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五百八十三章 税制改革

汉并天下 第五百八十三章 税制改革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子刘洵看着大惊失色的耿寿昌,说道:“如今我大汉虽然国库充盈,但是朝廷每年的税收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如今朝廷的税制还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民间商贾、豪族上缴的赋税与其收入不成正比,而百姓的负担也没有朕想象的低。故此,朕决意进行税制改革,让富人多纳税,中等之家少纳税,贫苦之家不纳税!如何?”

耿寿昌闻言不禁眉头紧锁,说道:“天家的意图是好的,臣也十分赞同。可是具体操作起来却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

“朕自然明白!”

天子刘洵说道:“那些商贾、豪族有一万种方法合理合法的避税,而百姓却只能如数上缴,甚至是多缴。不过朕心意已决,为了我大汉的将来,税制改革势在必行!”

说到这里,天子刘洵盯着耿寿昌说道:“朕,需要爱卿的帮助!”

耿寿昌闻言不禁动容,天子刘洵向来强势,推动朝中各项新政都不畏阻力,可是今日却当面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语,说明什么?

“难道天家的身体……”

想到这里,耿寿昌的脸色越发难看。

“怎么?爱卿对税制改革之事有不同的见解?”

耿寿昌急忙拱手说道:“天家误会了,臣没有异议!只是在想此时应该如何入手。”

天子刘洵说道:“朕这里有一份草案,爱卿拿回去参考一下吧。朕以为此次税制改革,应该侧重于税种的调整,以及朝廷、地方的水源分配,不同收入层级的税率调整几个方面。爱卿回去之后好好想一想,三天,三天之后咱们君臣再议。”

“诺!”

耿寿昌接过中常侍耿国转呈的草案,而后便行礼退下。

“爱卿要记得,此事必须保密,在形成诏令之前,不可在朝中传开!”

“诺!”

耿寿昌拱手说道:“臣,定当谨记!”

当日,耿寿昌回到府邸之后便开始研读天子刘洵的这份草案。随着耿寿昌深入研读,心中的震撼越发的强烈。

天子刘洵将大汉帝国的税种大致分为商税、关税、人头税、农业税、印花税、房产税、矿产税几类。

其中商税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商贾征收的税种,天下商贾的银钱往来都要强制性的通过钱庄来进行,大额资金必须要存入钱庄,而后使用汇票来进行交易。

朝廷便可以通过钱庄来监控商贾的资金走向,并且征收商税。商贾经商获利,朝廷便可以征收百分之三的所得税,商贾每年还要上缴财产千分之五的财产税,以及货物价值千分之三的经营税,这三种税赋合并为商税。

关税很好理解,便是商贾对外经商时,朝廷按照货物价值征收的赋税。不过此番天子刘洵进行了一些变革,将大汉帝国内部多如牛毛的税卡进行了大规模的裁撤,各郡国内部的税卡全部取消,只保留各个郡国之间的税卡,以及大汉与周边各国之间的税卡。

如此一来,虽然朝廷的关税收入会减少一些,但是天下货物的运转、以及钱财的流通速度将会大大提高。

至于人头税和农业税,在新政推行之前,这两个税种可以说是大汉帝国收入的大头。

可是如今人

头税和农业税站到的份额却已经很小了,天子刘洵此番准备进一步缩减人头税和农业税的税率,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

人头税由每丁口十铢改为六铢,农业税则由三十税一改为五十税一!

印花税是大汉帝国的新税种,凡是印刷书籍都要向朝廷缴纳赋税。因为如今大汉帝国的造纸业非常发达,连带印刷业和书籍产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所以现在大汉帝国的印花税金额也不小,已经超过了人头税和农业税的份额。

房产税同样是一个新生税种,是伴随着水泥产业、建筑产业兴起而征收的。

在大汉帝国各地,按照户为计算单位,每户有一处房产的免征份额,从第二处房产开始征收赋税。按照房产的面积、奢华程度、位置等等因素来计算税金,现在房产税的增长势头非常足,已经成为大汉帝国一个十分重要的税种。

矿产税也类似于房产税,正在成为大汉帝国的一大支柱税种。

随着大汉帝国冶铁业和采矿业的发展,矿产税的收入非常多,而且天子刘洵还将原有的盐铁税合并到矿产税中,更是让矿产税成为朝廷的一大支柱税种。

此番天子刘洵在草案中合并、整理了大汉帝国的所有税种,不但有利于朝廷征收赋税、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而且还彻底废除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小税种,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朝廷的收税成本,也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耿寿昌对于税种的整合方面没有什么意见,只是根据自己的才能调整了一些税种的税率,以便让税赋更加倾向于富人阶层,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

而真正让耿寿昌惊叹的,是天子刘洵在这份草案中提出的税种分流。

什么叫做税种分流?

