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四百四十一章 军事院校

汉并天下 第四百四十一章 军事院校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未央宫,宣室殿。

天子刘洵一大早便召见了陆军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户部尚书史玄三人。当三人来到大殿上的时候,天子刘洵便拿出了一份计划书,关于筹建陆军院校的计划书。

“朕决定筹建两所陆军学院,一所设立在长安城,名为大汉演武堂,专门对汉军的各级将官和有志将士进行培养,现在汉军各部的将领,不论级别多高,都要轮番到长大汉演武堂进修!日后大汉演武堂的毕业证,将会是汉军各级将领提升、任命的必要条件。”

“另一所设立在洛阳城,名为大汉陆军书院,这所书院专门面对全天下的有志之士,教授排兵布阵等学识,以及兵备打造、赞画学问等等,凡是和军伍有关是学识,这里都会教授。”

“凡是从大汉陆军书院顺利毕业的学生,都要到大汉各部军伍中历练两年,两年期满后,便可以根据其具体的才干,在咱们大汉各部军营中出任相应的官职!这些人才或是为军中参议,或是为朝廷智囊,或是为兵仗局、工坊的官吏,不一而足!”

听到这里,众人都是非常赞同,同时也对这两所陆军院校非常感兴趣。

此时陆军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户部尚书史玄三人心中还都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思想,认为在军队之中将领的作用才是关键。所以在三人看来,天子刘洵的这个想法一旦实行起来,便可以让大汉帝国获得源源不断的将才和军事智囊,虽然和那些名将无法相比,但是大汉完全可以凭借这两所陆军书院,获得大量的高质量基层将领!

陆军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户部尚书史玄三人都是聪明人,天子刘洵说完之后便都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便全都积极赞同。

“这两所书院全都划归陆军部,由职方司和武选司共同负责筹备,学院所需的教官和先生,暂时由各部军中的将领和得力士兵出任,待到几年之后,便由两所书院的优秀毕业生出任!筹建书院所需的钱财,朕会诏令户部立即筹措。”

当然,按照天子刘洵的计划,还准备在大汉各地郡国陆续筹建郡县一级的军事学校,名为军校的县学、郡学,这些军事学校与两所军事学院一样,都划归陆军部管理。

将来这些军事学校负责对所在地的汉军将领进行培训,对所在地的人才进行培养,而后这些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或是考取长安城、洛阳城的两所军事学院,或是返回驻地继续为大汉帝国戍守四方。

对于天子刘洵的这份计划,陆军部尚书史曾和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自然表示赞同,二人还积极的与天子刘洵进行探讨,积极完善着这份计划的各项细节。

但是一旁的户部尚书史玄则是面有忧色,此时户部尚书史玄仔细看着天子刘洵的计划,开始一笔一笔的计算着计划中涉及的资金数额。

随着户部尚书史玄的计算,脸上的神色更加沉重了,天子刘洵的这份计划中,光是建设经费就至少需要四百二十万缗以上!

这还不算这么多学校所需先生的费用,以及这些学校运营所需的支出!如果都算上的话,估计朝廷每年将要花费六百万缗左右!这样的数额已经堪比一场中型战争的花费了,户部尚书史玄不禁暗暗心惊。

随后,户部尚书史玄当即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在如今大汉帝国即将展开南、北两面大战的时候,朝廷又要展开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势必会给已经非常紧张的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会让朝廷入不敷出、连年亏损。

但是,天子刘洵却没有丝毫的犹豫,面对户部尚书史玄的反对,依然强行拟诏,并且诏令户部尚书史玄立即调集钱粮,在明年入冬之前,至少要将这些学校修建完毕,期间也要将所需的先生和后勤人员招募到位!

