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一百零三章 大汉帝国的伟人

汉并天下 第一百零三章 大汉帝国的伟人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数日之后,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刘洵忽然下了一道诏书,就是这道诏书,顿时引起了满朝文武的轰动,满朝文武都为之震动。

刘洵在这道诏书中,立意要全面颂扬曾祖父孝武皇帝,同时要求长安城内的丞相、御史、列侯(世袭的侯袭,一般为功臣或外戚及嫡系后裔)、二千石(年俸二千石的官员)以上的官员、经文博士在十日后齐聚麒麟殿,天子刘洵将亲自主持大讨论,议定孝武皇帝的“尊号”和“庙乐”!

这道诏书如同一道平地惊雷一般,瞬间就在朝臣之中炸响,短短数日之内,整个长安城都在议论纷纷,都在回忆、传颂着孝武皇帝的丰功伟绩!

刘洵这道诏书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通过为孝武皇帝立“尊号”和“庙乐”,将孝武皇帝树立为大汉帝国最伟大的帝王,让孝武皇帝的文治武功流传千古,成为天子刘洵独家的政治遗产!

同时,刘洵还要借此机会突出自己作为孝武皇帝直属后裔的正统性,以此来加强自己皇权的威严性!

刘洵心中无比清楚,在此时的大汉帝国,政治传承的法理性是多么的重要,这可是孝武皇帝留给自己的一记杀手锏,必须利用起来。

与此同时,当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得知刘洵颁布的这道诏书的时候,心中感到无比的错愕,第一反应甚至是以为自己听错了。

对于刘洵此举的目的,霍光心中是很清楚的,对于霍光这种沉浮于权力中心的强者,天子刘洵此举的目的并不难猜。

只是霍光万万没有想到,刘洵竟然会有胆量、有智谋如此行事,天子竟然在没有强大实力的时候,敢于向霍家出招。

而听闻诏书消息的武卫中郎将霍禹、中郎将霍云、奉车都尉霍山、度辽将军范明有、光禄大夫丙吉、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已经坐不住了,众人已经顾不上时局是否敏感了,纷纷在第一时间赶到了霍光府邸。

大司马大将军府邸。

此时霍光的脸色非常难看,甚至当年废黜昌邑王的时候,霍光的心情都没有如此败坏过,这是一种对自己眼力自行否定的懊恼!

过了好一阵,霍光才打破了趁机,沉声说道:“天家的旨意你们应该都已经知晓了,现在都说一说该如何应对吧,多余的话就不要说了!”

武卫中郎将霍禹和中郎将霍云率先站了出来,二人都开始责怪奉车都尉霍山、度辽将军范明有,此前二人就已经主张再次废黜天子,但就是因为霍山和范明有的阻拦,废黜天子的提议才没有定策,现如今天家已经开始出手,霍家将如何应对?

听着霍禹和霍云的指责,奉车都尉霍山、度辽将军范明有心中不忿,二人也不甘示弱当即予以反驳。

霍山说道:“天家此前并无过错,如何能轻易废黜?如今天家要为孝武皇帝立尊号和庙乐,为自己的先祖正名,这也在情理之中,我霍家又如何阻拦?”

范明有更是说道:“天子乃是我大汉的国本,岂是随意可以废黜的?当年昌邑王肆意祸国、弄得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所以大司马大将军才会以国事为重,以一己之力拯救国事,才会率领群臣废黜昌邑王。可如今天家并无过错,此番颁布的诏书也是合情合理,根本没有可以指责的地方,我霍家又怎能反对?你们又要对天家如何!”

霍光听着双方的争辩,不由眉头紧锁,万万没想到刚一开始讨论,自家人便首先发生了分歧。

这时,霍光不由自主的看了看丙吉和张安世二人,只见二人面色沉稳,似乎并没有参与争论的意思,于是问道:“不知道光禄大夫和富平侯对此事怎么看?”

丙吉首先站了起来,拱手说道:“启禀大司马大将军,下官以为天家此举并不算是过错,只是在行事上有些过失而已,算不上什么大错。”

“哦?此话怎讲?”

“为孝武皇帝立尊号和庙乐乃是国之大事,如今天家尚未亲政,理应先与大司马大将军商议,而后诏命天下。此番天家的这道诏书不符合大汉律的程序!”

张安世随后说道:“启禀大司马大将军,下官以为,天家的这道诏书有些突然,但是大司马大将军必须全力支持。毕竟……,下官的意思是说,对于这道诏书,满朝文武谁都可以反对,唯独大司马大将军不可!”

