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五百一十一章 研发火炮(二)

汉并天下 第五百一十一章 研发火炮(二)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陆军部尚书史曾派人返回长安城给自己收拾了一些行装,而后便一头扎在了工坊内。

在陆军部尚书史曾的指挥下,军工司的官吏一面挑选了二十名精干工匠,作为铸造火炮的主要人手,一面在工坊内开辟出一块场地,专门作为新的火炮工坊,以及铸炮使用的仓库。

陆军部尚书史曾查看了那二十名工匠,只见众人都是脸色黑红,双手都满是老茧,一看就是在炉火前讨生计的汉子,不由点了点头,便对众人说了几句鼓励的话。

后世火炮以明代为最,不过,此时的大明火炮都是有一些缺陷,那就是装药少,射程短,没有准星,无法进行精准的瞄准,火炮的炮膛外口宽,内部小,不能有效的聚集火药气体,炮膛内部也无法做到合格的圆形,炮膛没有镗光。炮弹尺寸乃至形状随心所欲。弹炮游隙过大。

此外火炮没有炮耳,而且有头重脚轻的毛病,如果装药太过密实,就会在开炮的时候颠倒自行炸裂。

所以此番研发火炮之初,天子刘洵就已经打定主意,对大明现有火炮的这些缺点进行改进。

毕竟天子刘洵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对火炮的管壁加厚,加大火炮倍径,同时将炮身从前至后渐粗。

这样一来,陆军部铸造出来的火炮将会在射程、杀伤力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不少的优势。

同时,天子刘洵还准备在玉山镇兵仗局铸造的新式火炮上增加准星和照门,以增加火炮的精度;在炮身上增设炮耳,便于将火炮架设在炮车上,以及调整射击角度和移动方便。

天子刘洵给陆军部的这份图样是仿制的是后世19世纪早期法军的12磅加农炮,并且根据天子刘洵所学的知识加以改良了一下,将火炮的炮身加长、炮筒加厚。

按照设计,这种炮有效射程为两里,最大射程为三里,炮身重量大概在一千两百斤左右。

当然,如果以此时大汉帝国的技术水平来铸造,火炮的各项数据肯定会缩水,不过只要不是相差太多,也依然是可以接受的。

随后陆军部尚书史曾便带领工坊众人开始备工备料。

众人先是准备了大量的粗铁,以及大量的燃料,并且为了铸造火炮专门砌筑了三座高炉。为了准备这些物料,陆军部尚书史曾带着众人足足准备了十八天。

在此期间,天子刘洵也没有闲着,而是在思索火炮的铸造方法。

一开始天子刘洵交给陆军部尚书史曾的办法的泥模法,可是这段时间思索了一下,长安城的气候在这个时候还很是潮湿的,用泥模来铸造火炮的话,成功率会大打折扣,而且可以预料成品的品质也不会太好。

用泥模铸炮,那泥土遇到高温之后,里面的水气怎么办?那么高温度的铁水一倒进去,泥型里只要有一丝水分,就会立即蒸发在铁炮里形成气泡。这气泡可是火炮的大害,很容易导致炮壁脆弱进而导致炸膛的危险!

天子刘洵对于封建时代的铸炮技术很是了解,这泥模容易藏水,如果要保证风干的话,至少都要风干一个月才能使用,而且还不保证品质。不过即便是这样,还是免不了有些微水气使铜炮形成马蜂窝。

于是思索了几天之后,天子刘洵一咬牙,终于打定了注意:“如果不用泥型,而是用铸铁做铸模呢?铸铁里没有水气,也不会形成气泡,成品率将会极大的提高吧?而且铸铁做铸模产出的火炮内外壁都会比较光滑,这样也可以减少表面清理、选洗内堂的工作量!”

一场火器大跃!进开始在天子刘洵的心中成型,于是天子刘洵便开始思索其中的细节之处。

“用铁模铸造火炮之时,先在模的内表面刷上用细稻壳灰与细沙泥加水合成的涂料,再涂刷极细煤粉调制的第二层涂料,然后箍紧铁模,趁着炮神还是红热之时,清楚毛刺,便可以得到成品。不过这个涂料的具体比例还需要诸位自行斟酌一下。”

天子刘洵回忆起来的细节和工艺其实都记录于明末赵士祯的《神器谱》之中,在穿越之前刘洵也是详细阅读过,因此自然是顺手捏来。

其实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模型铸造器具的国家,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铁范成批铸造生铁农具和工具了。其中提到的使用铁模铸造采用的双层涂料,其实也是对中国传统铸造技术的演进,甚至都并非赵士祯首创,这一点天子刘洵还是记忆犹新的。

