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一百零二章 皇权正统

汉并天下 第一百零二章 皇权正统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始二年,三月。

自从霍光大举调换了未央宫、长乐宫的小黄门、宫女,并且加强了对各宫的守卫之后,刘洵便彻底沉寂了下来,一连数月都没有任何的动静。

侍郎史高、史玄、史曾以及小黄门耿国都很诧异,按理说大司马大将军如此咄咄逼人,身为帝王的刘洵竟然毫无反应,每日只是照常处理政事、学习经史,或者是前往长乐宫金华殿与皇后许平君、皇子刘奭相聚,再没有任何引人注意的举动。

这一点,众人都是诧异不已,没想到刘洵竟然有如此沉稳的心境,面对霍光的举动,可以做到坦然面对、怡然自若,真是令人佩服。

其实刘洵也是有苦说不出,自己又能怎样?

霍家的权势不是自己现在的势力能够抗衡的,按照历史上的进程,基本上可以确认霍光不会废掉自己,又何必去争一时之长短?

刘洵不光自己低调做人,更是吩咐侍郎史高、史玄、史曾以及小黄门耿国尽可能的低调,绝不能招惹是非。

故此,数月以来宫内无事。

而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也放下心来,再次认定刘洵之前征召侍郎的举动并不是针对霍家,由此也开始逐渐放松了对刘洵的监控。

刘洵每日往返于宣室殿、麒麟殿和长乐宫金华殿,几乎每天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时间一长,心中的抱负再度涌动起来,毕竟此时刘洵还不到二十岁,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能够做到如此地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期间,刘洵的心中也非常纠结。

如今面对霍家,刘洵基本上有两种对策,一种对策便是如同原本的历史一样,熬到霍光老死,而后再顺势掌权、铲除霍家。

但是如此一来,刘洵就要长时间的承受来自霍家的巨大压力,甚至还极有可能会像历史上那样,牺牲掉皇后许平君的性命!

这是刘洵所不能接受的。

而且,刘洵心中还有一个担忧,那就是随着自己穿越而来,天知道此时大汉帝国的历史进程有没有发生改变,万一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影响了历史进程,在蝴蝶效应的影响下,霍光的寿命更长,又或者哪一天自己因为各种状况先霍光一步死去,那岂不是太冤了?

“如此一来,我就真是个冤死鬼了!”

刘洵近段时间来到麒麟殿学习经史,基本上都没有心思看书,每日都在思考自己的出路,都在沉思自己应该如何破局,如何在霍家那密不透风的帷幕之中撕开一个小口子,在不引起霍光和霍家势力反击的前提下,逐步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且逐步蚕食霍家的权势!

“要做到这些事情,首要一点就是安全,一定要在确保我和皇后安全的前提下,再去做其他的事情!”

刘洵眉头紧锁默默想着,忽然被自己手中的一卷史记所吸引,只见竹简上记录的内容正是孝武皇帝的丰功伟绩,当然还有对孝武皇帝四方出击、空耗国力的抨击。

忽然,刘洵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如今朝野上下对孝武皇帝是如何看待的?是不是都如史记所记载的那样,一面称颂孝武皇帝的赫赫武功,同时又对常年征战、消耗国力予以诟病?”

想到这里,刘洵便看向了身边的侍郎史高,问道:“史侍郎,你是如何看待孝武皇帝的?”

史高微微一愣,不明白刘洵为何突然发问,也想不明白刘洵发问的用意,只是顿了顿,便说了一番门面话:“启奏天家,臣以为孝武皇帝北击匈奴战功赫赫,于国有大功,虽然常年的征战也消耗了国力,但是同样为我大汉攘平四夷,功在千秋!”

刘洵静静的听着,当侍郎史高说完之后,刘洵又问道:“如今朝野上下、天下郡国,是不是都是这么评价孝武皇帝的?”

侍郎史高不由愣住了,看着刘洵有些发懵,过了一阵才说道:“天家这是何意?”

刘洵说道:“朕以为孝武皇帝雄才大略、功耀千古,乃是我大汉自高皇帝以来,最伟大的帝王,对吗?”

侍郎史高听到这里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呼吸也有些急促,拱手说道:“天家所言极是,孝武皇帝文治武功无人能及,对外北击匈奴、凿空西域、开拓西南、平定瓯越,对内独尊儒术、打击豪强、盐铁官营,不论是哪一项都是足以名垂千古的大功绩。如果孝武皇帝不算伟大,自古以来的众多帝王之中,又有何人配得上伟大二字?”

