法、意、奥匈、日、比、荷、葡、中国北洋政府、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共计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

会议一开始就明确了有两个主要议题,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一战期间留下的殖民地问题。由于这一时空中同盟国并未战败,美、英、德、日、法、意、奥匈七国组成了“缩减军备委员会”。实际上由美、英、德、日四国操纵会议的进行。

会议一开始美国就提出了美、英、德、日、法、意、奥匈、中八国海军吨位按照5:5:4:3:1.75:1.75:1.75:1.5的比例来裁撤。对于这一比例德日表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自己的海军吨位比例应该分别提升到5和4才对得上自己的大国身份。德国提5的要求是因为德国海军三次重创了横行世界四大洋三百年的英国皇家海军。日本提出4的要求是因为日本的实力远比原来的时空要强得多。法意奥匈三国也认为自己的比例太低了。中国西联政府也认为中国的比例实在太低,在未来不足以抵挡日本的侵略。于是一时间各国吵个不停。

经过漫长的讨价还价,八国终于在1922年2月6日签订了《八国海军军备条约》。《条约》规定:一、规定八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德国42万吨、日本36.75万吨、法意奥匈各17.5万吨、中国15.75万吨,,即八国按比例为5∶5∶4∶3.5∶1.75∶1.75∶1.75∶1.5,且中国愿意主动放弃不拥有任何类型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权利。二、禁止建造标准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主力舰,并不得装置口径超过16英寸(约合406毫米)的火炮。三、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德各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奥匈各6万吨。原则上单艘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原则上不超过3万吨,并不得安装8英寸(约合203毫米)以上口径火炮。但是条约特许缔约国可以将未建成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改装成排水量不超过3.5万吨的航空母舰。本来英美等国对中国不要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是感到很疑惑的,认为中国人有阴谋。可是从被破译的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派来的代表团和国内联系的电文来看。中国人不是不想要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而是不敢要。毕竟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造价太贵了,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负担不起如此高的造价和建成后的日常维护价。所以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放弃了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主动寻求并不起眼的航空母舰。所以英美等七国同意了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以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吨位换航空母舰的吨位要求。对于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爱好和平的要求,英美七国怎么会不同意呢?于是作为中国愿意“主动”放弃不获得任何类型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权利的补偿,中国可以获得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为二十万吨。而且除了已经在建的三艘航空母舰外,中国西联特许可以建造两艘排水量达到五万吨航空母舰。四、美、英、日在太平洋地区所占岛屿要塞一律维持现状,不得建立新的海军基地和要塞,但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除外。同时《条约》还规定了主力舰的定义:排水量在一万吨以上或者装备了8英寸(约合203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作为主炮的战舰都是主力舰。

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代表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在条约上签了字,顿时惹来了全国的骂声。全国民众对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主动放弃拥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权利感到很不理解。一时间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被骂声淹没。可是无论民众怎样骂,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却从未发表过任何评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就慢慢淡去了,直到中国的航母编队在二战期间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世人才知道中国不要战列舰,只要航空母舰的真实原因。

本来英国还想限制包括潜艇在内的辅助舰只的吨位的,可是这却遭到了德法的强烈反对。要知道英国人在一战中就是吃了德国潜艇的大亏才损失惨重的。一直不忘取代英国成为新的海上霸主的法国当然也坚定地和德国站在同一条线上。回过神来的英美诸国想要迎头追赶。可是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航母倒好说,看到外形就可以造出来了(历史上二战时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有几艘只用了14—16个月便建成服役,当然这少不了零部件标准化和流水线作业的功劳)。可是舰载机就不是那么容易的啦。这涉及到很多因素,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赶上的。

除了签订海军军备的限制条约,美、英、德、日、法、意、奥匈七国还签订了《关于解决一战期间遗留的七国殖民地问题》的条约。该条约规定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除青岛外其余的以两千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日本,日本则将青岛无条件的交还给德国,在交换时不饿破坏青岛的任何设施,随后顾维钧代表中国北洋政府与德国商讨青岛问题。最终的结果为中国北洋政府以两万美元的价格从德国手中赎回青岛、胶济铁路及其相关设施。英国以五千万美元的价格将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买下来。但是一战前原属德国的殖民地德国有优先探矿、采矿权。德国因为海外的殖民地都被英法日占据,不得不捏着鼻子在条约上签了字。值得庆幸的是德国有一定的经济补偿,不像历史上那样被英法日占了就占了,一分钱都没得到要好的多。奥匈帝国的海外殖民地也按照德国海外殖民地的处理方式卖给了英法。

总的来说这次华盛顿海军会议除了法、意、奥匈三国收获很小外,其他各国的收获都很多。美国在海军军备上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地位,从而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终结。德国虽然没有取得与英美两国同等的主力舰吨位,但是在航空母舰的吨位上与英美两国持平。这是德国在看到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的选择后作出的决定。日本如愿以偿的获得了自己内心所想的海军吨位为美国海军总吨位七成的愿望。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则是最大的赢家获得了未来海上霸主航空母舰的最大吨位,并且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下辖的所有航空母舰在未来现代化改装后都可以起飞喷气式飞机。

这次华盛顿会议不得不说到两个人——唐绍仪和顾维钧。他们是翁婿关系,顾维钧在1914年娶了唐绍仪的女儿唐宝玥为妻。这次顾维钧很意外自己的岳父大人会代表中国西部联合自治政府出席此次华盛顿会议。顾维钧可是知道自己的岳父大人在1920年后退居返乡了。这次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重出江湖?

顾维钧询问自己岳父的结果就是唐绍仪告诉他二十年后西联将入主全国。对于自己岳父的话,顾维钧根本不信。在他看来无论西联怎样强大,都不可能动摇北京的北洋政府的正统地位,只当岳父糊涂了。没想到二十年后唐绍仪的话成了现实,顾维钧在后来成了新的中国政府的外交部长。

PS:注一:本来想写顾维钧的,但是考虑到在本时空顾维钧将代表中国北洋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中与日本、德国商讨关于中国青岛问题的事,就改成了唐绍仪,而且历史上唐绍仪在1920年后就退居返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