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二百九十三章 九品中正制(二)

汉并天下 第二百九十三章 九品中正制(二)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未央宫。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会同丞相魏相、尚书令丙吉入宫觐见,三人接到圣旨之后,心中都有些忐忑不安。因为三人都已经风闻了天子刘洵准备废除食邑制度,转而建立所谓的九品中正制。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丞相魏相、尚书令丙吉入宫之后,便一同前往宣室殿,路上三人都是沉默不语,不过心中却一直在沉思着九品中正制,思索着天子刘洵走出这一步的深意。

待到临近宣室殿的时候,丞相魏相忽然开口说道:“二位大人,稍后天家如果提起九品中正制的事情,咱们如何应对?”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尚书令丙吉对视一眼,二人的脸色都很凝重。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沉声说道:“兹事体大,咱们三人必须慎重!先听听天家以九品中正制取代食邑制度的理由,而后咱们再看情况吧。”

尚书令丙吉像是想起了什么,说道:“二位说说看,这九品中正制的事情好像是突然在长安城内传开的,会不会是天家故意放出风来的?”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丞相魏相都是一惊,二人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天家是何意?”

尚书令丙吉低声说道:“看来天家是势在必得,此事应该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今日召见咱们三人,应该就是商议具体的细节而已!”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丞相魏相听完之后,脸色都很不好看,尚书令丙吉说完之后,也不再说话。

就这样,三人沉闷着走进了宣室殿。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丞相魏相、尚书令丙吉行礼完毕之后,天子刘洵笑着说道:“诸位爱卿入座!”

而后,天子刘洵并没有与三人过多的客套,而是直奔主题,说道:“想必三位爱卿已经听说了,朕准备废除食邑制度,以九品中正制代之!”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丞相魏相、尚书令丙吉闻言不由微微一愣,三人没想到天子刘洵如此直接,根本不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这时,天子刘洵挥了挥手,中常侍耿国抱着三份竹简走了过来,分发给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丞相魏相、尚书令丙吉三人。

“这便是朕亲自拟定的九品中正制方略,三位爱卿看一看,也为朕查漏补缺一番!”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丞相魏相、尚书令丙吉进入大殿之后,一直被天子刘洵牵着走,此时看着身前桌案上的九品中正制方略,三人都感到非常棘手。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犹豫了一下,并没有像其他二人一样查阅方略,而是拱手说道:“天家,兹事体大,此事是否应该朝野大议一番?”

天子刘洵笑着挥了挥手,说道:“朝野大议就算了,朝中的那些门阀士族的士大夫肯定不会同意的,朕也不需要他们同意!”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脸色凝重的说道:“天家,臣也出身于门阀士族,可是只要这九品中正制对大汉有益,臣便双手赞成!臣以为,天家还是应该将此事公开,如此到了执行的时候,阻力才会最小!”

天子刘洵叹了一口气,说道;“朕知道三位爱卿肯定会支持朕的,不过朝中不少大臣可没有诸位这样的报国之心!”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还要再说,天子刘洵却将其拦了下来,而后说道:“今日朕将三位爱卿找来,其实是有两件事情,一件便是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第二件事便是进一步改革官职!”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丞相魏相、尚书令丙吉闻言更加吃惊,没有想到天子刘洵竟然在推行九品中正制的同时,还要继续改革官职,如此一来朝中势必会再起波澜,甚至会引起朝中动荡!

丞相魏相急忙拱手说道:“天家!此举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尚书令丙吉则是眉头紧锁,并没有说话,而是沉默思索着什么。

而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也是拱手说道:“天家,此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天子刘洵看着三人,沉声说道:“三位爱卿稍安勿躁,朕之所以要继续改革官职,也是为了三位爱卿着想!”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丞相魏相、尚书令丙吉闻言不禁有些诧异。

天子刘洵继续说道;“朕准备将尚书台改为尚书省,并且将中书监给为中书省、将侍中寺改为门下省,同时将这两个机构升格与尚书省平级,都是朕直属的中枢官署!”

“中书省秉承朕的意旨、掌管机要,发布诏书,以中书令为长官,行使丞相之权,朕决定以丞相魏相出任中书令!”

“在中书省内,以中书侍郎(代宗升正三品)为副长官,以中书舍人为核心官职,掌管省内机枢政务。中书省作为正规的丞相机构,掌管制令决策,参议朝廷大政,临轩册命,若四夷来朝,则受其表疏而奏之。又置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代宗升正四品),是中书省的骨干官员,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

“因中书省所掌皆机务要政,故朕特规定四条禁令,即禁漏泄,禁稽缓,禁违失,禁忘误。中书省各人可以就省内所讨论的军国大政及报上的奏状,发表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谓之“五花判事“。”

“中书省内的意见经中书令、侍郎汇集后,再交付中书舍人,然后根据朕的意旨草成制敕,这个专门负责执笔草诏的舍人称为“知制诰“,其余舍人也要分别在制敕上署名。在舍人中选择一个资格最老的,称为“阁老“,负责处理本省杂事。舍人六人分押尚书省六部,并辅佐中书令判案。”

“此外,中书省的属官还有起居舍人2人,从六品上,掌修记言之史,录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季终以授国史。通事舍人16人,从六品上,掌朝见引纳,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通事舍人则导其进退,而赞其拜起、出入诸礼节。四方蛮夷纳贡,也由通事舍人接受呈进。军士出征,则受命劳遣,并每月慰问将士家属。又有主书4人,从七品上。主事4人,从八品下。右散骑常侍2人,从三品,右谏议大夫4人,正五品上,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

丞相魏相听完之后,顿时愣住了,天子刘洵这是将丞相的职权加到了提格之后的中书监上!

天子刘洵看向丞相魏相,笑着问道:“不知丞相是否同意?”

丞相魏相纠结了一些,而后便拱手说道:“臣,领旨!”

“哈哈!”

天子刘洵笑了笑,便对尚书令丙吉说道:“尚书省的情况,朕就不多说了,大体与尚书台的情况差不多,过几日朕会拟定三省的具体细则,到时候爱卿可以参详一番。”

尚书令丙吉拱手称诺。

最后,天子刘洵说道:“门下省一般设有: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说完之后,天子刘洵看向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说道:“朕建立起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之后,以三省分理原本丞相之权,同时向朕负责;以尚书省之下的各部分理具体政务,切实治理朝政。如此,爱卿以为如何?”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此时心中巨震,自己万万想不到天子刘洵竟然有如此大才,直接将丞相之权分解到中书省和门下省,将原本属于外朝的权柄,全部分散到尚书省的各部之中,完美的将朝中权柄重新分解、重组,于无形之中加强了皇权,打击了相权!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到了此时才真正的明白,天子刘洵为何要在建立三省制度的同时,急于推行九品中正制,就是要以九品中正制配合此前增加官员俸禄的措施,来降低朝中大臣的反对声音。

同时,九品中正制和三省制度结合起来,便可以将朝中权柄牢牢的掌控在天子手中。

而且,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也可以看得出来,天子刘洵推出的三省制度和九品中正制一旦实行起来,便可以沉重打击门阀士族的势力,这些门阀士族的权柄会被打散分解,到时候门阀士族势必无法集中力量与皇权抗衡!

想到这里,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脸色大变,猛然站了起来,拱手说道:“天家!如此一来,朝中上下、各地郡国的门阀士族都不会答应的!”

天子刘洵叹息一声,而后却异常坚定的说道:“朕也知道!不过,有些事情即便艰难无比,朕也绝不会退缩,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