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一卷:执花仗剑,春风妒少年 第一百零三章:排兵布阵

京都,洛阳城。

近段时间,李峻每天都在密切关注邺城方面的消息,影卫所刺探的情报不断地汇集到五营衙门。

通过所得情报的分析,李峻觉得邺城方面的应对很迅速,同时也对东海王司马越的贻误战机深感无奈。

李峻的确将消息通知了邺城,但已经故意压了一段时间。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让双方势均力敌,从而形成最大的消耗战。

不过,东海王这边是有计划在前的,人也早早到了兖州,却还是让人抢了先手。

更何况,司马乂与李峻已经提醒过司马越,让他留意并州的离石五部。

另外,对于洛阳城即将大军压境一事,司马越迟迟没有回应,李峻对此能猜出大概的原因。

此时,司马越已经无法抽调多余的兵力回援了,但这应该不是主要的原因。

李峻觉得司马越就是想让大军围城,借此消耗掉长沙王府的力量,让司马乂经此一役再也没有可用之兵。

再则,李峻对于刘渊统领匈奴兵的事深感不安,这是那段历史所存在的,在这里依旧没能改变。

或许,事情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所谓的变也只是在时间上有了不同。

又或许,那些真正改变的只是些无关紧要的人与事。

府衙内,李峻站在平铺的行军图前,将一枚五铢钱压在了兖州离狐县上。

苟晞的兵马被挡在了离狐,他的步兵完全被羯胡骑兵所压制,根本无法向濮阳靠近。

此刻,李峻望着那枚铜钱,脑中却在思考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这场权利的争夺中,究竟谁的输赢才对自己最有利呢?

如果要守洛阳城,李峻必定会与司马颖的大军交锋,这就注定了两人间的水火不容。

如果不守呢?把洛阳城交给司马颖呢?

对此,李峻自嘲地笑了笑。他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也不想那样做。

最终,李峻还是觉得东海王司马越不能败,因为那将会百害而无一利。

“杜麟,你让人把这封书信即刻送到荥阳,一定要交到郭督护的手上。”

李峻要派荥阳军增援苟晞,决定帮司马越破局。只要让兖州这枚棋子动起来,并州就能活过来。

羯胡骑兵凶悍,但李峻觉得荥阳军骑也不是孬种,该让李瑰的铁骑动一动了。

杜麟接过李峻递来的信,随口说道:“将军,宋姑娘已经搬过去了。”

“哦,我知道了。”李峻应了一句。

近来的战局纷乱,李峻无暇顾及其他,一时间竟忘了宋袆的事。

“你找时间帮宋姑娘备些粮食,咱们这边也快开战了,届时城中的粮食会被控制。不提前存点,会有麻烦的。”

对于宋袆,李峻能给予的帮助也只有诸如此类的一些琐事。

至于其他的,李峻没有时间去想,也不愿去想那些既烧脑又虚身子的事情。

李峻所思虑的没错,事实也的确如此。

虽然邺城方面与司马越混战在了一起,但司马颖攻打洛阳的决定并没有因此而耽搁,由陆机率领的十万大军已经浩浩荡荡地过了朝歌,直逼洛阳城。

与此同时,居于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隅为了策应邺城,命振武将军张方领七万精兵出函谷关,欲同陆机所率的十万邺城军会合,齐力攻下洛阳城。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七万大军,除了不知情的贫民百姓依旧如常外,洛阳城中的大小官员都处在了极度的惊惧中。

就连高高在上,似若泥胎的晋天子司马衷也慌乱得不知所措。

对于这种情况,长沙王府做过预想,但现实也委实超过了当初的预测。

故此,司马乂奏请天子诏后,以太尉的身份全面接管了洛阳城,同时又将城中十三岁以上的男丁全部应征入伍,扩大洛阳守军的力量,以此来抵御外敌。

另外,两封加盖了天子玉玺的诏书被即刻送往了雍州与冀州。

司马乂命刘沈督雍州七郡兵马,与河内郡太守裴整一同征讨河间王司马隅。

同时,他又命冀州真定的王舆为常山郡太守,让其领兵攻打邺城,以解东海王司马越的困局。

外围的事情安排妥当后,司马乂决定将邺城这十万大军作为首要的应对。

李峻领中护军守东城,自然将直面陆机所率的十万邺城军。

为了确保李峻这一线的作战万无一失,司马乂安排司州主簿祖逖做居中协调,命黄门郎潘滔领五千禁军守护皇城。他自己则亲自来到东城,坐镇于五营衙门。

“从他们行军的路线来看,陆机是想要将军阵布作疏落的棋盘形。十万人的兵力啊!为何会摆下如此的阵型呢?”