“嗯,很好!”

刘洵微微一笑,盯着侍郎史高,缓缓地说道:“孝武皇帝如此伟大,就连朝廷拥立新君,都要寻找与孝武皇帝血脉相近的皇族,看来孝武皇帝在天下臣民心中的地位,还是非常崇高的!”

“天家所言乃是正理!”

侍郎史高虽然还不知道刘洵准备做些什么,但是也能猜得到刘洵肯定是要利用孝武皇帝的声名和威望做文章,只是不知道刘洵准备如何操作,也不清楚刘洵的做法会有什么作用了。

这时刘洵说道:“对了,不知道现在昌邑王如何了?”

侍郎史高微微一愣,不明白刘洵为何突然提到了昌邑王,想了一下,便说道:“昌邑王在封地居住,并没有听说有什么动静。”

“哦?”

刘洵若有所指的说道:“是吗?”

侍郎史高疑惑的看向了刘洵,突然就醒悟过来。

刘洵既然想要利用孝武皇帝的威望来做文章,肯定是要用这一点来形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

如此一来,刘洵就必须要抬高自己与孝武皇帝的关系,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而对刘洵来说,最好、也是最直接的做法便是打压废帝昌邑王!

想到这里,侍郎史高沉吟了一会儿,便说道:“启奏天家,臣听闻昌邑王刘贺曾与一个叫孙万世的人交往甚密,据说那孙万世曾问昌邑王刘贺:殿下在被权臣霍光废除皇位之前,为什么不聚众坚守内宫、关闭宫门,等待勤王兵马赶来斩杀霍光,却听凭乱贼夺取皇位玺绶呢?当时昌邑王刘贺说道:是啊,当时我太年幼,真是大大的失策啊!”

说完,侍郎史高便看向刘洵,只见刘洵神色如常的说道:“朕在想,大司马大将军是否知晓此事?”

侍郎史高顿时明白过来,没有说话,而是直接拱手领命。

刘洵微微一笑,便不再顺着往下说,而是对侍郎史高说道:“好了,回宣室殿吧,朕累了!”

“诺!”

数日之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失德”为由上奏弹劾昌邑王刘贺,提议朝廷立即查办昌邑王,将其逮捕入京进行审问。

朝中文武大臣也有不少人当场附议。

刘洵说道:“昌邑王在封地被朝廷严密管制着,就算有些过失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以朕之见,就不要大动干戈了。”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说道:“启奏天家,国法不可废!昌邑王结交宵小、失德寡恩,朝廷必须有所表示,绝不能任由昌邑王放肆!”

近日来,朝中不断传闻昌邑王的种种事迹,其中有不少都是关于大司马大将军的,据说昌邑王经常与身边人诋毁霍家,言辞激烈。

由此,众朝臣眼见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盛怒,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洵沉吟了一下,说道:“大司马大将军的提议有些严厉了,以朕之见,不如将昌邑王贬到海昏国为侯,同时削除他的三千户封邑吧。”

群臣闻言都是一愣,天子的责罚不可谓不严厉,但至少还是保下了昌邑王的性命。

如果任由大司马大将军将昌邑王逮捕入京,那昌邑王注定性命堪忧。

即便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没有想过置昌邑王于死地,但是难保牢狱之人和查办大臣没有这个想法,想要用昌邑王的性命来取悦大司马大将军之人决不在少数!

此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眼见刘洵开了口,自己也不好与天子顶着来,而且刘洵对昌邑王的处罚同样严厉,见到天子给自己一个台阶,霍光顺势就走了下来。

“天家宅心仁厚,臣万分佩服!就按照天家的旨意办理吧!”

自此之后,刘洵仁厚的名声传遍长安城,文武百官和坊间百姓无不称赞。

同时远在封地的昌邑王听闻天降横祸,顿时万念俱灰,不过还是对着长安城的方向叩拜,以感谢天子保全自己性命的恩德。

随着昌邑王变成了海昏侯,朝中对于天子刘洵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原本不少大臣都认为刘洵登基继位是天降的福分,完全就是运气使然。

可是如今经历了昌邑王被贬之事,不少大臣都回过头来反观天子刘洵的身世,忽然发现在当今宗室之中,天子刘洵竟然是孝武皇帝最为亲近的直系血脉,也是大汉宗谱之中,最为正统的存在!

一时之间,天子刘洵在群臣心中的地位抬升了不少,至少已经从百官心中原本的“乡野皇帝”,晋升为“正统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