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主神图书馆 >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白送过来的竹杠

主神图书馆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白送过来的竹杠

作者:黄金知了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2: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租界区内洋行林立,宫慕久担心这些洋行走私,便派遣衙役们到租界检查,每十天就要检查一下洋行买办行的仓库,记录其中的货物数量和种类,作为征收关税的依据。

租界的洋行们慑于宫慕久的淫威,只能接受这种检查,背后不知将宫慕久骂成什么样,但也无法可想。

租界区内的治安管理权和执法权等,也由宫慕久掌握,这也是无可争议的。

清政府是在48年发生“青浦教案”后,才开始失去对租界区的各种管辖权,在太平天国时期,就连海关主权都丧失殆尽。

在“上海土地章程”签署之前,清政府原则上是不允许外国人在我大清购买土地,甚至不允许租用土地建商铺,之前那些洋行私自跟当地农民租赁土地建洋行,理论上是不受清政府法律保护和许可的。

他国商人到天朝来做生意,既不允许他们买地,也不允许他们租地,这根本是想把人推进到大海里的做法,我大清前一百多年的强横可见一斑。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此章程的签署的确给了外国人更多居住权,但就此将它视作卖国协议,似乎有些牵强。

当然,这只是知了的一点学术性想法,没有为宫慕久或巴富尔洗地的想法,如果有人要骂这份章程,可以痛快地骂,知了绝不会出来辩解;或许历史系的专家们对这些事情,有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吧。

“上海土地章程”的签署本来是件大事情,但因为此时正是洋布危机最为剧烈的时候,大量洋行在倒闭,才使得上海商界对此反应平淡。

不过,很多有见识的商人都知道,赵大贵手中掌握的县城北边的数千亩土地,特别是被划定租界里的五百多亩土地价值连城,早晚给赵大贵带来丰厚无比的回报。

斯塔克到上海来,固然有很多私事要处理,但考察一下上海租界区,给香港和英国当局做一些报告,也是必然的。

赵大贵可是租界的大地主,熟门熟路,带着斯塔克从黄浦江沿岸开始转悠,从洋行林立的商铺区,到自己的东方学院所在的学院区和麦都思建立的麦家圈,都逛了个遍。

麦都思本身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又有赵大贵撑腰,就将原先在定海的医院搬过来,改名为仁济医院,跟存放印刷机的墨海书馆放到一起,又用篱笆围住,被人戏称为“麦家圈”,就是到数十年后也是租界相当重要的建筑。

斯塔克表面上看着极为纨绔,但实际上极为精明,学识也非常不错,仔细考察这些区域,还跟这里的英国人和中国人聊天,仔细了解情况,特别是对赵大贵的“东方理学院”非常关注,对老师和学生的构成,以及教授的学科和教材等都仔细考察。

东方学院此时有两百多名老师,学生相对较少,只有一百多人;但是,学院还要负责给造船厂的工人和大贵商行员工讲课,教学任务也不轻。

因为时间较短,斯塔克也没法对这所学院有太过深入的了解,单是光看到的一些事情,就能让他得到足够的信息了。

“赵大贵这是羽翼已丰啊。”斯塔克暗中叹气。

东方学院的整体水平并不高,英国比这强的大学比比皆是,单是凭借学院丰富的藏书和资金支持,就足以让赵大贵手下员工的水平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据说赵兄的造船厂在苏州河北岸,能否也过去看看?”斯塔克又提出请求。

“哦,那也不难。”赵大贵并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

赵大贵知道清朝官府一向反对民间聚集太多人,因此特意将造船厂放在较远的吴淞江北部,还将造船厂分为中式船厂和西式船厂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不同的船型。

看完造船厂之后,斯塔克却略微有些失望:“赵兄的造船厂规模倒是很大,但技术水平一般,想造轮船出来,恐怕有些难度吧。”

斯塔克出身的家族是英国名门,经营一家军工厂,在整个欧洲也有很大名气,一眼就把造船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给看透了。

“是这样。我当初在澳门雇佣了好多西方工程师,但后来都被香港的造船厂拉走,没有一个能到上海来的。

所以,直到现在,造船厂的技术水平都提不上去,修理普通的西洋帆船都吃力,遑论蒸汽轮船了。”赵大贵也不隐瞒,坦率地说道。

“还有这种事情。”斯塔克有些尴尬,打了个呵呵,不敢就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

两人闲逛了一天,晚上的时候,领事巴富尔还在领事馆里举办宴会,招待斯塔克。

巴富尔做领事之前只是个炮兵上尉,斯塔克却是位少校,家族势力远在巴富尔之上,本人在香港位高权重,有时候说话比总督德庇时还管用,此番到来又带着一定的考察性质,巴富尔可不敢得罪了这位大人物。

斯塔克对巴富尔相当礼貌友好,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态势,之后又跟巴富尔单独相会,密谈了数个小时才结束。

之后的几天,斯塔克自己找上海的英国商人甚至中国买办了解情况,只是偶尔跟赵大贵见面而已,并不透露自己的真是来意。

赵大贵似乎毫无所觉,每次见面只是殷勤客气地招待。

过了几日,上海的洋布滞销危机愈演愈烈,零售额不断下跌,从香港和广州那里传过来的消息也全是坏消息,那里的洋布滞销情况并不比这里轻一些。

义升行的林阿钦被债主们控制住,要不是因为他资不抵债,满仓库的洋布根本卖不出钱,那些债主早就自己瓜分洋布跑路了。

最麻烦的是,林阿钦的义升行做的是中英两国之间的物物贸易,他的债主中既有中国人也有英国人,他的身后虽然有实力不低的后台,但根本不敢出手,反而只担心自己在义升行的利益受到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斯塔克无法可想,最终又找到赵大贵这边来。

“上海的商业情况很严重,赵兄怎么看?”斯塔克问道。

“我一个小商人,还能怎么办?上一次工厂失火,我也是损失严重,这不正重建缫丝厂吗。”赵大贵一愣,说道。

“哦,也是啊,听说上次赵兄损失不小,还请节哀顺变。”

“多谢斯塔克兄的关心,不过节哀顺变四个字不是用在这里的。”

“还有这种事情,受教了。不过,我有个不情之请,想请赵兄出手平息这次危机,避免破产潮继续蔓延,不知赵兄意下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