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二百九十章:民心的累积

铜驼烟雨 第二百九十章:民心的累积

作者:过往不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2: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时,一名上了年纪的汉人老妇在一少年的搀扶下走上前。老妇人刚欲跪地执礼,却被李峻一把扶住了身子。

“傅家阿婆,您这是做什么呀?”李峻搀扶着老妇人,苦笑道:“您的年岁与我的母亲相近,您这要是跪在了我的面前,我今后还要怎么和大家说话呀?”

老妇人被李峻扶住了身子,只好屈膝行了一礼。随后,老人望着李峻,却似乎是有些难言之隐,几欲开口都停了下来。

“傅伦,怎么了?家中有事吗?”李峻也看出了老人的表情不对,转头问向老人身侧的少年。

少年正想开口回话,却被老妇人拦住。

老人先是冲着李峻歉意地笑了一下,随后轻声地说道:“大将军,民妇知晓您诸事缠身,甚是辛劳,本来不该再给您添麻烦的,只是您一直都待民如子,老妇也只是想求一个公道。”

原来,老妇人一家是从荥阳郡迁来,家中原本在荥阳城中做些小本生意,搬到梁州后住在仇池,家中的儿子傅海则到下辨县的县城租了一个铺子,做起了蚕具的加工与售卖的生意。

梁州府重视织锦,更是设立了锦署,因此在梁州境内桑蚕织丝的家户也不少,傅海的蚕具生意一直都经营得很不错。

傅海有个女儿,名唤傅烟儿,年纪将及豆蔻年华,人长得乖巧可人,也十分地懂事,常常会在父亲的店中帮忙,与父母一起编织蚕具售卖。

梁州安定,百姓的日子也就过得安稳,傅海的日子虽说谈不上大富大贵,一家人却也是过得其乐融融。

然而,当下辨县的县丞之子相中了傅烟儿后,这份其乐融融被彻底打破,傅海一家人陷入了持续而来的麻烦中。

下辨县的县丞名为高承,原是刘沈的旧部,刘沈就任武都郡太守后,其属下也便分派于各县府之中任职。

高承有一长子名唤高逊,此子已有家室,房中也有一妻二妾在服侍,尽享齐人之福。

然而,高逊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过傅烟儿后,竟如同着了魔般想要将傅烟儿纳入府中,更是让媒人多次上门说合,却也是屡次被婉拒。

按理说,高家在下辨县实属于有权势的人家,而傅家则是最寻常不过的平民之家,若是在其他的州郡,这种事情完全没有傅家拒绝的机会,人早就被夺了去。

不过,下辨县属武都郡,而武都郡又属梁州,李峻所辖的梁州境内虽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平,但公然强抢民女之事还没有人敢做。

正因如此,高逊虽不敢用强,却在暗中依仗父亲的关系,使了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例如,到傅海店铺里采买的官商不见了,一些常常来买货的客人们也不再登门,更有许多提前预定的蚕具被拒收,这让傅海的生意一落千丈,铺子也就此没有了进项。

然而,生意的惨淡还不是让傅海最发愁的事情。

两日前,店铺的主家告知傅海,十日后将要收回铺子,以后不会再租给他,而下辨县城内的其他人手中即便有闲置的店铺,也同样是不愿租给傅海。如此一来,傅海在县城内没有了做生意的地方。

无奈之下,傅海只得带着妻子与女儿返回仇池山,想要到其他的县城内寻找商铺,不成想却是到处碰壁。

原本,梁州境内的在籍百姓都有耕地可分,耕地所产的粮食既能保证自用,也可保证税粮的上缴,更能将多余的粮食换取银钱。

然而,傅海到达梁州后,主动归于了商籍,以银钱做赋税,因此也就分得了一块不大的耕田,所产的粮食倒是够一家人的食用,却无法以此交足官府的赋税。

没有生意便赚不到钱,而没有钱就无法缴纳每年的赋税,傅海只得将家中值钱之物变卖后交足了今年的税银。

可是,这并非是长久之际,如果再寻不到商铺,不能将每年的税银赚出来,那一家人吃饭都要成问题了。

傅海知道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应该就是高逊在背后捣鬼,可他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像有的邻里家中有子弟在武威军中从伍,有所依仗。傅家只是一介平民,坐着小本生意,有了冤屈也无人给出头。

另外,傅海不想女儿给高逊做小妾,更不想让年弱的烟儿到高逊的府中受气。故此,无可奈何的他生了一场大病,人也一直都躺在家中。

李峻听着老妇人的讲述,并没有发雷霆之怒,只是沉着脸色,不住地点头。

“阿婆,我将你们从荥阳带过来,就是想让你们能安稳的过日子,不受人家的欺负。”李峻摇了摇头,扶着老人的手臂,歉意地笑道:“是我失察了,是我这个梁州刺史没做好呀!”

