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三百四十五章 政治联姻

汉并天下 第三百四十五章 政治联姻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子刘洵为了尽快稳定朝中的人心,思来想去还是选择了最稳俗套,也是此时各方最能接受的一个办法:联姻!

自从霍成君去世之后,大汉帝国的皇后之位便空缺了出来。而随着许平君、霍成君两位皇后的先后离世,随着天子刘洵权势越发强大,朝中上下、京城内外没有人敢提出再次册封皇后的建议,以至于皇后之位空缺许久,天子刘洵也一直没有再次册封皇后。

如今天子刘洵将目光放在了皇后之位上,准备从门阀势力之中选取一个合适的对象,迎娶一位出身门阀的女子为大汉皇后。

天子刘洵先后召见了尚书令丙吉和吏部尚书史高,以及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想听一听三人的建议。

尚书令丙吉认为:大汉的皇后之位必须选取贤淑温良之人,其家族也必须是顺应新政、没有野心之家族。

对此,天子刘洵非常赞同,自己绝不会为了获得门阀势力的支持,而再次册封一个霍成君式的皇后!

而吏部尚书史高则认为:新立的大汉皇后需要出身门阀大族之中,否则天子刘洵势必无法获得门阀士族的普遍支持;同时其家族又不能势力太大,否则时日已久必定会形成外戚在朝的局面!

吏部尚书史高的话提醒了天子刘洵,后世的大明便是因为这方面的担忧,才规定后宫妃嫔的人选必须是出身于平民之家,以防外戚干政局面的出现。

“看来这个联姻的门阀家族还很是不好找,必须谨慎考虑一番了!”

就在天子刘洵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奉召前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启奏天家,臣以为皇后的家世,应当居于门阀中部的位置,不宜强势、也不宜弱势。同时,天家还应该在长安城附近的门阀家族之中进行选取,以便于朝廷对其家族进行监管,防止皇后亲族缺乏监管而做大。”

天子刘洵闻言点头赞同,说道:“如此,朕便暗中考察一番!”

转眼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天子刘洵并没有找到合适的门阀家族,心中也为此略感焦急。

直到一日,刑部尚书樊明入宫觐见,向天子刘洵奏报公务。

待到奏报完毕之后,天子刘洵便将自己准备册封皇后的事情说了一些,而后问道:“不知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刑部尚书樊明闻言不由一愣,沉吟了很长时间,毕竟举荐皇后,这可是天大的事情,不是轻易之间可以得出结论的事情。

忽然,刑部尚书樊明想起了什么,说道:“臣想起一人!”

“谁!”

天子刘洵闻言来了精神,急忙问道:“可是长安城内的门阀家族?”

刑部尚书樊明说道:“不知天家是否还记得,当年天家刚刚返回长安城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名叫王奉光的人!”

“王奉光?”

猛然间,天子刘洵想起了这个人!

当年天子刘洵在长安城内喜好与人斗鸡,曾几次与王奉光相见,因而相识。

不过后来天子刘洵入宫之后,便与这个王奉光没了联系,所以一时之间竟然有些想不起来了。

当年刑部尚书樊明来到长安城之后,也与天子刘洵一起见过王奉光,后来入朝为官后,还与这个王奉光有些联系。

“天家,臣后来与王奉光有些来往,得知其家族王氏的祖先在高祖时期立过战功,因而被高祖赐封关内侯,从沛郡迁到长陵居住,传爵位到王奉光父亲之时,又居家前到了长安城。”

“王奉光有个女儿,今年已经二十有三。数年前,王氏曾四次许配给人,但是每当王氏要出嫁的时候,男方就会突然去世,所以到了现在也没有嫁出去。”

此时大汉的风气并没有后世满清那般腐朽,大汉天子也有迎娶再嫁女子,甚至是寡妇的情况,社会的风气还很是开放,所以刑部尚书樊明才会没有顾忌的将王氏说给天子刘洵知晓。

天子刘洵点了点头,自己对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反感,更何况那王氏只是许配给人,并没有真正出嫁,没什么不好的。

于是,天子刘洵便问道:“那王氏家族的情况如何?”

刑部尚书樊明说道:“启奏天家,王氏门阀在长安城内有些实力,但是也仅仅如此,出了长安城之外,便也只是有些亲友关系罢了,并没有什么滔天的势力,其族中的子弟也并不是很多,其家族的子嗣并不繁盛!”

