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三百八十八章 海军理论建设

汉并天下 第三百八十八章 海军理论建设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今大汉海军学院和大汉海军技术学院已经全部建造完成,并且已经招收了一大批学员,正在紧张的授课之中。

与此同时,大汉海军将士的整编工作也进展顺利,目前已经有六批海军将士整编完毕,全部被分散安顿到各支舰队之中。

其中,幽州舰队和扬州舰队是天子刘洵钦定的重点建设舰队,已经整编完毕的六批海军将士优先补充进这两支舰队之中。

而此时各地造船厂改造、新建的战舰,也同样是优先在幽州舰队和扬州舰队之中服役。

至于山东舰队和珠崖舰队则是徇情补充兵力和战舰,只要暂时可以维护山东和南方海域的安靖便可,暂时不需要这两支舰队有多大的战力,毕竟此时大汉帝国周边部落、国家的海上力量还非常弱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两支舰队只需要维护来往商船的秩序便可。

此时,在兵部尚书史曾呈上来的奏章中显示,大汉各沿海郡国陆续兴建的海军类工坊,已经进入了完工的高峰期,各地郡国之中积极备考海军学院的人才也是趋之若鹜。

自从天子刘洵定下海军的两所学院也并入会试制,每次会试举行都要专门开设海军科目,供各地郡国的人才报考之后,民间备考海军两所学院的热潮便没有停歇过,反而呈现出越来越热门的态势。

对此天子刘洵非常满意,毕竟这股风潮是自己一手推动起来的,也许大汉帝国可以借助这股风潮走向海洋,汉民族的未来也许会就此发生转折,从专注于陆地转变为海陆并举!

看过兵部尚书史曾的奏章之后,天子刘洵便诏令中书省,命中书省联络各地郡国,选拔当地有才干的航海人才和造船人才入长安城,天子刘洵准备在未央宫明台召见这些人才,借此向天下人展示朝廷珍惜海事人才的决心,以便将这股风潮维持下去。

中书令魏相不敢怠慢,急忙拟定诏令,没过多久便诏令各地郡国,一时间天下人为之雀跃,无数海事人才为之欢呼。

各地郡国纷纷开始选拔人才,只过了十几天的时间,各地郡国便选拔了上百名海事人才。这些人才有的擅长造船工艺,有的擅长航海驾船,有的擅长观望星座、辨别方向,都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海事人才。

就在中书省颁布诏令一个月之后,这上百名各地郡国选拔出来的海事人才聚集长安城,在京兆尹赵广汉的统一安排下,全部入未央宫,在明台得到了天子刘洵的召见。

这上百名人才全部都是白身,平日里连当地的县衙和郡府都没有进去过,如今却进入了天下闻名、巍峨壮丽的未央宫,足以让这些人才激动得癫狂起来。

而当天子刘洵出现在这上百名海事人才面前的时候,这些海事人才更是恨不得欢呼起来,要不是顾及着礼仪和等级秩序,顾及这上百名海事人才都要冲上去痛哭流涕了。

天子刘洵见状也很高兴,虽然此时的大汉帝国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海帝国,但是偌大的大汉帝国之中,也有着数量非常可观的航海人才,而且这些航海人才在此时的世界上还是顶尖的存在。这样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天子刘洵的一座宝库,已经算是上天的一大馈赠了!

天子刘洵听完中常侍耿国的介绍之后,知道了这些人才大部分是从山东、扬州等地赶来的,一小部分是从幽州等地赶来的。

而后,天子刘洵和颜悦色的对众人勉励了一番,鼓励众人再接再厉,为大汉帝国的航海事业添砖加瓦。

能够当面接受大汉天子的勉励,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只见这上百名航海人才纷纷叩拜在地,恨不得为了大汉帝国而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接着,天子刘洵下诏在明台赐宴,宴请这上百名航海人才。

在席间,天子刘洵专门挑选了一些精通于造船技术的百工,笑着与这些百工询问了一下此时的造船技术。

被天子刘洵问起的百工都很激动,纷纷将自己最为拿手和擅长的造船技术讲了出来。

这些百工起初还担心天子刘洵听不明白自己所说的意思,特意用一些比较通俗的话语来描述自己的技术。

可是谁成想,天子刘洵对于此时大汉的造船技术很是熟悉,甚至还能说出不少造船的专业术语,让在场的所有百工为之惊叹,同时更为天子刘洵的睿智而感到折服。

接着,天子刘洵还专门提出了自己对于此时造船技术的改良意见,那就是使用风帆来取代船桨,并且还提出了水密隔舱的概念!

