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宏武王朝 > 第二卷 第七十二章 棉甲

宏武王朝 第二卷 第七十二章 棉甲

作者:群牧判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4: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兵曹将招募五百名常备都士卒,并同时补录五百名正、辅兵的通知与要求下发至各营。

三日后,李耀武率杨连吉及兵曹人员,亲自把关招募常备都及正辅兵士卒。

李耀武对常备都士卒的要求很高,要是营田司正、辅兵,且弓马娴熟,能开硬弓。

可架不住咱灵州地杰人灵,英雄辈出,数个时辰,五百名常备都士卒便已招满。

正、辅兵招募也以臂力过人,能开硬弓者优先。

李耀武再从讲武堂考核评为优秀、排在前五的各营都头,经考核弓马项目后平调至常备都。具体人员分配情况为右三都刘遇勋、左四都阿越(羌人)、右四都李纯安、左五都籍辣苗苗(羌人)、右五都于长水。

李耀武的这一选人用人导向,使得今后参加讲武堂培训的学员们,形成更加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这自是后话不提。

十个常备都组建完成。

李耀武率众将士苦练阵型与技艺。每天为将士们贯彻的理念便是,上马能射箭,下马能开硬弓,最后抽出长刀发起冲锋。

这咋一看是练骑兵,实际上更偏重于步兵,作战时火力输出全靠硬弓重箭与长刀,个个都能以一抵三,骑兵、弓兵、步兵的话都能干,三项全能。

……

十月下旬,李耀武接到亲兵报告,户曹主事吕良初、前营副指挥使兼左一都都头曹达洪率常备左一、右一两都士卒,购买生铁八千余斤已到达新一堡。

得知消息后,李耀武喜出望外,出了军营,兴致高昂的带着黄志渠、左二都头李延忠等前往新三堡。

判官贾江根据各堡实际情况,拨付各堡生铁三百至五百斤不等,用于制作农具及生活用品。余下五千余斤押运至新三堡兵工署。

中营负责人王铁良早已等候在北门。见到李耀武过来,行礼参拜。

李耀武笑道:“老王,咱们是生死之交的老兄弟了,不搞文官的那一套迎来送往。”

王铁良闹了个大红脸,低头说道:“新三堡扩建后,将军还是头回过来,我陪将军到处走走?”

李耀武点头同意。

秋收后,新三堡开始了扩建项目工程,现早已完工。

大家习惯称原来的老区为南堡,扩建的北区为北堡,北堡的面积将近为南堡的八成。

北堡中主要有营指挥使衙门,棉纺作坊、铁匠作坊以及新成立的兵工署等建筑物。

李耀武到营指挥使衙门坐了一会儿,前往兵工署。

兵工署大门禁闭,上面写着“军事重地,闲人免入”。

王铁良道:“将军,兵工署门禁森严,卑职也是进去不得。”

李耀武点点头,笑着道:“规矩严点好。老王,你就先回衙门,我去去就来。”

黄志渠敲了敲大门,卫兵前去报告兵工署主事。

兵工署主事为原工曹前往崖州的宋志军。

宋志军是黄志渠推荐人选,李耀武令功曹考察后,觉得其忠诚谨慎,能吃苦耐劳,做事扎实,同意任命。

宋志军见李耀武与黄志渠到来,连忙上前道:“不知将军、巡官到来,志军失礼。”

宋志军又令卫兵拿来袖章替李耀武带上,尴尬的说道:“巡官要求,外人一律不得入内。将军进入,也须戴上袖章。”

李耀武心情特别好,打趣道:“黄巡官,您们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嘛。是需要学习汉代太尉周亚夫治军,将文帝也拒之营外嘛。”

黄志渠谦虚道:“将军指点有方。”

