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二百九十一章 募兵

汉并天下 第二百九十一章 募兵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地节四年六月,杜县。

在府衙外面的告示牌上,几名衙役张贴了一份告示,赫然是朝廷公开征兵的公告。

这张公告一经张贴,顿时引来了数百百姓围观,识字的书生站了出来,为围观百姓宣读了起来。

“什么?朝廷要免去天下百姓的兵役?”

“天家圣明,免去我等百姓的兵役,真是万世圣君啊!”

听着公告中的内容,周围围观的百姓不时发出一阵惊呼,听到天子刘洵直接免去了百姓服兵役的限制,顿时发出了阵阵欢呼声。

“朝廷招募良家子为郡国兵?天啊!竟然开出如此丰厚的军饷!”

好几名围观男子惊叹着,听到应征为兵的军饷如此多,都是有些动心。

其中一人朝着宣读公告的书生拱了拱手,问道:“敢问那公告上还写了什么?现在各地的郡国兵有很多,朝廷应该招募不了多少兵马吧?”

书生仔细看了看公告,说道:“朝廷会逐步裁撤郡国兵中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以及每年尚书台兵部职方司主持的考核中落榜者,其中的空额便会从民间征召!”

那名询问的汉子点了点头,又问道:“那我等想要从军的话,如何应征?”

书生指着公告说道:“朝廷已经写明了:每年正月十五上元佳节过后,各地郡国便会根据缺额的多寡开列征兵公告,哪些兵种缺人、缺多少人,都会明文张贴出来的。届时,想要从军报国的壮士需要从本地乡老那里开具明身文书,而后前往所属县府报名,由县尉负责审核!”

“原来如此!”

听完之后,那名汉子拱手谢过书生,便与身边的几名同伴小声商议了起来。

这时,另一名汉子嘀咕道:“就不知道朝廷今年会不会征召兵马了!”

宣读的书生笑了笑,说道:“这一点,公告上也写明了!”

“太好了!”

“还请这位博士言明!”

众人都是喜上眉梢,纷纷拱手示意。

书生眼见众人都对自己礼遇有加,不禁有些得意,此时也是欠了欠身子,说道:“现在已然是六月,公告上写明了,朝廷已经给各地郡国两个月的时间核查所属郡国兵,两个月之后,也就是八月底的时候,各地郡国会陆续张贴征召兵马的告示。诸位有意的话,届时可以留意一下!”

众人闻言都是喜上眉梢,看来今年还是有机会去赚取这丰厚军饷的。

就在众人议论的时候,杜县的县尉从府衙内走了出来,看着围观的数百人,微微点了点头。

围观众人眼见县尉前来,都是安静了下来,纷纷看了过去。

这时,一名汉子拱手说道:“大人!朝廷突然改革征兵制度,我等对诸多细节不甚详细,还请大人解惑!”

县尉笑了笑,朝着围观的数百人拱手示意,而后说道:“诸位关心国事,甚好!此番天家决心改革征兵制度,免去百姓的兵役,乃是前所未有的惠民之策,诸位可要铭记在心!”

“其次,此番征召兵马的具体细则太过繁杂,在这公告之处张贴不下,所以便没有明示。如果想要从戎报国的壮士想要询问,从今日起,每日午时以后可到城内校场询问,届时会有郡国兵士解答!”

众人闻言都是了然,纷纷向县尉拱手致谢。

而后,县尉忽然想起什么,又说道:“还有一事,我要提醒诸位一番:天家此番改革征兵制度,为的是提高我汉军战力。所以,新征召之兵马,会面临半年的严苛操练,期间朝廷会提供饭食、居所、衣物,但是没有军饷!凡事经受不住严苛操练者,或是最终考核不合格者,都会被兵部的武选司退回原籍,除了一些返乡的路费,不会有任何军饷发放!诸位有心者可要三思了!”

听到这里,人群之中便发出了一阵叹息声,看样子有一部分男丁心生退意。

不过这部分男丁还是少数,都是一些体格较弱、意志不坚之人。

而大部分汉子依然热情不减,纷纷三五相约准备前往城内校场详细询问一番。

这一天,整个杜县城内热闹非常,到处都是闻讯赶往县府和城内校场的百姓,众人奔走相告,将天子刘洵免去百姓兵役的消息相互告知,一时间城内百姓对天子刘洵感恩戴德,不少老人都赶回家中焚香沐浴,对着长安城的方向叩拜谢恩。

杜县府衙。

县尉应对完外面的围观百姓之后,便回到了府衙内,与一众手下开始忙碌起来。

根据尚书台兵部武选司下发的公文,以及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联合下发的命令,县尉带着一众手下开始逐一甄别驻守在杜县的郡国兵。

“凡事年龄低于十五岁、高于五十岁的,全部单独造册。要将这些人在军中担任的兵种记录好,并且将人数也统计好,以便日后征召兵马之用!”

