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重生之官路商途 > 第五百三十九章 无言的摊牌

重生之官路商途 第五百三十九章 无言的摊牌

作者:更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5 07:47:24 来源:蚂蚁文学

第五百三十九章 无言的摊牌

获得日元贷款的融资成本以及利率都要比在国内融资低一些,但是对投资项目的要求相当严格:八千万美金的贷款,要有30%的资金要拿来上废水处理配套项目。

即便是欧美对环境保护要求最为严格的国家,纯粹造纸企业的环保投资比例也没有这么高。

近两亿的环保投资,除了二期工程废水处理设施配套所需之外,还包括一期工程6000万的环保设施技术改造资金。二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预计要到今年秋天才能正式投产,但是一期工程的环保设施技术改造已经完成。

车队到新光纸业后,由周游负责全程讲解,重点是参观新光纸业刚刚引进的全球最先进的废水处理设备,要让李远湖看到新光纸业在环境保护上毫无花巧的巨大投入,周游介绍说:“巨额的环保投入,对企业而言是没有多少经济效益的,除了前期的一次性设备投资外,还需要很大的持续性投入与后期的管理,基本上是纯粹的投入,但是我们愿意承担下来,这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前面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差不多能达到人能饮用的标准,”周游让造纸事业部总经理周复亲自跑上去拿纸杯滔一杯水出来,让李远湖与省里陪同的官员看水的洁净度,“这些水都可以循环利用,这间厂已经完全实现工业废水的零排放……”

为了验证周游的话,周复还小抿了一口,说道:“没有自来水的漂白粉味……”

张恪眨眨眼睛,就算知道处理下来能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但是看到预处理池里工业废水灰黑污秽的样子,他是绝没有勇气去喝一口的,这简直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通过苏逸群,谢剑南看到过新光纸业最早提交的制浆项目意向书,意向书里明确提及要保证充足的原料木材供应,但需以不损害省内与周边省市的天然林生态系统为前提。

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牺牲生态环境、甚至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发展经济的唯经济论思潮在国内占据主流。

在省里,上制浆项目或许对省内已然很脆弱的天然林体系会造成极大的压力,却不是不能忍受的;而张恪将李远湖一行人领到新光纸业造价昂贵的污水处理设施前,就是要明确的告诉李远湖,锦湖出于生态与环境因素上的考虑暂缓制浆项目,绝不是无端找来的借口。

谢剑南心想锦湖是下定决心不会让省里牵着鼻子走的,他们要按照自己的意图、执行自己的意志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发展。

陈静悄然不语,若有所思,瞥眼看着站在一旁、似乎这一切都与他无关的张恪,他的确表现得很悠闲,几乎很难想象国内的造纸企业会为环境支付如此高昂的成本。

车队从新桥镇的造纸工业园出来,李远湖已经完全能明白张恪的意图了,锦湖并没有近期上制浆项目的计划;这算是摊牌了。

在从新桥镇前往象山南麓海裕国际学校时,李远湖特意将苏逸群叫到他的车上,除了他与苏逸群之外,还有他的秘书高真与省政府秘书长陆文夫。

“新光那个副总滔下那杯水喝时,许多报社记者都抢着拍下这一瞬间,”李远湖感慨道,“国外媒体一直批评国内企业为求发展牺牲环境,在国内几乎找不到一条干净的河流,要是照片洗出来,拿出去回敬那些饶舌的国外媒体倒是好的……”

虽然对新光纸业的做法有所不屑,但是车里的人在政治上都成熟的,也就谁都无法开口提出批评的意见。

“国务院从九三年搞环境保护世纪行,下决心整顿造纸企业,”苏逸群察颜观色,说道,“不过矫枉过正也不好……”

陆文夫问道:“是不是跟这些记者打声招呼,不要刻意宣扬新光纸业?”

对陆文夫来说,不存在站队的问题,他处于这样的位子上,没有选择的余地。

“算了,这毕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事情,这种事都要打招呼,让那些报社的记者会如何看省里?”李远湖挥了挥手,眼睛望向车窗外远处笼着一层淡淡雾霭的象山,他决心不去管这样的事情。

一旦让媒体大肆宣扬新光纸业在环保上的投入,相当于默认锦湖无限制拖延制浆项目的事实。

苏逸群揣测领导的意图还是有一手的,他看到李远湖神色间有些心气郁积,心里微微一笑:张恪他们利用种种手段与方式,甚至不惜迫使一省之长李远湖让步,也要让锦湖发展贯彻他们自己的意志,看上去是他们赢了,但是李远湖心里的芥蒂未必能就此消去。

车队是顺着穿越植物园的树荫甬道驶入海裕国际私立学校,谢晚晴与她的助手张庭以及国海国际学校招聘的管理人员都在校门口恭迎李远湖一行人的到来。

这一年多来,谢晚晴逐渐淡化她曾作为锦湖主导者的角色,而将大部力的精力都投入到这座高教育水准的私立学校上来;准确的说,是在新光纸业上林业项目前夕,海裕就彻底撤出锦湖了。

李远湖走下车,平静的看着这个可能是省内最富裕、与兄弟叔伯闹翻不再往来的女人,的确很漂亮,举手投足间有着雍容优雅的气度,应该是她的纵容,才让张恪有机会成就一个璀璨夺目的锦湖。

这几年,国内涌现的贵族学校不少,也有不少将分校开到东海省境内,但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像谢晚晴不计成本往海裕国际私立学校投入的,绝无仅有。目前能看到的还仅仅是硬件的投入,海裕国际学校将采取与国内教育体制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这一点还无法看出来。

海裕国际私立学校成立之后,也不是向社会公开招生,前期也仅仅是考虑招收锦湖体系内员工的子女,当然,生产一线的普通员工现在还很难承受些海裕国际私立学校的高昂教育费用,但是锦湖想从全球各地招募顶尖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就不得不为他们的家庭考虑周全。绝大多数的华人父母是愿意为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工作选择上做出让步的,偏偏高知分子的家庭都为国内的教育现状堪忧,轻松、能充分发掘孩子天性与才能的教育,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听谢晚晴介绍过海裕国际私立学校的办学前景,李远湖心思一动,侧头跟懒散少年似的坐在一旁、很少说话、眼神四处乱转的张恪说道:“锦湖为旗下的员工考虑很长久啊……”

“哦,”张恪哂然一笑,说道,“哪里是我想的?锦湖这个团队都善于为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不过也没有什么不好,种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手趴在桌上,问李远湖右手的唐学谦,“这话是这么说的吧?”又跟李远湖说道,“要想招聘顶尖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必须有让他们向往的生活环境才行,换作非洲,给他们再高的年薪,都没地方花去,谁高兴去?有些条件,市里一时不具备,锦湖就要为旗下的员工优先考虑,除了学校之外,锦湖还要考虑投资建设一个大型的社区,让那些外乡籍的员工在海州安家乐业……考虑到锦湖日后的发展,这个社区总要容纳几万人才够……”

锦湖旗下含新光纸业与爱达集团在海州拥有员工才五多千人,张恪的话说得随便,却也透露出锦湖以海州为重心发展的长期规划来。

之前,爱达集团在北京大造声势,又是购楼、又是与北京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广泛的合作,让李远湖产生锦湖有将总部迁往北京意向的猜测,李远湖也怕张恪少年心性发作不按规则出牌,这才是他这次海州之行的目的。

到这时,李远湖算是稍稍安心下来。

{宜搜小说ysxiaoshuo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