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咆哮

汉并天下 第二百九十四章 咆哮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子刘洵下旨废除食邑制,执行九品中正制。

仅仅隔了两日,天子刘洵再次下旨,将中书监给为中书省、将侍中寺改为门下省,撤销丞相之职,改丞相为中书令,任命丞相魏相为中书令,继续行使丞相之权。

不过对于门下令的人选,天子刘洵启用了左冯翊萧望之。

萧望之乃是萧何的后人,因通政事而被选任为平原郡太守,萧望之向来想在朝廷为官,这下要远离朝廷去作郡守,内心觉得很不得意,于是上疏说道:“天家怜爱百姓,担心德化不能遍于天下,放出全部谏官去补郡吏,这是忧其末而忘其本的作法。朝中没有谏诤之臣就不知过失,国内没有明智达理之士就听不到好的建议。希望天家选择明经学、能温故知新、精于策划的士作为内臣,参与政事。诸侯听到这样,就知道朝廷重视接纳意见考虑政事,没有缺遗。像这样不懈努力,就可建成周代成康那样的太平世道。外郡即使有些不清明,也不必忧虑。”

天子刘洵收到奏章之后,深知望之通晓经术办事稳重,论议有理,按照才能完全可以任宰相,但为了试试他的政事能力,就任他为左冯翊。

这两道圣旨颁布之后,朝野上下顿时为之震动,一时之间门阀士族出身的大臣纷纷上奏反对,短短三天的功夫,天子刘洵便收到了一百三十多份奏章!

天子刘洵虽然决心推行九品中正制、建立三省制度,但是面对朝中如同浪潮一般的反对之声,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于是,天子刘洵下诏召开朝议,准备平抑朝中的反对之声。

可是天子刘洵千算万算,最终还是低估了门阀士族势力反对的决心!

此番朝议在未央宫宣室殿举行,天子刘洵刚刚接受完文武百官的朝拜,朝中反对九品中正制和三省制度的大臣便开始发难。

“启奏天家,臣有奏!此番天家决意废除食邑制,实为不妥!食邑制乃是沿袭前秦、商周之古制,不但制度完善而且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贸然废除食邑制,势必会引起天下动荡、九州侧目,届时我大汉根基动荡、人心思变,实为飞来之祸!”

“启奏天家!臣以为所为的九品中正制虽然传承于现有制度,但是其本质根本不适用,与我大汉之制度相悖逆,臣等奏请天家收回成命!”

“天家!门下省和中书省、尚书省分丞相之权,于理不合!我大汉的丞相乃是高皇帝立下的百官之首,岂可随意废弃?以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来料理朝政,我大汉之国政迟早会败坏无疑!”

一时间,大殿之中人声鼎沸,不少反对的大臣不等天子刘洵准许,便开始大声劝谏,一旁的中常侍耿国见状大惊失色,当即上前两步高声喝道:“朝堂之上不可喧哗!”

话音刚落,一名御史大夫怒声吼道:“放肆!我大汉朝堂之上,何时可以让阉人随意呼呵了!”

紧接着,不少御史言官便开始围攻中常侍耿国,几乎将中常侍耿国骂成了祸国殃民之辈。

眼见如此,中常侍耿国却不敢反驳,毕竟自己的身份在这里摆着,没有天子刘洵的准许,自己绝不可以与朝中大臣相互攻讦。

“够了!”

突然,天子刘洵暴起大喝一声,一把将身前桌案上堆积起来的奏章推倒,而后瞪着满朝文武大声怒吼道:“以九品中正制取代食邑制,建立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分理朝政,乃是新政之事,尔等是在阻拦朕的新政吗!”

眼见天子刘洵暴怒,满朝文武稍稍收敛了一些,但是依然有不少大臣梗着脖子与天子刘洵争辩。

“天家要行新政,臣等必定支持,可是推行新政也不能悖逆我大汉固有制度,还望天家三思!”

“如今天家之新政已经将朝廷官职修改得七零八落,长此以往,我大汉国政岂不会乱套!”

依然在与天子刘洵争辩的二人,一个是司隶门阀王家子弟,一个是扬州门阀高家子弟,此二人在朝中均担任御史侍郎一职,此番反对声潮中表现得尤为积极。

天子刘洵冷笑一声,猛然指着二人咆哮道:“我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朕之新政,难道还能颠覆霸、王、道三家?笑话!”

那两名御史侍郎见状怡然不惧,正要再说话,却听天子刘洵继续吼道:“我大汉的国势自新政开始以来,可曾衰落?我大汉的军威自新政开始以来,可曾削弱?朕的新政,不但没有削弱大汉之国力,反而让朝廷府库激增、民间富有、军力更强!这些情况,难道你们看不到吗?”