陆军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户部尚书史玄三人眼见天子刘洵圣意已定,都是不敢再说什么,便纷纷拱手称是。

特别是户部尚书史玄,虽然对于这份计划书依然持反对态度,但是天子刘洵的旨意不容置疑,户部尚书史玄眼见天子刘洵注意已定,也只有全力以赴而已。

随后,朝廷各部便开始运转了起来,紧锣密鼓的筹备两所陆军学院,以及各地郡国的军事院校。

数日之后,陆军部侍郎王贺率领一队铁骑从长安城出发,向东赶到济南郡,接着又一路向西,没几天的功夫便赶到了平阴县。

这一路上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因为各地的驰道基本上已经修筑完毕,所以众人的行程并没有太过耽搁,一行人也没感到太过疲惫。

此时大汉各地郡国之间的官道,已经全部进行了修缮,虽然现在还有不少地方的官道正在施工中,但大部分已经竣工完毕了。

从济南郡到平阴县的这段官道,不但路面拓宽了一倍,而且还全程铺上了水泥,实现了路面的硬化,来往行人再也不用担心雨雪天气路途难走、泥泞了。

为此,朝廷已经先后六批拨下了三百九十余万缗钱财,以及九十五万石粮食,而且随着后续工程的延续,商部还在不断的调拨钱粮。由此可见朝廷对于基础建设的看重,以及力度之大。

没过多久,户部侍郎王贺一行人便出了平阴县,朝着下一站赶去。

此番户部侍郎王贺一行的任务便是审查各地郡**事学院所需钱粮的使用情况,负责记录各地的具体事宜,并且写成奏呈,返回长安城之后向户部尚书史玄进行禀报。

这一日,众人赶到一处市集路口,发现当地县衙雇佣的两个当地青壮正在指挥来往行人。

只见二人都是各自挥舞着一面小旗子,其中一人的旗子是红色的,一人的旗子的绿色的。

这就和后世的红绿灯一般,行人见到红色旗子举起,便在路口等候,让另外两个方向的行人先走,待到绿色旗子举起才会继续前进。

同时,户部侍郎王贺也是发现,来往的行人绝大部分都是在靠右赶路,这也是朝廷定下的规矩,据说是天子刘洵当初制定的规矩。

虽然这些规矩在不少人看来有些奇怪,但是官道上的人潮却比以往顺畅了许多,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人潮互不打搅,整条官道上都是整齐无比。

“真是长见识了!”

户部侍郎王贺说道:“天家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真是前无古人啊!”

一名部下笑着说道:“天家做的大事还有许多呢。”

户部侍郎王贺点了点头,指着旁边经过的一辆马车,说道:“没错,你看!那辆新式马车看铭牌便是洛阳车辆厂出产的,上面的车牌不是用于登记的吗,这个制度不但可以让户部有一部分车牌售卖的收入,而且一旦这些马车的车主撞到人了,或是牵扯到官司之中,还可以利用车牌来进行追查。”

“哈哈!”

那名部下笑着说道:“天家真是大智慧,竟然能够想到这样精巧、妥帖的制度!”

正说着,众人便赶到了市集的一处客栈,此时天色已晚,众人便在这处客栈住下,明天上午便可以赶到下一处县城。

如此,户部侍郎王贺一行在山东等地巡视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而在其余各地郡国,户部还派出了十几支同样的队伍,对各地军事学校的筹建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

一个月之后,各地巡视队伍陆续返回了长安城,纷纷向户部尚书史玄禀报情况。

未央宫,宣室殿。

户部尚书史玄将汇总上来的情况写成了奏本,而后当面奏报给天子刘洵。

“启奏天家,各地郡国的军事学校已经开始全面筹建,目前在建的军事学校共计有一百七十九所,准备筹建的有八十八所,借用现有房屋、院落的学校有十七所……”

“各地郡国使用的资金基本上符合户部的规定,但是经过此番巡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共审查出九人从中贪墨,涉及的金额从一万缗到七十八万缗不等。目前户部已经将巡查中搜集的证据转交给刑部,据悉刑部正在全力侦查中。”

天子刘洵听完点了点头,说道:“军事学校的筹建是朝廷的大事,是关系到我汉军未来数十年、甚至是数百年保持强悍战力的关键,所以朝廷各部一定要全力以赴。户部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管一定要做到有始有终,决不能让筹建军事学校成为贪官的聚宝盆!”

户部尚书史玄拱手称诺。

突然,中常侍耿国快步走进大殿,神色很是奇怪,既兴奋又惶恐,期间还带着一丝憧憬?

天子刘洵微微皱眉,户部尚书史玄也是一脸奇怪。

“启奏天家,陆军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求见,匈奴人有异动!”

顶点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