“这个铁模铸炮的方法说起来并不难,可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首先,要按照所铸火炮的大小,分五节做出泥模;然后按照泥模节数分制铁模模型,每节泥模分成两瓣,用车板旋制内面,使表面光洁形状规整,然后烘干备用;泥模内放入预制的把手,浇铸时和铁模铸成一体。”

“用泥模翻铸铁模之时,先将炮口那一节倒置在泥质平板上,用泥填充其中一瓣,烘干后,盖上泥质平板,将型箍紧,浇注后便得到了第一节铁模的一瓣。然后出去填充的泥巴,又可以如法炮制,得到另一半的铁模。这样一节一节的浇注,皆可以铸造成层层切合的整套铁模了。”

天子刘洵将这些工艺细节全部记录了下来,就好像直接看到了整个制造过程一般清晰。

铁模的铸造办法其实并不是天子刘洵自创的,其实在后世满清末年鸦~片战争期间,这个办法便已经产生了。

当时满清使用的火炮已经多年没制造新的火炮了,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很多炮台的火炮都是几十年前乃至更早康熙、明末时期铸造的。

因此在战争开打后,满清才发现大炮缺乏,而北方用于拱卫京师的炮又不敢轻易南下,所以就要下面的官员加快制造大炮,而泥模制造大炮周期太长了,所以当时就有能让想到了金属模制造工具和农具速度快的特点。

于是乎满清便开始经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将这个办法用来铸造大炮。

显然铁模铸造大炮不仅具有铸造周期短的优点,而且还具备重复利用的优点。这样不仅减少制造周期而且还能使得大炮尺寸一致,实现标准化生产,其工艺还可以减少出现蜂窝等缺陷的可能性。

可惜的是,这个新的铸炮方法出来没多久,满清就投降了,甚至还没来得及铸造几门大炮。

“还有一点,铸造火炮也和打造火铳一样,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上的尺寸来,决不能有任何差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标准化,才能铸造出精良的火炮。”

不经意间,天子刘洵便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的铸造工艺流程,而后才长出一口气,又整体看了一遍,便装入皂袋交给了中常侍耿国。

“立即派人将这份东西交给陆军部尚书史曾,命其参考使用!”

中常侍耿国恭敬的接下,而后便要前去办理,却听天子刘洵又嘱咐道:“这份东西乃是绝密,你还是亲自去一趟,亲手交给陆军部尚书史曾!”

中常侍耿国也是暗暗一惊,不敢怠慢急忙拱手领命。

当中常侍耿国风风火火的赶到长安城外的工坊时,陆军部尚书史曾正在召集一众部下在大堂议事。

此时工坊按照工艺铸造的十九个泥模全都报废了,晾晒了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一个完全干透的,全都不能用!

此时陆军部尚书史曾可谓是心急如焚,眼看着火炮的研发项目刚刚开始就要停滞不前了,可是军工司的一众百工却没有什么办法,在大堂内众人正在争论不止。

“启禀尚书大人,中常侍耿国已到工坊!”

“什么!”

陆军部尚书史曾急忙带着一众部下出去迎接,虽然中常侍耿国只是宫中内侍,但却是天子刘洵的心腹近侍,多年来又兢兢业业,从未有干预朝政的恶行,所以耿国在朝中上下的口碑还是很好的。

见面之后,中常侍耿国笑着行礼,而后将天子刘洵的资料呈上,说道:“尚书大人,这份便是天家要仆送来的东西,请尚书大人过目!”

“有劳中常侍了!”

而后陆军部尚书史曾便吩咐左右准备酒水,却被中常侍耿国拦下了:“吃酒的话还是下次吧,尚书大人太忙了,我便不在这里叨扰了!”

陆军部尚书史曾客气了一番,便带着一众部下将中常侍耿国送了出去。

而后陆军部尚书史曾拆开了天子刘洵的方略,随后便给众人穿越。

“什么?竟然还能如此做!”

“铁模!竟然是用铁模!”

“如此就可以避免泥模的各种弊端了!”

一时间,众人纷纷惊叹了起来,原本萦绕在众人头顶的阴云瞬间消散。

陆军部尚书史曾更是大笑了起来,说道:“好,好啊!现在万事俱备,天家有给咱们送来了可行的铸造方略,诸位就忙活起来吧,咱们可不能让天家失望!”

“诺!”

顶点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