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医路风雨情 > 第41章 怪医治癌有怪招

医路风雨情 第41章 怪医治癌有怪招

作者:荣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3: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于正光对杨主任说:“杨主任,您为我们的事情费心了,多谢了啊。”

说完,拉着二人就往外走。

张再景埋怨他说:“你怎么不让我把话说完?他们说派人下去调查,什么时候派?派谁去?我不放心啊。”

出了大门,于正光说:“二位,你们不懂为官之道啊,就算派人去调查,也不过是走走过场,你以为他们真会处理姜大勋吗?所谓官官相护,就是这个理儿啊。我们这趟来不就是为两件事嘛,第一要求他们取消那个混账条例,人家答应我们了,这第二件人家就在和稀泥了,想扳倒姜大勋,就凭咱们那几封举报信,根本办不到。”

梁诗书一听,不由得对于正光万分钦佩,他说:“老于你不当官,真是浪费了这块材料啊,以前我还真没看出来啊。”

张再景想,不管怎么说两件事总算办成了一件,这趟省城之行也算没白来,回去跟大家也有个交代,姜大勋在省城混迹了这么多年,他的关系网盘根错节,一时很难将他扳倒了,只要我们兴州的中医大夫们团结起来,就不怕他兴风作浪,一次举报不行,还有两次、三次,终有一天,会引起省署的重视,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姜大勋继续横行霸道,必定没有好下场。

张再景他们在省城这些日子,张桂心在家里也没闲着,每年清明节前后,张家的中药库都要进行熏库。

这天天气晴好,艳阳高照,张桂心指挥大家将库中的药材,都搬到院子里的青石板上晾晒,待库房打扫干净,再搬回去,然后用硫磺熏库,目的就是杀死藏在药材里面的虫卵,以免夏季里药材被虫子蛀蚀,影响了药效。

药材搬完之后,地面上散落着厚厚的一层垃圾,这些垃圾除了少许灰尘,都是散落的药材,有些是因为麻袋破了淌出来的,有的是因为取药的时候不小心散落的,还有一些是飞来的鸟雀给扒出来的,积攒了一年,就落下厚厚的一层。

张桂心派老宋将这些垃圾打扫出去,老宋心痛地说:“这么好的药材,扔了可惜。”

张桂心漫不经心地说:“都混在一起了,谁有功夫一样样的往外挑?”

老宋说:“等我有功夫的时候慢慢往外挑吧。”

张桂心以为他不过是随便说说,也没往心里去。

谁知道老宋说到做到,他先将换成堆的药材用水洗干净,晾在门外的大青石上。晾干之后,全部收在一个大箩筐里,又找来几个小笸箩,没事儿的时候,就坐在大箩筐跟前挑拣,老曲笑他一个干杂活的,还在那一本正经地挑拣,你能分得清楚都是些什么药吗?

老宋也不辩解,只管低头干活。

三天之后,张桂心发现大堂的一角整齐地摆放着一摞纸包,问老曲是怎么回事?

老曲指着正在扫天井的老宋,小声说:“他把那一堆垃圾清理出来了。”

张桂心发现每一包上都写着药名,是用毛笔正楷写的,一看就是老宋的字,他随便拿起一包葛根,打开一看,准确无误,又打开一包杜仲,还是没错,就连川牛膝和怀牛膝,都分得一清二楚。

张桂心小声问老曲:“曲叔,你真没帮他?”

老曲头一仰,说:“一天到晚,我自己的活都干不完,哪有功夫帮他啊。”他凑到张桂心耳边,悄悄说:“我现在才发现这个老宋头啊,不简单。”

张桂心问他怎么个不简单法?

老曲说:“我觉得他不光是中药认得全,应该还会看病,而且道行还不浅。”

张桂心觉得老曲有些夸张,老宋早年间在别人的药铺里打过杂,认识中药没什么稀奇,要说他会看病,那可未必。

老曲说:“少东家,不信哪一天你试试他,也许他还是位名医呢。”

张桂心歪着头朝天井看了看,正专心致志扫地的老宋,怎么看也不像是位名医。不过,老曲干了一辈子司药,也算是见多识广,他的猜测未必一点道理没有,改天找个机会不妨试试他。

这个机会说来就来了。

第二天,几个外地汉子用门板抬着一位中年男人来找张再景看病,张桂心告诉他们父亲到省城去了,要好几天才能回来,你们过几天再来吧。

躺在门板上的中年男人瘦得皮包骨头,一听说张再景不在,顿时哭了起来。

原来他是山西人,跟着一帮老乡在兴州做工,最近老是呕吐,吃不下饭,从前天又开始吐血,实在撑不下去了,才到医院看病,大夫说他得了胃癌,这是绝症治不好,最多还能活一个月。他家中上有六十多岁的老母,下有大大小小五个孩子,就算没救了,好歹也让他回家见上老母一面,可眼下他连一步都走不了,贸然上路,恐怕只能死在半路上了。

张桂心给他诊查了一番,心里也凉了。

从脉相上看,这位中年男人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他不想让人家花冤枉钱,就实话实说:“你这病,我真的看不了。”