“很好!”

天子刘洵听完很是满意,那王奉光的情况确实很合适,于是便对刑部尚书樊明说道:“如此,爱卿便去探一探王奉光的口风,尽快回报于朕!”

“诺!”

数日之后,刑部尚书樊明再次入宫觐见:“启奏天家,王奉光听闻了天家的意思,非常高兴,愿意将女儿嫁入宫中!”

天子刘洵点了点头,说道:“如此,朕便知道了。不过,自今日起,刑部要对王家多家监控,防止其家族持宠而娇!”

“诺!”

三日之后,天子刘洵下旨迎娶长安城王氏门阀之女为皇后,以此来改善与士族门阀的关系。

圣旨一下,朝野上下为之震动。

天子刘洵竟然主动选取了一个出身门阀的女子为皇后,原本朝野上下、各地门阀还以为,天子刘洵势必会从功勋集团之中,甚至是地方的旁支藩王族中选取女子为皇后。

可是谁能猜得到,天子刘洵竟然选中了长安城的王氏门阀,迎娶了那个几次三番都嫁不出去的王氏!

两月之后,天子刘洵诏令此番侧封板皇后一切从快,但是规模和礼仪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削减。

天子刘洵降旨册封王奉光为邛成侯,将王皇后安顿在长乐宫金华殿。

天子刘洵册封皇后,整个长安城为之欢腾,王氏门阀也一跃成为了大汉的皇亲国戚。

不过,住进长乐宫金华殿的王皇后却没有那么喜悦,看着这座居住过两位大汉皇后的宫殿,王皇后的心中始终有一丝阴霾,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多了一丝担忧。

幸好在长乐宫内还有太皇太后上官氏,在王皇后住进金华殿的第二天,太皇太后上官氏召见了王皇后,并且与之交谈甚欢。这也让出入深宫的王皇后心中有了一丝慰藉。

新婚之处,天子刘洵在长乐宫金华殿只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便离开了金华殿,回到了未央宫内。

此后,不知道是因为西域战事将起,还是对于金华殿这处伤心地有了心结,天子刘洵便很少前往金华殿了。

不过满朝文武和各地门阀却不知道这些细节,所有人都认为天子刘洵此番册封皇后是在释放善意,至少是对门阀势力的善意。

在天子刘洵的一打一拉之间,大汉的门阀势力开始出现了裂痕,原本很是团结的门阀势力开始决裂成三派。

一个便是顽固派,这一派的门阀势力始终仇视朝廷新政,不过却没有任何实力与朝廷展开博弈,只能选择不合作的态度而已。

一个是中立派,这一派的门阀家族该赚钱赚钱,该当官当官,只不过一切都是以家族发展壮大的目标为先。

还有一个是顺从派,这一派的门阀家族最多,在天子刘洵的一番手腕施展过后,这些门阀家族开始投入到新政的推行之中。

这些门阀家族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开始做出有利于新政实施的决断,开始自觉不自觉的站在天子刘洵的一方。

对于大汉上下的这种变化,此时的天子刘洵还没有太多的感触,因为此时的西域战事即将开打。

按照兵部呈报的最新战报,此时北军、三千营、五军营的数万大军已经在车师国以东七十里处与镇西将军、安远侯郑吉所部会师,两支大军合兵一处,正在朝着车师国王城的方向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兵部也得到了另外一些消息。

匈奴大军以车师国王城为核心,在城池周围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并且还策动了车师国周边的一些弱小部落出兵参战,这就意味着匈奴人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了。

而西域各国的态度就很是玩味了,除了乌孙国之外,其余的西域各国即便收到了大汉帝国的出兵命令,此时也是纷纷推三堵四,以各种借口拒不出兵,或者是拖延出兵,看样子是想静观其变,想要等到匈奴人与大汉决出胜负之后再作选择。

而昆弥翁归靡的确是集结了十万大军,不过这支大军在东出乌孙国边境之后,便止步不前了,只是起到了一些牵制作用而已,对于整体的战局没有任何帮助!

收到这些消息,天子刘洵不禁有些气恼:此番匈奴人虽然来势汹汹,并且突袭得手灭了车师国,可是并不足以与大汉帝国相抗衡。可是没想到,西域诸国却再次展现了墙头草的本性!

这种情况,让天子刘洵更加坚定了实际占据西域的决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