说白了就是后世所说的国税、地税之分!

天子刘洵将商税、关税、房产税、矿产税全部收归国有,由财政部收取,根据朝廷的事务统一调拨使用。这部分税赋称之为上税,意思就是需要上交朝廷的税赋。

其中矿产税每年要分出三成划拨给少府,供皇室之需。

剩下的人头税、农业税、印花税则是归各地郡国收取、使用。这部分税赋称之为平税,意思是留下使用的赋税。

这些税种在朝廷收入中占比很小,不过对于地方上却很是可观,基本上可以解决各地郡国的财政问题。

同时,天子刘洵还制定了税赋的调剂制度,意思就是说贫困郡国的平税如果入不敷出,朝廷便会从财政部下拨一部分资金进行补贴。

而一些比较富裕的郡国每年收缴的平税都会有所盈余,朝廷每年在上计完毕之后,便会从这些富裕郡国抽调盈余的十分之一,收归朝廷。

天子刘洵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防止各地郡国发展不均衡,防止富裕之地越发繁荣,而贫苦之地日渐衰落的情况发生。

耿寿昌这两天时间里汇合财政部的几名心腹足不出户,将天子刘洵的这份草案认真的研究了一番,最后一直认为此草案一旦实行将会对国家大有益处。

首先,大汉帝国的税制将会非常清晰,消除了以往税制模棱两可的方面,杜绝了基层私自增加钱粮的可能性。其次,在新税制下朝廷的收税

成本将大大降低,每年都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相当于朝廷增加了一部分收入。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普通百姓在新税制下将会得到巨大的收益,每年缴纳的赋税将普遍减少,普通的农户甚至能少交三到四成的赋税!

普通百姓每年节省这样一笔钱财,足以让全天下为之欢动,只要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发展,大汉帝国的百姓将会过上普遍富足的美好生活!

不过耿寿昌也能清楚的意识到,新税制一旦开始实行,肯定会损害大商贾、大豪族的利益。因为新税制的初衷便是调节贫富差距,尽量让有钱人多交税,让普通百姓少交税。

正因为如此,新税制注定将会受到普遍的抵制,推行起来势必困难重重。

耿寿昌心中很是沉重,在率领财政部的人员完成了草案的整理、扩充之后,便急匆匆的赶到了未央宫宣室殿。

天子刘洵首先翻阅了这份新税制的定稿,心中很是满意。

可以说耿寿昌完全领会到了自己的意图,在这份定稿方案中,每一个条款都附和天子刘洵的初衷,甚至是有所发展。

“很好!”

天子刘洵非常满意的说道:“这份定稿方案立即呈报内阁审议,从明年正月开始,便要在全国推广施行!”

耿寿昌先是行礼称诺,而后说道:“天家,臣有些担心,这份方案一旦推行,朝廷肯定会遇到一些阻力,甚至会面临一些被动的局面,所以……”

“所以是不是暂时不要施行?”

天子刘洵笑着说道:“朕明白爱卿的意思,不就是担心各方势力跳出来捣乱吗?不必担心!”

“可是天家……”

耿寿昌还没来得及说完,只见天子刘洵挥了挥手,说道:“朕这些年来几次打压士族门阀,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不被这些士族门阀掣肘!如今十几、二十年都过去了,天下还有那家门阀敢和朕唱反调?”

“至于那些大商贾?哼!”

天子刘洵虽然面露病容,但是一股君王之威依然散发出来,让耿寿昌心中震撼。

“那些所谓的大商贾几乎全都收益于朝廷新政,没有朝廷的新政便不会有这么多的新兴产业,那些商贾又怎会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朝廷准备推行新税制,如果那些大商贾要站出来掣肘、反对,那朕也不介意将那些大商贾好好敲打一番!”

耿寿昌闻言只觉得心中激荡不已,当即拱手说道:“臣,领旨!”

次日,耿寿昌将税制改革的方略呈报内阁,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率领一众内阁大臣经过简单的审议,当日便顺利通过。

随后,财政部正是颁布了,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不过也仅限于震动而已,不管是各地大商贾,还是各地的门阀士族,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

反而是上郡陈家家主陈勋、琅琊郡魏家家主魏辰铭二人率先站了出来,带领一大批商贾集体上书朝廷,表示完全拥护朝廷的新税制。

对此天子刘洵很是满意,特意给陈勋、魏辰铭颁下了一些赏赐。chaptere

顶点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