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高齐说 > 33 忆往昔尘埃落定 叹今朝孰是孰非

高齐说 33 忆往昔尘埃落定 叹今朝孰是孰非

作者:第1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49: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清晨,终于在雁门关附近将刘起抓获,押送至九原城,而尉相愿也找到了失踪多日的相和。

原来相和出了府衙,便按照孝瓘的吩咐,暗中打探刘起的罪行。

刚开始几日虽没有什么收获,但是倒还算安全,刘起的人也没发现他。

可是有一日,在行至雁门郡下面的一个小县城的时候,相和遇到了以前和他一起在京城讨生活的小伙伴,柳生。

那时候他们才六岁,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从记事起就跟着街上的一个老乞丐乞讨,连名字都是老乞丐随意起的。

早些年,高欢和宇文泰之间战争不断,像这样流离失所的孩子有很多。

后来有一天,老乞丐因为几个馒头,和别的乞丐发生争执,被打死了,就剩下他们两个孩子。

街上的乞丐拉帮结派,他们两个没有大人领着,经常挨欺负。柳生受不住,便去投奔了那个打死老乞丐的人,那人有些手段,手底下的几个小乞丐都是为他乞讨的。跟着他虽然没什么好处,但至少不会再挨欺负。

相和艰难的独自生活了一年,高洋代魏称帝之后,高家开始成了京城最尊贵的家族。

有一天,相和在街上乞讨,遇到了孝瓘的奶娘,奶娘见相和机灵,勤快,想到自家公子身边正好缺了一个仆人,于是便把相和领到了家里。

对于在街上乞讨,食不果腹的相和来说,这无疑是遇到了贵人,从此以后便跟在孝瓘府中伺候他。

而柳生没过几年,便离开了京城,不知所踪。

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二人居然遇上了。如今柳生在刘超手底下讨生活,更是凭借姓氏和刘超姓氏谐音,而管刘超叫干爹,还混成了这个县城的地头蛇。

前几天柳生刚接到暗令,严查形迹可疑的外来人员,尤其是京城来的。因此,在碰到相和的时候,柳生便有意打探相和来肆州的目的,相和只说是来游玩的。柳生不信,早在他得知相和被大户人家买了去,便心生妒意,如今更是不能轻易放过相和,于是便将此事上报。

雁门郡太守刘起便派人追杀相和,同时开始计划铲除孝瓘。

相和为了摆脱追兵,故意隐藏行踪,甚至还伪造落水失踪,这才将那些人彻底甩开,一并将张仲尊派去保护他的人也甩开了。后来相和扮成叫花子的样子,游走在各个村落,将百姓对刘氏兄弟的控诉一一都记下来,一并带了回来。

孝瓘得知相和平安回来,终于放下心来。又着人将雁门山里的老者和他的儿子,以及城外王家村的老伯都请了过来作为人证。

之后,孝瓘邀请斛律金作为主审,但被婉拒。于是,孝瓘作为主审,张仲尊陪审,二人对刘起进行审讯。

昏暗的审讯室里,刘起坐在椅子上,双手双脚都带着锁链,蓬头垢面,闭着双眼靠在椅背上,听着狱吏读他的罪状。

“自天保二年,刘起利用职务之便,谎报户数,篡改百姓户籍年龄,强征夫役,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十岁孩童,凡身强体健者,无一幸免。有不从者,令其族弟刘超以暴力夺之。天保八年,前永安郡太守、肆州府长史谢长安发现此事,在搜集罪证时,被刘起暗中供养的匈奴流寇杀害。后刘起又对已致仕秀容郡太守季坤明百般刁难打压,致使季坤明旧疾复发故去。同年,刘起以百姓低报丁龄、伪报病老为由,将原户籍簿悉数焚烧。天保二年至十年间,刘起欺上瞒下,共计强征夫役五千余人。并在肆州代刺史乐城县公调查之际,再次伙同匈奴流寇追杀朝廷命官。以上,人证物证均在。”

狱吏读完,将状纸放到刘起面前。

孝瓘问到:“刘起,你可认罪?”

