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宏武王朝 > 第二卷 第七十一章 试硬弓

宏武王朝 第二卷 第七十一章 试硬弓

作者:群牧判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4: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李耀武等人又风尘仆仆赶回营田司。

途中,陈秉文以自己为李耀武头号心腹自居,问李耀武节帅最后所说可否能让他知晓。

李耀武屏退左右,自是没加隐瞒全盘告知。

陈秉文听后,感慨道:“百余年来,灵州军民已饱受战争之苦。现三军不肯为其家事用命,奈何!”

李耀武低头不语。

……

李耀武刚回到营田司衙门,见巡官黄志渠带着一位工匠在等候。

李耀武记得,这位工匠正是自己前几天在新三堡看到的那位负责制作硬弓的大匠。

工匠行礼道:“刘万程见过将军!”

李耀武点点头,请两人坐下后,说道:“巡官,已有月余没见到您老了,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可否寻到宝贝?”

自从月前李耀武说了灵武县西北可能有铁矿后,黄志渠亲自带队组建队伍前去探寻。

黄志渠尴尬道:“将军,古人说隔行如隔山,半点不假呐。我已差人去外地寻找大匠过来帮忙踏勘。这次是判官唤我回来,为秋收后修建新堡选址,刚好碰到刘大匠要找将军。”

李耀武心想,是自己之前把寻铁矿想的太简单了,贺兰山下本就人烟稀少,灵州本身又缺乏铁矿,又不能发动群众,光靠专家去寻,也不知道找到何年马月去了,原时空也只是听说宁夏石嘴山与中卫等地有点规模铁矿。

李耀武说道:“辛苦巡官了!探寻铁矿之事以后再商量吧。你先去跟贾判官沟通下,我们先卖些马匹,再卖个几百件棉大衣,多换些生铁回来,我有急用。我们擅长种棉花、纺织棉大衣,还是做我们擅长的事吧。”

黄志渠应诺,并让工匠打开一个狭长的木盒。

李耀见里面是一把精美的硬弓,喜道:“刘大匠,就成功了呀?效果如何?”

工匠道:“此弓按照将军的指点制作,特点是大尺寸、反曲大弓梢、拉力大。比普通的弓身重很多,用的箭矢长1米左右,比普通的箭矢60厘米长的多,且重1.5倍。它的优点是稳和准,箭矢穿透力强。缺点为需士卒臂力大才能拉开,且制作慢、射速慢、射程短。”

李耀武点了点头,带着黄志渠、刘大匠等人前往军营秘密试弓。

经李耀武、李延忠等人测试,反曲硬弓30步(15米)洞穿铁甲,50步(25米)能穿透铁甲。

李耀武拉弦相对轻松,李延忠开的十五次已手臂发麻。李耀武又令常备中都士卒前来检验测试,得出反曲硬弓有效射程200步左右(100米)。当然,臂力强者能射的有效距离更远。总体说来,有效射程比现在军中制式的单体大梢弓短了三成,但威力与精准率倍增。

常备中都士卒中,出身灵州的军民大多世代从军,从小习武,张弓的次数多与命中率高。军中羌人出身者,也从小骑射,臂力强于常人。军中流民出身者,虽从军后经常训练,但大多开硬弓有点勉强。

李耀武也正因为考虑到,灵州才经过百余年战争,军民世代从军,崇尚习武。比如说李耀武自己家中,妻子吕方仪、妹妹李灵儿两位女子都能骑马射箭,巾帼不让须眉,更何况家中三个成年男性,父亲、弟弟和自己全都入伍。军中的羌人也同样从小习骑射的实际情况,才决定推广硬弓重箭。

万事俱备,尚缺盔甲。没有盔甲保护的硬弓重箭部队,射击距离与速度都弱于对方,出门只能被虐。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铁没辙。

李耀武私人掏了20两银子赏了大匠刘万程,并让黄巡官报判官予以重赏重用。要求兵器署按此弓标准批量制作,另再造少量张力再强三成的硬弓供军中勇士选用,造少量张力弱两成的硬弓供臂力稍弱的士卒使用。

并要求常备都将校士卒,均以能开标准硬弓为必要条件。

从军营返回衙门时,黄志渠请示道:“将军,现营田司八堡已有军民八千余户,堡中显得拥挤,需早做打算。我已跟判官沟通,建议秋收后,在灵武县城以南,干渠汉延渠与唐徕渠之间的支渠附近新建新九至新十一共三堡。”

李耀武摇了摇头,对自己的忠实粉丝道:“巡官,收胡屯牧政策已取得战略性胜利,羌人已占三分之二,需放缓脚步了。一是需进一步融合华夏民族,打好根基。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呐。二是再这么冲下去,人口很快就要超过灵州户籍了。”

黄志渠忍不住吐槽道:“可迟早还是会超过的呀。”

李耀武无奈笑了笑,说道:“巡官,我的想法是,这次就只新建两个堡,共十堡,十全十美嘛!数字也吉利。另外,鉴于新三堡作坊过多,在北面再扩建一下,并将营房转移至新区。你看如何?”

黄志渠心想,这也等于新建两个半堡了,收胡屯牧政策收紧后,也应勉强够用了,便应诺告辞而去。

……

九月上旬,秋收进入尾声,判官贾江总算能稍微歇口气。李耀武准备召集营田司众文武议事,相关议题涉及的各曹主事列席。

因李耀武主要精力在抓军事,且经常是一抓到底,行政事务便成了甩手掌柜,仅把握大体方针政策。造成了参军杨连吉经常无所事事,判官贾江却是千辛万苦。

这次议事议题有三,一为听取秋收情况,二为修建新堡,三为扩招常备都。

首先,众人听取了户曹主事汇报的秋收及各项开支情况。

其次,工曹主事汇报新建新九堡、新十堡及扩建新三堡的方案。因事前有过沟通,李耀武予以同意。

最后,是关于常备都扩编的问题。

自古以来,人事问题均为最为敏感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耀武听取了众人发言。

同意以原来的左右前后中五都十队为骨干,每队扩编为一都,共为十都。按左一、右一,至左五、右五排序。

建议将原十队队长统一提拔为副都头,经考核不能开硬弓者调往各营。空缺的五个都头从五营各都头中考核后平调。

决定将驻牧区的原右都人马召回,统一集训,再各都轮流驻牧区,以提高部队整体战斗力。李耀武考虑到营田司常备军扩充到一千人后,且已重视收集诸羌部落情报,基本上已不惧个别部落的攻击。

关于扩充的五百常备都士卒,李耀武一向都是亲自把关审核每一个,同意大家所提主要从羌人正辅兵中招募,人数不低于三百。正辅兵招募也以羌人为主。

……

次日,李耀武将判官贾江、参军杨连吉以及灵武县令吴立南、县丞黄依仁、县尉陈汉才一同请来营田司衙门二堂议事。

主要是请县里协助维修子城,并迁徙子城中的居民,令参军杨连吉具体负责。

灵武县城原本是一座兵营,驻军增多后升为县城,军营子城在城南占地极广。李耀武刚进驻子城时,也没有要求原居民搬走。

对于李耀武提出的要求,县令吴立南满口答应。

一是因为李耀武现兼任灵州司马,是其顶头上司;二是县城人口稀疏,营田司衙门进驻前,全县户籍人口才两千户左右,军府中已有人多次提议废县为镇,且现在还居住在子城的多为衙役,人数不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