根据李耀武指示,兵工署下有五大类作坊,其中新三堡有弓箭作坊、铁匠作坊、棉纺作坊。

虽然黄志渠不理解,堡中已有棉纺作坊,为什么兵工署下还要重复设置。但黄志渠依然坚决的执行了下去,从棉纺作坊中选调可靠人员进入兵工署。

李耀武仔细察看了兵工署相关保密规定与执行情况,到各作坊看望了大匠与工人。

铁匠、棉纺作坊与外面也没啥区别,同样是在做些打铁与织棉布的活。

李耀武到弓箭作坊时,交代大匠刘万程将一把硬弓装饰好,过些天便要用。

同时,李耀武要求黄志渠确保大匠们的待遇地位,规定各位大匠可以随时前来找他,任何人不得加以阻拦。

最后,李耀武令兵工署负责人通知其下属棉纺、铁匠作坊的大匠到署中议事。

诸位大匠到后,李延忠将大门禁闭,带亲兵驻守门外。

李耀武说道:“我今天请诸位大匠过来,是有一件十分机密的事情交代您们去做,需要您们两家共同完成。”

李耀武顿了顿,看到众人都全神贯注的看着自己,继续道:“因近些年以来,冬天气温已愈来愈冷。我们去年推出棉大衣后,不时有将士向我反映,能否在棉大衣中加入三四斤的铁片,这样不仅防御力能堪比铁甲,且只有十余斤一件,比起四五十斤一件的铁甲更为轻便,冬天还能保暖。我思虑再三,决定召集您们一起来制作这样的铠甲及头盔、护颈,就起名为棉甲,先听听您们的意见。”

众大匠纷纷表示完全可行,你一言我一语的建言着。

黄志渠目惊口呆的看着李耀武,心中无比震撼,心想自己怎么就没能想到,且自己分管工曹,一听就知道完全可行,且制作简单又实用,怎么从没将士来跟自己反映?

李耀武不停的引导着诸位大匠,最后形成统一的意见。第一步为制作二层厚厚的棉布,先把数斤棉花放进模具,泡水后反复用模具压薄,太阳晒也不蓬松为止,然后用布外包再缝成薄片。第二步在这两层棉布之间会铺上一层薄薄的铁片,最外层会盖上一层装饰布料。第三步在做好了这些基础结构后,用密密麻麻的甲钉将铁片和棉布完全固定在一起,一套棉甲就算完成。

棉甲不需要像明光铠、锁子甲等重甲那样复杂的工艺、量身定做,所以可以大批量生产。而且棉甲重量轻,还能防住弓弩,虽然防弓弩没有铁甲那样好用,但至少可以让箭头进去的不深。

俗话说,“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讲的就是铠甲的重要性。战场上,有甲没甲,区别太大,铠甲就是将士们的胆。

历朝历代都只有朝廷最精锐的部队才能拥有精良的铠甲。这也是为什么农民起义时会发生几千人的正规军能追着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农民军打的局面,因为一般农夫手持的农具、菜刀等甚至无法击穿敌方盔甲,而手持刀剑的正规军则能轻易的杀死没有防护的农民军。

李耀武心想棉甲、硬弓重箭真乃是自己训练的三项全能将士们的绝配,如虎添翼。有了轻盈又防御力强的棉甲,马上能射箭、冲锋,下马开硬弓、陷阵那都不是梦。

自己率领这样的军队,必将能威震西陲,名震华夏,不由得开始心旌神摇起来!

临走时,李耀武又令铁匠作坊再打造部分只要能护住马头和马胸的半具式装备,并再次强调,各位大匠均可随时来找他。

……

李耀武等人出了兵工署,来到中营指挥使衙门,见曹达洪、孙安定、吕良初等都已先到。

众人纷纷行礼。

李耀武请大家先坐下,不好意思的说道:“老曹、各位弟兄,辛苦诸位了!本来是已早早的赶来迎接您们,结果还让诸位老弟兄久等了,惭愧!惭愧!”

曹达洪道:“将军,我等也是刚到。他娘的,这次走了一趟,一个毛贼都没碰到。”

李耀武道:“老曹,你现在灵州,已能止婴儿啼哭了,还有哪个毛贼这么不长眼呢?再说押送物资,还是平安第一嘛。”

曹达洪道:“将军教诲的事,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吕良初报告,棉大衣在长安便已售罄,马匹则赶到了洛阳,均卖了高价。明年三月后,生铁卖家答应再提供三千斤生铁上门。

李耀武心想,这个吕大掌柜,做生意还真是靠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