“没错,都是我干的。”刘起“啪”的一声,在状纸上按上了手印。事到如今,他也没什么好狡辩的了,那不如把这些年心里的苦都说出来,倒是让这些高高在上的勋贵们评评理。

刘起嗤笑一声,缓缓说到:“天保二年,起宣光、建始、嘉福、仁寿诸殿,各地征夫役送往京城。那时我还是广武县县令,着人拿着户籍簿挨家挨户排查,不敢漏掉一户,也不敢收受任何钱财。后来,我征上来的夫役最多,老太守受到朝廷夸奖,提拔我做了雁门郡长史。天保六年,朝廷又发夫役一百万筑长城。老太守想要在致仕之前再风光一次。让我无论如何也要让雁门郡在三郡之中脱颖而出,但是雁门郡本就地势险峻,又常年战乱,人口自然不如其它两郡。可他不想听这些,只认定如果征不上来夫役,是我无能。于是,我只能用那些长得高的孩子和身体依旧康健的老人来顶替。也没人看出来有什么不妥。果然,那一次雁门郡位列三郡之首,朝廷还因此斥责其它郡县办事不利。老太守再一次受到朝廷嘉奖,风风光光致仕回家。后来,我顺理成章的做了雁门郡太守。 ”

说到这,刘起微微停顿了片刻,他没想到,原本的无奈之举竟然成就了他的仕途。年少有为,便是一郡太守,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朝廷忽然要合并郡县,他所在的雁门郡也在合并之列,如果合并之后,他不能继续做太守,那么就要又回到从前的日子了。

他享受过高官厚禄,众人追捧,又怎么甘心回到从前?

于是,他开始动了心思。

当时秀容郡太守季坤明年事已高,唯一能与他一较高下的便是永安郡太守谢长安。

谢长安刚毅正直,深受百姓爱戴,且资历比刘起深,如果想要压住谢长安,那么刘起就必须在政绩上脱颖而出。

然而,想要政绩突出,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就在刘起苦于没有机会时,朝廷又继续征夫役八十万筑长城,刘起大喜,认为这是上天在给他机会。

一回生二回熟,这一次,刘起打起了谎报户数、修改户籍年龄的主意,有不从者,便让刘超强征。果然,这一次雁门郡所征夫役数量位列三郡之首,朝廷还因此斥责其它郡县办事不利。

之后刘起便做了合并之后的雁门郡太守。刺史之下,便是他。

一时之间,刘起风光无限,前途不可限量。

可毕竟这么做无异于杀鸡取卵,刘起深知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大力发展农业,鼓励生产,希望能补上空缺。

“然而,没想到,还不到一年,”刘起握紧了拳头,眼中满是怨恨,“天保七年初,朝廷又征夫役沿长城筑戍。天保八年,征夫役于长城内筑重城。天保九年,征丁匠修三台,起大庄严寺。”

刘起有些癫狂,微微向前倾,双眼充血的看着的孝瓘和斛律金:“如果合并后的雁门郡所征夫役还不如合并之前,会如何?朝廷冲我要人,我却交不上,又会如何?”

“所以我只能继续改户籍,改年龄,强征!”

“谢长安挡我,我便杀他,你挡我,我便杀你!”

审讯室里,一片寂静,静的只能听到人的呼吸声。

孝瓘的声音缓缓响起,“你若能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便不会有今日。”

刘起嗤笑一声,“坚定信念?信念给是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掌权者高谈阔论的!我等小民,身家性命都难保,何谈信念?如果不是被逼无奈,如果没有你们连年征夫役,我又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孝瓘忽然觉得脸上有些发烫,胸口好似有一团棉花被堵住一般,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他握紧了拳头,又缓缓松开,半晌才有些底气不足的说道:“今日一切,皆是你咎由自取。”

说完,孝瓘转身,快步离开了那个阴暗潮湿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