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医路风雨情 > 第12章 我本道来还归道

医路风雨情 第12章 我本道来还归道

作者:荣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3: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年七月,骄阳似火,张炳善因为贪凉多吃了一块西瓜,导致上吐下泻,继而,水米不进,药石无效。

俗话说得好,好汉经不住三泡稀,何况张炳善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又常年靠吃药维持身体。

三天之后,他已经瘦得脱了人形,奄奄一息地躺在炕上,不能起身。

冯淑兰劝他说:“人们都说医者不自医,你也别这么固执了,既然吃自己的药不甚起效,我看,不如找梁漱玉来给你瞧瞧。”

张炳善摇摇头说:“还有谁比我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身体?我开的药方都治不好我的病,别人开的就能管用?”

冯淑兰强作欢颜,劝道:“梁漱玉是你表哥,也不是外人,兴州人都知道他看胃肠病最拿手,你就让他瞧瞧呗,兴许就看好了呢。”

张炳善仍然固执地认为,他看不好的病,梁漱玉必定束手无策。

冯淑兰看着他的情况不妙,向儿子、儿媳交代说:“我看你爹的光景不济了,咱们也得给他准备准备。”

张再景不懂娘的意思。

赵玉树倒是心领神会,说:“娘,您老人家想多了,我公爹不过是小病小恙,不至于那么严重,您老也别太绝望了,只是,儿媳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冯淑兰示意她有话快讲。

赵玉树说:“我看呀,公爹这个毛病,只有一个人治得了。”

“谁?”冯淑兰和张再景异口同声地问。

赵玉树说:“这话说起来就扯远了,我昨天夜里睡不着,想起一件事来,我爹在世那会儿,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他和公爹年轻的时候,一起到青龙山游玩,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看了他们的面相,说道,‘二位均是人中翘楚,必定事业有成,家私万贯,只是二位均非高寿之人。’,我爹不信这些,当时一笑了之,而公爹这人有点迷信,真往心里去了,一路上都闷闷不乐。你们想啊,我爹去年没了,公爹会不会琢磨起这件事来,本来患的是小病,加上了心病,就一天天的严重了。”

冯淑兰一拍巴掌,说:“正是这个缘故,怪不得老头子这两天夜里老说梦话,说什么道士来叫他了,他要脱离凡尘了,原来有这个缘故在里头,从前,他倒是没跟我说过这件事。”

张再景看看赵玉树,又看看母亲,用试探的口气问:“要不我去趟青龙山,找找那位道士,让他来开导开导我爹?”

冯淑兰说:“时至今日,再也想不出别的法子了,不如你走一趟吧。”

张再景先询问了张炳善,当年在青龙山遇到的道士是何道号,张炳善说:“当年相见时,那位道士鹤发童颜,估计年纪已经不小了,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也不知道他老人家还在不在,至于他的道号,我和靖奎都忘记问了。”

第二天,张再景坐着马车,一路狂奔,来到了青龙山下。

他让车夫将马车停在山下,自己一个人上山。

打听了半天,才磕磕绊绊地来到青龙观的大门口。

一个小道童出来相见。

他客气地问张再景:“居士,来到本观有何事啊?”

张再景将父亲当年的事情讲述了一遍,小道童一脸懵懂地说:“本观中只有一位静空道长,再就是小道我了。”

“那就请静空道长出来相见吧。”

小道童说:“静空道长四处云游,并不常在观中。”

张再景听了十分失望,不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问道童:“那静空道长什么时候回来?”

小道童说:“这个嘛,小道实在是不知。”

从青龙观出来,张再景站在大门口,望着高天白云,三面青山,沉思了良久。

也许有些事的确是命中注定,人力不可为呀。

他默默地离开青龙山,回到家中。

冯淑兰见他一个人回来,就猜到了结果,也没有多问。

第二日,街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道,自称能断人生死,从未失误。

冯淑兰请他到家中,给张炳善看看。

结果老道一见到张炳善,哈哈大笑,说道:“师弟,好久不见了。”

奄奄一息的张炳善睁开懵懂的眼睛,似醒非醒地问:“您来了?我在这里可是等候你多年了。”

说完,两行清泪顺着眼角流下,滴在枕上。

一家人见了,大为惊讶,面面相觑。

老道伸出手在张炳善的头上摩挲了一下,问他:“你可知身处何处?”