中年男子一下子从门板上滚下来,对着张桂心磕起头来,嘴里断断续续地说:“大夫,求你救救我,哪怕让我吃下点饭下去,能坚持回到老家,见上老母一面也好。”

老宋正好进来送水,将这一幕全看在眼里。

张桂心无奈地摊开手说:“都说医者父母心,哪个当大夫的有办法会不给病人治?我实在是无能为力。”

中年男人绝望的躺在地下,喊天呼地的,拉都拉不起来。

老宋放下手里的水壶,蹲下身来,托起中年男子的手腕,试了一下他的脉象,对他说:“你这个病我倒是可以试试。”

中年男子一听,眼里顿时有了光彩,蠕动着干裂的嘴唇说:“神医救我,神医救我啊!”

老宋摆摆手说:“你先别谢我,先听我给你讲明白了,我开的是扳药,什么是扳药呢,就是用来扳命的,若是扳好了呢,命就救回来了,若是扳不好呢,命就没了,你可想好了。”

中年男子说:“我这命本来就快没了,扳回来呢,我感激你,若是扳不回来,也是命中注定,我绝不怨你。”

老宋又说:“咱丑话得说到头来,我不过是在裕兴堂做洒扫粗活的,并不是这里的大夫,所以,不管结果如何,都不能跟裕兴堂过不去。”

中年男子又是发誓,又是赌咒,保证不会找裕兴堂的麻烦。

老宋这才对送他来的汉子们说:“你们把病人抬回去吧,到街上买一只五斤以上的红冠子大公鸡,再买一条毒蛇送过来,三天后过来取药。”

过了一会儿,中年男子的老乡果然送来了一只红冠子大公鸡和一条毒蛇。

老宋找来一口破锅,将公鸡扣在里面,不让人给它喂食,饿了三天三夜之后,把那条毒蛇剁得稀碎,喂给大公鸡吃,大公鸡看来是饿坏了,只一会儿就将一条毒蛇全都部吞进了肚子。

过了一袋烟的功夫,大公鸡的红冠子变成了紫色,老宋赶着大公鸡,让它在天井里跑,一开始,大公鸡跑得挺快,渐渐的,脚步越来越不稳当,东倒西歪的,一连拉了几滩臭屎后,大公鸡一头栽在花坛边,一动不动了。

裕兴堂的人都不知道老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像看杂耍似的站在天井中,看着他和大公鸡表演。

老宋找来一把铁锹,在花坛里挖了一个深坑,将死鸡埋了,朝大家说:“我可声明过了,这只鸡有毒,千万别挖出来吃。”

老曲满怀狐疑地问他:“老宋,你忙活了半天,我愣是没看懂,这毒蛇让鸡给吃了,鸡又让你给埋了,一会儿人家来取药,拿什么给人家?”

老宋也不回答,不慌不忙地找来一个破碗,将地上的鸡屎都都铲在碗里,又到药柜里抓了几味中药,在手心里扒拉着数了数。

老曲问他抓的什么药,他也不说。

老曲说:“那你好歹用戥子称一下呀,扒拉两下子就有数了?”

他仍然不理,将那几味中药在铁板上焙干了,捣得稀碎,拌在鸡屎里,连碗带鸡屎一块放在铁板上烤,顿时,裕兴堂的天井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鸡屎臭味。

张紫萸捂着鼻子过来,问张桂心:“大哥,老宋到底在鼓捣什么东西,怎么这么臭啊?”

张桂心告诉她,老宋在给病人做药。

张紫萸又问,做的什么药能这么臭啊?

老曲替老宋回答说:“治绝症的灵丹妙药。”

张紫萸摇摇头,自语道:“我才不信呢,这么臭的药谁能喝下去呀。”

老宋也不理会别人说什么,只管低着头鼓捣他的,他把烤干的鸡屎研成了碎末,包成三小包,放在柜上,交代给老曲说:“一会儿病人的老乡来取药,你把这三包药交给他,告诉他用热水冲服,一天喝一包。”

刚说完,病人的老乡就进了大堂,老宋亲口吩咐了他几句,病人的老乡拿着药包,半信半疑地走了。

张再景从省城回家后,张桂心先问了父亲,事情办得可顺利?

张再景说:“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倒也算是顺利,这些日子我没在家,没发生什么事吧?”

张桂心就将老宋给人治病的事,一五一十的跟他爹说了一遍。

张再景若有所思地说:“听说昌县有个宋宝良,外号怪医,就擅长用怪药治病,往往都有奇效。”

“莫非这个老宋就是宋宝良?”张桂心说出了心里的疑惑。

张再景摇摇头说:“我听说宋宝良几年前就死在了大牢里,这个老宋怎么会是他呢?”

“唉!可惜了,但不知他因为何罪坐的牢?“

“这个我也清楚。”

“爹,你说老宋这个办法能治好那位绝症病人吗?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张桂心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虽然事先跟病人都讲明白了,可万一出了什么事儿,人家不认账,赖上裕兴堂怎么办?爹不在家这几天,他岂不是闯了大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