天子刘洵的一番话,顿时让那两名御史侍郎哑口无言,即便想要反驳一番,但是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双双哑了火。

可是天子刘洵却依然大声怒吼着:“如今朕要继续推行新政,要让我大汉更加富强,你们却横加阻拦,为何?就是因为在这新政之下,你们家族的利益受到了削弱,是否!”

天子刘洵猛然间将这些门阀士族的“遮羞布”掀开,朝中文武百官顿时一片哗然。

就连刚刚被任命为中书令的魏相、门下令的萧望之也震惊不已,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更是脸色巨变,担心此番天子刘洵会因为新政之事而与门阀士族彻底决裂!

三人焦急万分,纷纷站出来准备在双方之间周旋一番。

而尚书令丙吉与各部尚书也纷纷出列,众人虽然大多都是门阀士族出身,但是此番却无一例外的站在天子刘洵的一方,纷纷与反对此番改革的大臣展开辩论。

一时间在大殿之中人声鼎沸,文武百官瞬间分成了两派,开始互相争论起来。

天子刘洵眉头紧锁的看着眼前的一幕,虽然自己已经料到朝中大臣会因为新政而产生分裂,毕竟新政的推行势必会削弱一部分人的权柄,而增加另一部分人的权势。

但是天子刘洵却没有想到,朝中大臣的分歧竟然如此之大,双方开始激烈的争吵,甚至有不少反对此番改革的大臣几乎失控!

眼见如此,天子刘洵缓缓起身,而后走了下来,走到了文武百官之间,原本争吵激烈的文武百官瞬间安静了下来,纷纷各自归位,闪出了一条道路来。

天子刘洵脸色铁青的看着周围的文武百官,心中气恼不已。

“继续吵啊!”

天子刘洵愤怒的咆哮了起来:“这就是我大汉的百官?这就是我大汉的脊梁?为了手中的权柄,不惜在朝堂之上形如泼妇!”

这一声怒吼,顿时让不少大臣羞愧难当,大部分文武百官都低下了头。

旁边,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拱手说道:“天家,诸位大臣也是忧心国事,彼此政见不同罢了。还望天家息怒!”

天子刘洵没有理睬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则是径直走到了刚才那两名御史侍郎的跟前,冷声说道:“不知二位爱卿是否熟悉大汉律?”

那两名御史侍郎微微一愣,没想到天子刘洵竟然突然问到大汉律,都是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二人还是纷纷拱手行礼,说道:“臣,熟悉!”

“那就好!”

天子刘洵沉声问道:“那二位爱卿说一说,咆哮朝堂、扰乱朝议,该当何罪!”

“啊!”

这两名御史侍郎都是脸色大变,二人没想到天子刘洵会拿自己开刀,心中都有些慌乱。

一旁其余几名大臣纷纷站了出来,都为这两名御史侍郎开脱,可是天子刘洵直接瞪了过去,冷声喝道:“此二人违反大汉律,诸位爱卿都是见证!难道你们要为他二人脱罪不成?”

天子刘洵的质问如同利刃一般,瞬间就划过周围大臣的心头,纷纷退了回去。

而后,天子刘洵指着那两名御史侍郎说道:“你们还有何话说?”

“天家!臣是一番为国之心,还请天家明鉴!”

“臣是一片忠心啊,天家万勿怪罪!”

那两名御史侍郎纷纷拱手求饶,天子刘洵却是扭头便走,直接朝着龙椅走去。

“你们的这些话,还是留着跟刑部的人去说吧!”

天子刘洵的话音刚落,只见四名南宫卫士大步走了进来,将那两名御史侍郎直接带走。

周围的文武大臣见状都是震惊不已。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当即拱手说道:“天家!在朝堂之上,岂可因言获罪啊!”

尚书令丙吉也拱手说道:“天家三思、三思啊!”

天子刘洵依然不理会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尚书令丙吉,而是指着另外几名大臣,继续说道:“来人!这几位爱卿刚才也一同咆哮朝堂,立即押送刑部审议!”

“诺!”

随着一阵应诺,十几名南宫卫士冲进大殿,将数名门阀士族出身的大臣带走,一时间大殿之上雅雀无声。

次日,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尚书令丙吉等一众大臣联名上奏,请求天子刘洵宽恕被刑部关押的大臣。

天子刘洵见状便下旨将众人赦免。

数日之后,朝廷正式废除食邑制,开始执行九品中正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同时开始构建,朝中再无人阻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