张炳善回答:“红尘凡世。”

老道捋着白胡子点头道:“今天就是你脱离苦海的日子。”

好几天米水不进的张炳善一下子坐了起来,又是要水,又是要饭,饱餐了一顿之后,穿衣下炕,撇下云山雾罩的一家人,跟着老道往青龙山方向去了。

张炳善这一走,可把冯淑兰撇下了。

俩人少年夫妻,虽不算如胶似漆,倒也举案齐眉,和睦恩爱了几十年。

冯淑兰从来就是个不爱操心的人,丈夫在家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是他亲力亲为,根本用不到她。

赵玉树进门后,张炳善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又交代给了赵玉树,依旧不用冯淑兰操心。

如今,张炳善不管不顾地走了,玉树虽然能干,但毕竟太年轻,如今又有了身子,也不敢让她多操劳,冯淑兰的压力骤然大增。

本来她和张炳善已经商量好了,去年让张再景和赵玉树成亲,今年就该操办葛冰玉的事情。

可张炳善一走,葛冰玉出嫁的事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头上。

她越想越觉得头大,这些年,她没少为葛冰玉的事操心,可一提出嫁的事,葛冰玉急,说什么自己不想出嫁,想侍奉冯淑兰一辈子。

其实,冯淑兰何尝不明白,这是葛冰玉对他们夫妻无言的抗争,不让她嫁给张再景,她就一辈子不嫁人。

先前还好,如今赵玉树已经嫁进了门。

俩人虽然没有当面锣,对面鼓的干过,但谁都看得出来,俩人的关系那是水火不容。

从赵玉树进了张家门,冯淑兰就没听见葛冰玉叫她一声嫂子。

而赵玉树对葛冰玉更是视而不见,好像这个家里根本没有这个小姑子。

张再景夹在二人中间,日子也不好过。在赵玉树面前,半句话也不敢跟葛冰玉说,生怕赵玉树误会。

在葛冰玉面前,不敢露出一点和赵玉树亲昵的举动,生怕葛冰玉伤心难过。

冯淑兰看到儿子为难,心里也不好受。

这一天,趁着葛冰玉在她屋里做针线活,旁边没有外人,冯淑兰又旧话重提。

说起她娘家亲戚的儿子很有出息,葛冰玉若肯嫁过去,肯定有好日子过。

葛冰玉只低头听着,一言不发。

冯淑兰急了,她说:“冰玉,叫我怎么说,你才明白啊,如今你爹出去了,再景也快当爹了,你再继续待在这个家里,不……不方便呀。”说着,说着,冯淑兰眼泪婆娑起来。

葛冰玉被她吓了一跳,自从张炳善离开家,冯淑兰的情绪就象六月的天空,阴晴不定。

她赶紧递了块毛巾给冯淑兰,说:“妈,我不会再让你为难了,明天我就离开这个家。”

冯淑兰一直希望她嫁出去,但一听说她真要走,心里又不舍起来。

她一把抓住葛冰玉的手,问:“你是个孤儿,不嫁人,你能去哪里?”

葛冰玉凄然的一笑,说:“到哪里还没一口饭吃?赶明天,我到尼姑庵里当姑子去。”

冯淑兰毕竟是女人,心肠软,听她这么一说,心痛得不行,忙说:“好孩子,这条路可不好走哇,你跟妈说句实话,你是不是还恋着再景,不愿意嫁人。”

这些年,从来没有人在意过葛冰玉的想法,也没有人愿意听听她的心声,今天,冯淑兰终于放下面子,肯听听她的心里话了,她激动得泣不成声,只能拼命地点头。

冯淑兰长长地叹了口气说:“苦命的孩子,爹妈也是没办法呀,我们只有一个儿子。”

“妈,您别说了,我都懂,我知道自己配不上再景哥,我也没别的奢望,只要您别撵我出去,让我天天能看到他,我就心满意足了。”葛冰玉打断了冯淑兰的话,一边哭,一边说。

葛冰玉对张再景的真情感动了冯淑兰,她思忖了半天,问葛冰玉:“若是让你给再景做小,你可愿意?”

葛冰玉点点头说:“我倒是愿意,可是……可是这事现在不能办,玉树刚进门一年,又怀着身孕,她从小娇生惯养,心气极高,我担心她接受不了。”

冯淑兰抚摸着她的头说:“难得你这么懂事,愿意为别人着想。既然你不想出嫁,那就先在家里住着,也许过几年你想通了,愿意嫁出去,那我就风风光光地送你出嫁,若是你铁了心不愿意嫁出去,等再景年纪再大点,玉树也老练一些,我做主,让他们接受你。”

葛冰玉抱着冯淑兰的胳膊说:“一切全凭妈为我做主。”

私下里,冯淑兰有意无意的,向张再景透露了点消息。

老实说,没有哪个男人希望自己所爱的女人嫁给别人,张再景也不例外。

虽然私心里不愿意葛冰玉嫁出去,但让她给自己做小,的确是亵渎了她,这么美丽曼妙、善解人意的女子,给人家做妾,对她有失公平,张再景还没有自私到这种地步,再说,以赵玉树的性格,让她和别的女人分享老公,她肯定接受不了,万一她想不开,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他张再景后悔都来不及。

冯淑兰见张再景不肯松口,只道他年轻,和赵玉树的热乎劲还没过去,其实,张再景虽然和赵玉树有了夫妻之实,但二人的感情,远非冯淑兰想象的那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