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主神图书馆 > 第六十四章 风险和机遇并存

主神图书馆 第六十四章 风险和机遇并存

作者:黄金知了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2: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管从外观还是其他方面看,灵金和黄金完全一样,只是到了修行人手里才能分辨出不同,钱庄的人都是凡人,并没看出这是比黄金还要珍贵数倍的灵金,就当做赵大贵在柜上存两千多两黄金,给出三万块大洋的银票,月息为三分,也就是每月利息为百分之三。

有了这三万块钱,加上升级图书馆前就留下的两万元,赵大贵手上就有五万银元可用了。

赵大贵便弄上两万元左右的洋货,包括五千匹洋布和钟表、燕窝、玻璃器皿等各色畅销货物,带着商行的掌柜、伙计和福威镖局的镖师等共数十人,雇了船,直奔苏州而去。

这时候的买办们刚接触洋人生意不久,多属于刚入行的新人,虽然做的生意规模很大,但活动范围主要局限在魔都周围,并没有到苏州开拓新市场的。

如此说来,赵大贵在第一个经营茶叶,第一个到湖州收购湖丝之外,又是第一个到苏州进行扩张的。

从魔都坐船,通过吴淞江(苏州河)到苏州,行船距离也就一百公里,一个白天就能到,而且非常安全,几乎没听说过有水匪袭击一百吨以上商船的,如此说来比到湖州还要安全许多。

当然,十吨以下的小船,每年都有几艘不知行踪的,那些就不用管了。

赵大贵思考过为什么到苏州的河路安全这么多,总结出三大原因:

首先,魔都到苏州很近,也就一百公里,帆船一个白天就能到,甚至不需要在夜里行船;

其次,黄浦江的宽度为三百米到七百米,与之相比,吴淞江的宽度只有数十米,这使得水匪在水上转战腾挪的余地小了很多;

其三,最重要的一点事苏州和魔都属于同一个管辖区,也就是都属于两江省的苏松太道,受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的直接管制,而湖州却属于浙江,这跨省地区间交通的治安问题扯皮的地方很多,给了水匪们很多生存空间,当年先辈们以无数实例证明在两省或三省分解处建立根据地,具有巨大的好处。

苏州历来是中原富庶之地,一度有过“苏杭熟,天下足”的说法,在这一时期也是非常繁华的,从城廓和街面建筑的建造水平看,比作为县城的魔都还要强上很多。

洋人在魔都后做过一番评论,认为单从市面繁华程度看,苏州最好,宁波次之,魔都反而是最差的。

宁波也是通商的五口之一,英国人曾对这个港口寄予厚望,认为宁波的贸易至少不会比魔都差,但现实打了他们响亮的耳光,宁波一开始靠定海的生意扑腾过一阵子,等到定海归还给清政府后情况就直线下降;

一直到五十年代宁波租界做生意的洋人都只有个位数,贸易总量很多时候都不到魔都的十分之一。

通商的另外两个港口,福州和厦门情况也很差,一直到五十年代,也就区区七艘船访问过这两个港口,外国商人数量也只有个位数,而且福州租界在一段时期还经历过没有任何外国商人居住的窘况。

如此说来,至少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福州的茶叶贸易受到外国人重视之前,按照江宁条约开放的五个港口的对外贸易,九成以上都是由魔都和广州撑起来的。

再说到苏州,苏州每年向朝廷缴纳的税款为白银一百六十万两以上,比魔都的一百万两还要多出一些,但考虑到魔都撑死也只是个小县城,人口比苏州少多了,按照人均缴纳的税款而言,魔都人民居然还高于苏州。

另外,苏州百工发达,整体水平比魔都高出许多,而且魔都最主要的手工业是棉布纺织,而苏州属于丝绸纺织和棉布纺织并举的情况。

没错,苏州是此时代的清国最重要的丝绸纺织基地之一,地位和产量仅次于南京,凌驾于杭州和宁波等其他重要丝绸产地之上。

赵大贵带着人到苏州后,就到各大货栈考察,主要是茶栈和丝栈,最终决定以生丝贸易为主,以茶叶贸易为辅。

茶叶的出口利润为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生丝贸易利润却能达到百分之一百以上,不需要太高明的数学水平,就能明白怎么做生意更合适。

按照英国官方数据,1844年7月1日至1845年6月30日的上海丝茶出口量为茶叶3800027磅,不到三万担;生丝出口量6433包。

从价值来看,三万担茶叶的价格只有六千多包生丝的三成或四成,只能说注意到生丝利润更高的中国商人占大多数。

顺便说一下,这时期广州的生丝出口量也是六千多包,只比上海多了数十包;

而这时期英国的生丝年消费量为六万包或六百三十万磅,还主要供本国人消费,真正的丝绸生产大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生丝消耗量必然比英国还要多很多。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中国1844年的生丝年出口量达到接近一万三千包,但在欧美的生丝市场上这点输出量根本不算什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对对欧美市场的生丝消费的影响力恐怕也远低于很多业余人士的估算。

而且,到了1847年,中国的生丝价格会比1843年(或44年)下降百分之三十五以上,让“英国的丝织业者受惠不浅”,并且“引起了一种乐观的期望,盼其继续增加,直至中国丝在英国消费中代替大部分土耳其、意大利和法国丝的地位,大大有利于英国制造商。”

(知了注:上述引号内内容出自“B.P.P.: Returns of the Trade of the Various Ports in China,for the Years 1847,1848”)

苏州也有很多经营时间长,规模比较大的茶栈和丝栈,赵大贵跟这些商人接触,才发现自己的名声居然早就传到这些商人耳中,很多人从各种渠道知道魔都出了一个跟洋人交好的大商人,做事公道,付款也爽快。

只是,赵大贵调查一番情况后,也发现有很多问题。

苏州的茶叶价格跟魔都差不多,但生丝的价格却是高出很多。

举例来讲,赵大贵先前到湖州买辑里丝,每包也就一百六十元左右,但在苏州买同样的辑里丝,价格却高达两百元到两百五十元之间。

一开始还以为是苏州的商人欺生,合起伙来涨价,仔细一打听,还真不是,这里的生丝价格就是比湖州高出很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