首先便是风帆技术,华夏的风帆航海技术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到了此时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风帆技术,并被运用于远洋航海。

不过此时大汉帝国海船的风帆是固定帆,即把帆固定在一根桅杆上。这种帆存在明显的缺点,就是只能接受顺风,即来自船尾的风,如果是逆风,几乎无法行船,只能依靠船桨用人力推动。

随意,天子刘洵针对此缺点,便提出将固定帆改进为活动帆,用绳索把帆系在桅杆上。这样不仅方便了帆的升降,还能根据风向来操纵绳索,改变风帆受风面的朝向。活动帆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帆的受风效率,除无风的状态外,任何时候都能够获得推进力。

另外此时海船的风帆基本上都是由植物叶或竹篾编织而成,叫做硬帆。为了使风帆更加牢固,天子刘洵提出是否可以改进船帆的织造技术,采用平行式风帆,即在帆面的水平方向,每隔一定间距安装一根竹条,从而构成一个平行的骨架。

如此一来,在纵帆上安装许多横向的帆竹后,当风帆遭到不同方向的风吹袭时,横向的帆竹能够使风帆较为稳定,形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不易卷折;而当风力与帆呈某一小角度并向帆吹袭时,硬帆会产生很大的垂直于风向的升力,升力在船舶前进方向产生了分力,从而成为推动船舶前行的动力。

在场的众多百工闻言都是对天子刘洵的提议赞不绝口,认为如果真的能够改良海船的风帆,那大汉帝国的海船驾驶技术将会出现一个质的飞跃,从此以后大汉帝国的海船便可以不必太过依靠风向来航行,而是可以借助不同方向的风力。

一同赴宴陪同的百工部尚书杨墨和海事司诸官吏更是惊叹不已,众人没想到天子刘洵竟然对航海技术还如此精通,那还有什么是天子刘洵不知道的?

就在众人没回过神的时候,天子刘洵便又抛出了一个“重磅”技术:水密隔舱!

水密隔舱也叫做水密舱室或防水舱,是海船的安全结构设计,其位于船体内,是船身内部经水密舱壁所区隔划出的多间独立舱室。

华夏关于水密隔舱的记载最早见于梁 (南朝)《宋书》关于“八艚舰“的记载。当船舶遭遇意外使船舱少部分破损进水时,其他尚未受波及的水密隔舱则还能提供船舶浮力,减缓立即下沉的风险。

后来到了唐代,水密隔舱的技术便趋于成熟,到了宋代之后华夏的海船、甚至是一些比较庞大的江船都开始普遍使用水密隔舱技术。

水密隔舱的使用不但可以提高船只航行的安全性,可以让船只在破损的时候依旧可以继续航行,而且隔断开的舱室也便于管理,可以用于不同的分区。

还有一点,水密隔舱的修建,由于舱板与船壳紧密相连,还起到了加固船体的作用,不但增加了船只整体的横向强度,而且还取代了加设船只肋骨的工艺,使造船工艺得以简化,大大降低了船只的建造成本、缩短了船只的建造时间。

天子刘洵系统阐述了水密隔舱的技术,此时在座的所有人都已经被镇住了,特别是那些造船百工,还有百工部尚书杨墨和海事司的诸位官吏,都已经被天子刘洵那天马行空一般的想法所镇服。

此时,百工部尚书杨墨激动的拱手说道:“天家此论非凡绝伦!臣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说完,百工部尚书杨墨便奏请,将水密隔舱和风帆技术列为朝廷绝密技术,同时由百工部牵头,立即在海事司设立项目部加以研究,争取早日投入使用。

天子刘洵自然赞同,当即对百工部尚书杨墨说道:“此事便交给百工部负责了,爱卿便要全力以赴了!”

“诺!”

而后,酒宴的气氛越发的热烈起来,天子刘洵的心情也是大好,不断与百官和上百海事人才把酒言欢。

忽然,中常侍耿国接到了一名兵部侍郎送来的题本,看过封面的题目之后脸色微微一变,急忙凑到天子刘洵的身旁,小声说了几句,将那册题本呈给了天子刘洵。

天子刘洵不动声色的看了看在场众人,而后小声对中常侍耿国说道:“立即命兵部尚书史曾和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去麒麟殿,朕一会儿便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