听到李峻如此说,老妇人赶忙摇头,哽咽道:“这事情与大将军何干?也是民妇多嘴了,大将军千万不要如此说呀!”

这时,郭诵与刘沈从远处走来。

郭诵边走边对刘沈说道:“你看看,我说什么,他一定在和人家聊家常呢,咱们还在下边傻等。”

李峻先是冲着郭刘二人招了招手,随后让傅氏的孙儿傅伦搬来一张长凳,让老妇人坐下。

“正好,你们武都郡的太守来了,咱们武威军的副帅也在。”李峻望着围在自己身边的百姓,口中笑道:“我想呀,老傅家的事情不是个例子,你们大家应该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咱们今日就好好说一说,我替你们做主。”

此刻,郭诵与刘沈已经来至近前,二人听李峻如此说,不由地一怔,相互对视了一眼,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然而,当刘沈听完李峻简单的重述后,气得握紧了拳头,转头对身后得随从高声道:“去,去把高家父子给我绑过来,我倒要看看他们有什么依仗敢在梁州无法无天。”

刘沈的为人正直,忠义,最看不惯的事情便是仗势欺人,这也是让李峻最为欣赏之处。

另外,高承是刘沈的部下,而事情又发生在他的辖区内,这让刘沈觉得很气恼。

他感觉自己多年来从政为民的努力都白费了,更是怕李峻由此生出误会,认为武都郡成为了他刘沈的专权之地。

“欸... ”李峻摆手叫住了想要离去的军卒,对刘沈笑道:“道真兄,不可仅凭一方之言便要定府衙官员的罪,这不妥当。”

刘沈愤恨道:“这事必定是那高逊在背后使坏,错不了。”

“刘郡守的话也不假,但这件事情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李峻点头赞同,继续道:“什么问题呢?那就是为官之人该怎样爱民?又该由谁来监督各级的官府之人?这也就牵涉到百姓被官府之人欺压后,如何才能保护他们?”

李峻环顾了一下身边的众人,笑了笑,继续道:“咱们武威军在战阵上拼杀,为的就是能让身后的百姓过得安稳,不受外人欺负,可若是咱们自己的官员在欺负百姓,那将士们的拼命又是为什么呢?”

“民怨,很可怕的。”李峻望着郭诵与刘沈,感慨道:“眼下,多地的叛乱都是因为民怨积深所造成,假若我们不早些化解百姓心中的怨恨,这股怨恨会越积越多,终有一天会爆发,会将咱们所有的努力化为乌有,再也不会相信武威军,不相信梁州府。”

其实,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武都郡常有发生,在梁州的其他郡县亦是不少,但在这个能活下来便是不易的乱世中,没有人会去在意这些,受到欺压的百姓更多也只能是默默地承受。

另外,与其他的州郡相比,梁州百姓的生存环境已经是最为安定之所,即便是盛世王朝,如此这般的事情又哪里会少呢?所以,大家也都并未放在心上。

此刻,听到李峻竟然说得这样严重,在场的百姓们都纷纷摇头摆手,皆是否定李峻的说法,都说从未对官府与大将军有过半分的怨恨。

李峻见状,对刘沈笑道:“道真兄,你看看,咱们的努力还是有成效的,却也是不够呀!”

刘沈点头道:“大将军说得极是,属下必定要严查郡内官员,绝不让郡内再有此等事情发生。”

“不,这不是你一个武都郡的事情,这是咱们整个梁州的事情。”

李峻摆了摆手,转头望了一眼站在身侧的李秀,口中继续道:“我要组建督府,司督察官员操守之事,同时也给百姓一个告官之所。”

其实,对于官员欺压百姓之事,历朝都有着相应的制度来监察与惩治。

战国时期,管仲曾在齐国创造了“问事”制度,汉武帝则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每州设监察刺史,其职责中的“违法征科、行政冤滥”主要针对的就是官员侵害百姓权益的问题,而本朝亦是有“登闻鼓”制度,成为了百姓直诉官员的主要方式。

然而,这些制度都是朝廷法制,可如今天下打乱,天子都不知该逃向何处,又哪里会有官员再遵守这些法制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