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二百九十章 征兵制

汉并天下 第二百九十章 征兵制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汉初年规定,百姓男丁到了十七岁傅籍(登记),成为具有兵役义务的待役人员,称之为“正“。“正“到了二十岁起役.轮流应征,服现役两年。

其中一年在本郡为材官或骑士、楼船,另一年就需要赴京师当卫士,或到边郡充戍卒(一说在本郡为材官、骑士、楼船,是正卒;卫士、戊卒为同样性质的服役,均不是正卒。前者系兵役,后者系摇役)。

“正“不服役时,为预备役兵员,遇有战事,须随时应征,到六十岁止。应役年限内的免役,分为复身(本人免役)、夏家(全家免役)两种。凡有一定军功、资历、爵位者,饲养、捐献军马或粮食、钱币达到一定数量者,朝廷礼遇的功臣子孙、学者、高龄者,男子身高不足规定尺寸(6.2尺以下)者, 均可免役。

到了孝武皇帝时,大汉开始兼行募兵制。

初募熟悉胡、越的汉族及少数民族人当兵,不再按期更代,等同于职业兵。其后,一旦四方有事,常募兵以备征伐。用募对象多数是农民、流民,少量是犯罪而持许免罪(弛刑)的官吏或百姓,以及被放免的奴隶。又有选募,即择取身体好、胆量大、技能优的“勇敢士“从军。

有时征募不足,则发刑徒为兵(谪兵),并实行“七科谪“,即谪发有罪之吏、无籍之人、赘婿、商人(含曾作过商人或父 母、祖父母作过商人者)为兵。

同时大汉还强调“非教士不得从征“,不仅注重平时因地制宜、因兵种而异的训练,还坚持定期校阅、考核,次行都试(大检阅)制度。

即每年秋季在长安城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武官和士兵一起演练阵法。在郡国,太守、都尉及县令、县尉组织材官、骑士、楼船,进行射箭、乘马、行船等项军事技能比赛和考核,并且要评定优劣。甚至还会以狩猎形式进行军事演习。

在边境郡国,驻守当地的太守经常会率领所部兵马巡察防务情况,并实行边塞秋射制度,对候长、士史进行射箭考核,合格者有赏,不足吉受罚。训练内容以张弩发矢为主,也综角抵(角力、摔跃)、手博(拳技)、蹴鞠(古代足球运动)等武术、技巧项目。

此外,汉军将士的武器、铠甲、粮食、马匹,均由国家统一提供。国家设有专门的武库。大汉朝廷设考工令负责兵器的制作,设武库令负责兵器的贮备、管理。有的郡国也设有工官、铁官,负责制作器械,并将它们输入京师。长安城中的武库是国家最大的贮藏兵器的中心。不过如今这些工作已经全部由尚书台兵部负责了。

朝廷还屯田解决军粮的补给。汉时大量使用骑兵,马政成为国之大政,在奖励民间养马的同时,在北边、西边均置苑养马。孝景皇帝时有苑三十六所,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匹;孝武皇帝时官马达到四十余万匹,为骑兵的发展和对匈奴作战创造了条件。

此时在未央宫明台上,天子刘洵与尚书令丙吉、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三人商议了半夜,众人先是从大汉现有的征兵制度入手,将大汉现有的征兵制度梳理了一番,而后才进入正题,开始商议改革之事。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沉声说道:“天家,如今我大汉的征兵制度乃至全民皆兵,凡是大汉子民都要服徭役,不知天家准备从哪里入手进行改良?”

天子刘洵说道:“我汉军目前的编制是部曲制,在领兵将军之下设部、曲、屯、队、什、伍的组织系统。部是汉军中的最高一级编制,部的主管军官称校尉,官秩同于太守,出征作战时受领兵将军指挥。曲隶属于部,长官叫军侯,地位相当于县令。屯置屯长,队设队率,什伍是军中最基层组织。这套军事组织体制常年设置,战时则由朝廷任命将军予以统帅,出征讨伐。”

“而各地郡国的驻守兵马则是由都尉率领,边郡的边防军由长史率领,各王国由中尉率领,县和侯国由尉率领,边县另有障塞尉。”

说到这里,天子刘洵指了指众人梳理出来的征兵制度,说道:“如此,我汉军实行的部曲制已经非常完善,朕此番的改革不会涉及部曲制,只对征兵制度进行改良!”

