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三百零九章 博闻社(一)

汉并天下 第三百零九章 博闻社(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上林苑。

深秋已至,一股浓浓的秋意洒落人间,整个长安城都笼罩在一片金黄之中。而植被繁茂的上林苑景色更是耀眼。

天子刘洵久在长安城内很少外出,此时听闻上林苑景色宜人,再加上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便索性带着太子刘奭一同移驾上林苑甘泉宫,准备在甘泉宫小住一段时日。

在前往甘泉宫的路上,天子刘洵和太子刘奭同乘一架马车,宽阔的车厢、平坦的水泥驰道、加装了新式弹簧的车轮,让天子刘洵感受不到任何颠簸,往日里疲惫的路途,此时已经变得惬意了不少,天子刘洵也终于找回了一丝“现代出行”的感觉。

此时,太子刘奭稚嫩的声音传来:“父皇,儿臣已经熟悉了新政的各方要务,这是儿臣总结出来的感悟和观点,请父皇批阅、指正!”

此前,天子刘洵将新政开展以来的所有政务、奏章汇集起来,让太子刘奭熟悉、体会,并且针对新政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能够想到的施政措施,想要借此来锤炼太子刘奭的能力。

如今太子刘奭已经八岁了,放到后世这个年纪还是孩童,不需要负担太多,只要读书学习便好。但是在此时的大汉,太子刘奭的年纪已经算是“小大人”了,更何况作为大汉帝国的储君,太子刘奭必须尽早熟悉朝廷运转的程序,熟悉朝廷政务体制,对于新政自然也是要尽早接触的,这些都是太子刘奭身上背负的宿命和责任。

“哦?”

天子刘洵接过一份很厚的纸质奏章,此时朝廷上下的奏章、公文已经基本上使用了纸张作为载体,竹简已经基本上从大汉的中央机构中消失不见,只在一些比较边远的郡国府衙中还有使用,由此也极大提升了朝廷运转的效率、减少了行政支出。

此时,天子刘洵仔细的看了起来,旁边的太子刘奭心中很是紧张,一双小手紧紧的攥着袖口,不知道自己对于新政的理解和感悟是否到位,自己的父皇会对这份奏章作何评价。

过了一会儿,天子刘洵放下了手中的奏章,说道:“太子对于新政还是有些感悟的,只是没有看到新政的伟大前景!”

“伟大?前景?”

太子刘奭毕竟还是个孩子,此时能够理解新政的一些内容已经难能可贵了,对于新政的未来,以及新政对于大汉帝国的意义,还是无法看清其中内在含义。

看着太子刘奭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天子刘洵笑了笑,说道:“现在太子年纪还小,想不到这些也无妨,只是日后要多看、多学,与朝中文武大臣虚心求教才是!”

太子刘奭闻言不敢怠慢,恭恭敬敬的拱手说道:“儿臣谨记!”

说完之后,太子刘奭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父皇,儿臣有一事想不明白,还请父皇解惑!”

天子刘洵看着太子刘奭,眼中满是慈爱,笑着说道:“说吧,有什么不明白的?”

太子刘奭说道:“儿臣在听礼部尚书刘大人讲解新政的时候便有些好奇,此前朝中不少大臣都反对父皇的新政,为何父皇不多找些人来支持自己,只要支持父皇的大臣人数比他们多,便可以轻松取胜啊!”

天子刘洵听完顿时笑了起来,看来太子刘奭将朝中争斗当成了小孩子吵架,以为哪一方的人数多、声音大便可以取胜。朝廷之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岂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天子刘洵便要给太子刘奭讲解一番,可是猛然间,天子刘洵只觉得心头一动,看着依旧在眼巴巴等着答案的太子刘奭,暗道:“也许,朝中争斗还真就如同太子所说,人多、声音大也许真的有用!”

此时,天子刘洵被太子刘奭这一问,便想起了后世的舆论战,如果自己能够把控住朝中的舆论大权,便可以借助悠悠之口打压政敌、推行新政,如此一来朝中事务便会简单许多,一些原本需要花费大力气的事情,就会变得非常轻松!

想到这里,天子刘洵大笑起来,对太子刘奭说道:“太子所言很有道理,朕记下了!”