张安世和丙吉的意思,霍光都是心知肚明的。

丙吉完全就是避重就轻,闭口不谈诏书的背后深意,只是在颁布流程上做文章。

而张安世的话却点醒了霍光,顿时让霍光挺直了身体,双眼也猛然发出一阵精光。

就像张安世所说,对于刘洵的这道诏书霍光是无法阻拦的,作为孝武皇帝指定的托孤辅政大臣,霍光只能全力支持刘洵的这道诏书,否则霍光自己的合法性地位就会受到质疑!

想明白这一点,霍光猛然惊出了一身冷汗,说道:“天家此举究竟是一时之意,还是深思熟虑?”

众人都是沉默了。

众人都不是傻子,都明白霍光此话的意思。

对于霍家人来说,如果天家的这道诏书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天家蓄谋已久的一步棋,那天家的谋略和胆识就太过惊人了!

霍光眉头紧锁沉吟了许久,众人都是大气不敢出,只等着霍光开口。

突然,霍光猛地站了起来,众人都是吓了一跳,纷纷起身。

“告诉尚在长安城内的御史、列侯、二千石、博士,十日之后切不可误了时间!”

众人大惊。

两日之后,天子将举行朝野大议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城,满朝文武都在翘首以盼,群臣莫不赞成。

就在此时,长信少府(皇太后的师傅)夏侯胜发表了惊人的反对意见:“昔孝武皇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不宜为其立庙乐!”

夏侯胜的这番言论顿时引来了满朝文武的口诛笔伐,孝武皇帝在群臣心中的地位原本就很崇高,再加上此时汉军刚刚取得了西域大捷,对于武功强盛的孝武皇帝更是推崇备至,岂能容忍夏侯胜的言论?

转过一天,丞相蔡义和御史大夫田广明便带头声讨夏侯胜,并且以“非议招书,毁先帝”的罪行,将夏侯胜定性为“大逆不道”,向天子刘洵上奏弹劾。

而后就在当日,御史大夫田广明揭发丞相长史(丞相府秘书长)黄霸事先知道夏侯胜大逆不道的观点,却没有向朝廷举报,黄霸犯有包庇怂恿之罪。

丞相蔡义和御使大夫田广明的弹劾顿时在朝中引起了轰动,紧接着数十名文武大臣紧随其后,纷纷上奏弹劾夏侯胜和黄霸,就连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也坐不住了,在朝议上当众怒斥夏侯胜、黄霸二人。

刘洵自然不会姑息养奸,眼见霍光都站了出来,当即顺水推舟下旨将夏侯胜、黄霸逮捕入狱。

随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奏请将二人交由廷尉审问。

如今刘洵已经熟读大汉律,明白如果将夏侯胜、黄霸交给廷尉审问,按照大汉律的规定,二人基本上就宣告了死刑!

此时刘洵需要将夏侯胜、黄霸当做范例,以便杀鸡儆猴、震慑群臣,但是又不想坏了二人的性命,毕竟夏侯胜、黄霸也只是各抒己见、发发牢骚而已,即便观点不对,也罪不至死。

“朕的大汉可不是鞑虏的满清,偌大的强汉还是能够容下此二人的!”

刘洵心中默默想着,沉吟了一下,便说道:“如此,便将夏侯胜、黄霸交由廷尉审问!”

可是转过头来,朝议结束之后,刘洵刚刚回到宣室殿,便派侍郎史玄赶往了廷尉府,下旨告诉廷尉给夏侯胜、黄霸定罪的时候,不要按照大汉律中大逆不道的罪名将二人处死、并“夷三族”,而是暂且长期关押,等候自己的旨意。

廷尉接到刘洵的旨意之后不敢怠慢,一面按照刘洵的旨意行事,将夏侯胜和黄霸审问一番之后,便关押在长安城昭狱内。

同时,廷尉派人将刘洵下旨的事情通报给了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听闻消息之后,霍光也是微微一愣,心中暗道:“天家的胸怀如此坦荡,此乃我大汉之幸,我霍家之难也!”

长叹一声之后,霍光摇了摇头,对来人说道:“回去告诉廷尉,就按照天家的旨意办理便好!”

“诺!”

此后,夏侯胜、黄霸便在长安城的昭狱中关押了数年之久,直到数年之后,二人才被刘洵借故放了出来,并且依旧在幽州等地为官。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不过夏侯胜、黄霸二人的事情也起到了出乎意料的作用,暂时将霍光的视线从刘洵的身上引开。

当霍光重新将目光放在刘洵身上的时候,刘洵已经开始数日之后朝野大讨论的事情了。

到了此时,霍光对天子刘洵的看法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