“朕此番改良的用意,便是以律法的形式规定汉军将士的晋升体制,并且将征兵制度系统化、制度化,将汉军各部的考核制度严格化!”

尚书令丙吉、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三人听着天子刘洵的话,忽然意识到天子刘洵此番准备进行的征兵制改革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如今天子刘洵已经开始对朝政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朝中不少门阀士族出身的大臣都对此不满,民间的门阀士族也是如此,天子刘洵的威望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天子刘洵突然开始加大军事改革的力度,甚至连征兵制度都要进行调整,这样的举动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兵权!

此时,尚书令丙吉、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三人的心中都浮现出这两个字,意识到天子刘洵在拼尽全力强化自己手中的兵权!

“天家准备做什么?”

一时间,尚书令丙吉、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三人的心中都是惴惴不安,脸色也越发的难看起来。

尚书令丙吉微微皱眉,说道:“天家,此番如果对征兵制度进行改革,天家能否说得具体一些?”

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也是微微点头,显然二人也是非常关心细节,毕竟日后征兵制度改革完毕,负责具体事务的便是二人自己。

天子刘洵直接拿出了一份方略,这份方略一式三份,旁边的中常侍耿国见机得快,上前将三分方略分别呈给了尚书令丙吉、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三人。

尚书令丙吉、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三人急忙打开看了起来。

此番天子刘洵制定的征兵制度改革,直接将原有的义务兵性质的服徭役,改为征兵制!

按照这份方略中的具体规定,将兵役和徭役区分开来,百姓有服徭役的义务,具体细则照旧,但是百姓不必像原来那样每年服兵役,而是改为由朝廷花钱招募,是为征兵制!

并且,天子刘洵将大汉各地郡国男子服兵役的年纪改为:十五岁至五十岁。

凡是愿意应征的男子,全部参与训练,为期半年,根据其擅长的技巧选拔为材官、骑士、楼船,训练不达标着返回原籍。

而后,朝廷会将所有通过训练的材官、骑士、楼船征为郡国兵,原则上不得在原籍服役。

郡国兵每三年考核一次,优异者晋升为边军;边军每两年考核一次,优异者选拔进入南军、北军、新军三大营、羽林铁骑、期门铁骑等京师精锐之中。

按照天子刘洵的具体改革方略,汉军将士晋升一级,其待遇都会剧增。

郡国兵每月有军饷两百铢、口粮五十斤、食盐三斤,比现在执行的军饷标准增长了三成以上;

边军将士每月有军饷三百铢、口粮八十斤、食盐五斤,比现在执行的军饷标准增长了将近一倍;

北军、南军、羽林铁骑、期门铁骑将士每月有军饷四百铢、口粮一百斤、食盐八斤,比现在执行的军饷标准增长了将近一倍;

新军三大营将士每月有军饷五百铢、口粮一百二十斤、食盐十斤,比现在执行的军饷标准增长了将近两倍!

同时,所有汉军将士的选拔、考核均由尚书台兵部职方司负责,最终上报给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和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审核。

在这份方略中,天子刘洵还特意废除了“七科谪“的规定,免去了有罪之吏、无籍之人、赘婿、商人(含曾作过商人或父 母、祖父母作过商人者)的惩罚制度,让尚书令丙吉等人很是诧异。

尚书令丙吉、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三人抱着这份方略足足看了半个多时辰,在此期间天子刘洵并没有催促三人,而是靠在卧榻上,凝视浩瀚星空。

过了一阵,尚书令丙吉、尚书台兵部尚书史曾、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三人陆续看完,但是依然眉头紧锁,显得心事重重。

天子刘洵看着三人的样子,问道:“怎么?朕的这份方略何处不妥?”

尚书令丙吉沉声说道:“启奏天家,臣担心这份方略一旦实行,朝廷每年的军费开支会急剧增加,尚书台户部和少府、大司农府的压力会很重的!”

天子刘洵挥了挥手,说道:“钱财不是问题!如今新政推行还算顺利,朝廷的收入一直在增加,诸位爱卿不必为钱财担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