县尉的声音不断在公房内回荡着,一众十几名手下头都不抬的翻阅书架上的竹简档案,逐一核验驻军名册上的籍贯和年纪情况。

这时,一名属官问道:“大人,这些被甄别出来的兵士都需要返回原籍,遣散费和路费都是巨大的开销,不知这两笔款项从何处筹集?”

另一名属官也是拱手问道:“大人,这两笔款项可要提早准备妥当,否则会闹出事端的!”

县尉微微皱眉,说道:“朝廷并没有在公告中说明这一点,这还真是棘手的事情!”

说完,县尉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此事我已经与县令大人商议过,现在府衙中还有些余才,县令大人的意思是先对付上,而后再向朝廷奏禀此事。”

众人闻言都是叹息一声,这种事情一旦垫付,哪里还能要回钱财来?

不过眼下征兵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天子刘洵特意颁布旨意规定了时限,众人也没有别的好办法解决此事,只好暂时如此了。

就在此时,县令大步走了进来,一眼就看到正忙得焦头烂额的县尉,大笑着说道:“哈哈!好事、大好事!”

县尉微微诧异的看向县令,问道:“大人这是何意?”

县令手中拿着一份竹简,此时扬了扬,笑着说道:“刚刚收到朝廷发来的公文……”

县尉略微沉吟了一下,而后惊呼道:“难道是朝廷发下钱粮了?”

“哈哈!正是如此!”

县令笑着说道:“这是尚书台下发的公文,所有遣散兵马的费用都由朝廷拨付。各地郡国将遣散兵马的名册上报给尚书台兵部武选司,经核实之后,由尚书台户部调拨钱粮支付!”

县尉惊喜的接过公文,看了一会儿,便笑着说道:“如此,咱们便再没有后顾之忧了!”

“正是!”

这时县令看了看正在忙碌的众人,对县尉说道:“记得在上报的名册中,加上所有裁撤兵马的籍贯,以便朝廷核算拨付的款项。”

县尉笑着拱手说道:“诺!”

数日之后,杜县府衙派出快马,将整理好的裁撤名册上报尚书台兵部武选司。

与此同时,在各地同往长安城的驰道上,数不清的快马正在飞驰赶路,将一份份核算名册送往长安城。

而各地郡国的百姓也陷入了沸腾之中,普通百姓都在为免去兵役而感到欣喜,而家中子弟正在军中的民户则是更加高兴,毕竟家中子弟的军饷大幅增加,就意味着家中的生活会更加富裕。

一时间,天子刘洵的威望再次飙升,不少地方的百姓都在乡老的牵头下,开始为天子刘洵修建生祠祭拜。

没过多久,这些消息便传到了天子刘洵耳中。

这一日,天子刘洵笑着对中常侍耿国说道:“朕原本是想要借着改革征兵制的机会,减轻百姓的负担,却没想到反而让百姓更加破费了!”

中常侍耿国拱手说道:“天家仁心,这是各地百姓感念天家的恩赐!”

天子刘洵笑了笑,不置可否。

这时,尚书令丙吉、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一同入宫觐见,二人还带来了不少的名册。

行礼之后,尚书令丙吉便拱手说道:“启奏天家,臣和兵部尚书史大人一同整理了一些裁撤名册,供天家查阅!”

说完,尚书令丙吉和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便将手中的名册捧起,中常侍耿国带着两名小黄门上前接过,呈给了天子刘洵。

天子刘洵翻看了两份名册,一份是东海郡上报的,一份是河南郡上报的,还有一份是金城郡上报的。

尚书令丙吉和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为了让天子刘洵看得方便,还特意整理了一份“汇总版”,将三处上报的数据全部汇总在一起。

天子刘洵看过之后很是满意,东海郡、河南郡、金城郡三地共上报裁撤兵马三千一百九十七人,需花费各项支出一千三百余缗。

对于这个数字,天子刘洵还是比较满意的,并没有超出自己心中的预期。

当然,此时大部分郡国的名册还没报上来,最终的数据还有待核实。

“尚书台要对各地郡国上报的数据严加审核,同时又不能迁延时日,所以这段时间两位爱卿就要辛苦一番了!”

尚书令丙吉和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急忙拱手说道:“此乃臣之本分,请天家安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