太子刘奭还在等着天子刘洵解惑,此时却听到天子刘洵如此说,心中更加疑惑起来,正要发问,却被天子刘洵的大手抚住肩膀:“我儿聪慧,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

很快,天子刘洵的銮驾便抵达了上林苑甘泉宫,殿前司卫尉金安上亲自率领的两千羽林铁骑浩浩荡荡开进了宫殿,护送銮驾抵达了正殿之中。

天子刘洵安顿好太子刘奭之后,便待在甘泉宫内,原本计划之中的狩猎之行也予以取消。

随驾的中常侍耿国心中奇怪,正在疑惑的时候,忽然听到天子刘洵说道:“传旨:召尚书令丙吉、吏部尚书史高、门下令萧望之三人觐见!”

“诺!”

中常侍耿国出了大殿急忙召来红翎快报,将天子刘洵的旨意立即送往长安城。

而后,中常侍耿国不禁心中嘀咕起来:“天家刚刚抵达甘泉宫,又出什么事情了,竟然连番召见三位大人?”

来不及多想,中常侍耿国赶忙回到大殿内随驾侍奉,只见天子刘洵正在思索着什么。中常侍耿国不敢多言,直接站到了天子刘洵的身后。

这天,天子刘洵基本上都是沉默寡言,一直在想着心事,左右小黄门和宫女见状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影响到天子刘洵。

次日一早,尚书令丙吉、吏部尚书史高、门下令萧望之三人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上林苑甘泉宫,天子刘洵眼见人已经到齐,便命中常侍耿国关闭大殿,而后与三人在大殿内单独商议。

眼见如此,尚书令丙吉、吏部尚书史高、门下令萧望之三人心中都是有些紧张,天子刘洵如此行事,肯定是出大事了,一时间脸色都有些凝重。

“朕今日将三位爱卿找来,是想让三位爱卿讨论一下朕的一个构想:朕想要成立一个商社,这个商社不生产任何物品,只售卖一种名为报纸的东西……”

“报纸?”

尚书令丙吉、吏部尚书史高、门下令萧望之三人的脸上写满了疑惑,不知道报纸是什么东西。

天子刘洵解释道:“报纸说白了就是将天下时事和各地风土人情编撰成通俗可懂的文章,而后汇集到纸质册子上,这便叫做报纸!”

尚书令丙吉、吏部尚书史高、门下令萧望之三人微微点头,而后尚书令丙吉又问道:“敢问天家,这报纸有什么作用吗?天家准备成立的这个商社又有何用?”

天子刘洵说道:“报纸可以丰富天下百姓的视野,让朝廷的政策和态度能够传遍天下!同时,朕还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开放报纸行业,让民间也可以自行组建报纸商社,让民间百姓可以借此发生,如此便可以广开言路、增加朝廷的耳目!”

门下令萧望之有些担心的说道:“天家的意思臣等明白了,不过臣有些担心,如果朝廷允许民间自行组建报纸商社,会不会造成民间人心动荡,会不会有宵小借机攻击新政?”

看到门下令萧望之能够想到这一点,天子刘洵欣慰的点了点头,说道:“不用担心,朕有打算!”

“朕也防备着这种情况,所以朕此番准备成立的商社需要一个支持新政、善于辩论、能够左右舆论的人才来主持大局,此人要开一个好头,给报纸行业划定底线!”

“同时,朕也准备在报纸商社成立之后,找个合适的机会于门下省新设一个府衙,专门负责管理报纸行业,防止宵小把控舆论走向!”

尚书令丙吉、吏部尚书史高、门下令萧望之三人都陷入了沉吟之中,天子刘洵的安排非常稳妥,三人思索了一番之后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便纷纷拱手赞成。

这时,天子刘洵问道:“只是有一个问题,朕反复思索,还是没能想到主持报纸商社的合适人选,目前朝中上下没有这样的人才。所以朕今日召见三位爱卿,主要就是想商议一下合适的人选,何人可以主持报纸商社?”

尚书令丙吉、吏部尚书史高、门下令萧望之三人沉吟了起来,都开始思索合适的人选。

不过三人想了许久,也同天子刘洵一样,最终得出结论:朝中没有合适的人选!

天子刘洵见状便说道:“如此,三位爱卿便从朝廷之外为朕举荐一下人才好了!”

尚书令丙吉和门下令萧望之想了一会儿都是拱手说道:“天家恕罪,臣并不知晓这方面的人才!”

天子刘洵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说道:“无妨,朕再想办法就是了。”

这时,吏部尚书史高忽然说道:“天家,臣倒是想起了一个人来!”

“谁!”

天子刘洵顿时来了精神,说道:“爱卿详细说来!”

吏部尚书史高拱手说道:“臣举荐杜县大儒李据,此人可主持报纸商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