五营衙门内,司马乂望着眼前被李峻勾画的行军图,对陆机的做法深感不解。

“是呀,他们各部的距离过宽,相互间无法照应呀。

长沙王府典卫刘佑看着行军图,心中大概估算了一下路程,亦是感到疑惑不已。

“我猜...可能有两个原因。”

李峻将一封密信递给司马乂,继续道:“信上说陆机在军中势弱,根本无法统御下面的诸将。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无奈地如此布阵。”

司马乂看着手中的密函,随着李峻的话点了一下头。

“这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的破绽,陆机不可能对此置之不顾,他很可能想利用这个破绽让我们上当。”

李峻说着,将一枚五铢钱放在了图上偃师的位置,又将两枚五铢钱分别放在了偃师两侧的巩县与延寿。

“假若我们攻击偃师,他可以利用兵力的优势进行两翼夹击,将我们困死在这三处组成的大包围圈中。”

李峻的手指在偃师、巩县与延寿三处比划了一个圆圈。

“他们的兵力大过咱们,只要有三方能合围成功,他们剩下的兵力就会陆地续赶过来,一同吃掉咱们。”

司马乂听着李峻的分析,又看了看行军图上的标识,很是赞同地点了点头。

司马乂略做思忖,开口道:“世回说的这种可能性很大,咱们的兵力有限,在无兵增援的情况下,一旦被围就很难脱身了。”

王瑚郁闷道:“那也不能就这么看着他们攻到城下吧?如此岂不是太被动了?”

司马乂摇头道:“坐以待毙是不可能的,既然他们有这个破绽,咱们就利用好它。”

“明公说得没错。”

李峻接话道:“咱们初期可以先寻找机会偷袭,两队一攻一防地配合,快进快出,绝不恋战,在他们合围之前撤出包围圈。”

战术分析与运用是李峻的强项,即便那是后世的军事经验,放在当下也依旧适用。

司马乂了解过原主李峻的过往,他一直都觉得李峻是个有些谋略的悍将。

然而,经过后来的一系列接触与观察,司马乂否定了原来的看法,觉得自己对李峻的定义有很大的偏差。

李峻并非是有些谋略,也并非是暴戾悍勇之人。

当下的这些情报皆由李峻获得,几乎囊括了邺城军的每一步动向,就连长沙王府的密探都无法知晓得如此详细。

眼前的这一张张行军图都来自于李峻,图中细致到每个山陵,每条河流都标识清楚,甚至连河流的大致宽度都有所记录,司马乂没有这样的與图。

大的谋划暂且不说,司马乂仅凭这些细节就觉得李峻是个用兵的能人。

另外,为兵为将者,杀戮是常事,司马乂本身就是个杀伐果断的人。

若是将妇人之仁用于战阵之上,被杀就成了必然,慈不掌兵便是如此。

司马乂知晓李峻善战,但他却发现李峻并非是个冷血的人。

司马乂让人去过坪乡,也让人到荥阳探访过。在他看来,李峻的一些作为简直就是个宅心仁厚的君子,体恤贫苦的好官。

这样的人虽也有无情之时,但与冷血却毫不相干。

洛阳城内有多少这样的朝官呢?洛阳城外又能有几个如此的将军呢?

当下,长沙王司马乂对李峻不存任何的疑心。

他决定在此役后要重用李峻,让李峻辅佐他来平定这个即将崩塌的王朝。

“世回,晋阳城与濮阳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司马乂知晓东海王的征讨大军陷入了困境,这原本也是在计划当中,但他没想到一开局便会如此,这让整个计划处于不利的状况。

东边战事的情报多数来自于荥阳,司马乂也只有依靠李峻才能详细了解那边的战况。

“不太乐观,东海王的几路兵马都被缠住了,属下已经通知荥阳兵骑驰援苟晞了。”

苟晞心向长沙王府,对其救援本无异议,但李峻还是解释道:“明公,东海王延误了战机才会如此,但他不能败。”

李峻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司马乂也清楚东海王不能败的原因。

如果全部的压力都逼向洛阳,司马乂抗不住,洛阳城也根本守不住。

司马乂点头道:“本王明白这其中的利害,我已经让常山王舆领兵攻击邺城了,希望能缓解并州的压力。”

李峻知晓司马乂在各处都隐藏了一些兵力,能在此时调动这些力量,足可见司马乂也是在做最紧要的一搏。

“明公,邺城的右路军已经临近孟县,咱们的水军也在大河上布置妥当。属下觉得应该在孟津一线做一次阻击,杀一杀那些人的锐气。”

想将邺城的右路军拦在河阳,仅凭荥阳的水军是无法办到,李峻不会固执到赔上自己的全部水军。

邺城右路军入孟津是个必然,如何应对才是关键。

司马乂赞同李峻的提议,他知道眼下洛阳城的兵力根本守不住河桥,就算毁了河桥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多思虑一下迎敌的策略。

司马乂研究了一番與图,抬头对李峻道:“世回,你到孟津去打这阻击,如何?”

这并非是考较李峻的用兵,当下的司马乂哪里会有这样的心思?他是将首战的胜利寄望于李峻,也相信李峻有这个能力。

李峻毫不迟疑地应道:“没问题,世回愿打这头阵。”

“好...”

司马乂见李峻回答得干脆,心中也是高兴,随即说道:“世回,你领五千中军,本王再让宋洪与王瑚各领两千兵马助你,如何?”

给李峻近万的精兵,这已经是司马乂能做到的最大支持了。

“多谢明公。”李峻起身领命。

这九千兵马并非是散兵游勇,而是城中真正的精兵。

如此的精兵强将本就不多,剩下的既要守城,还要随时增援宜阳的皇甫商与缑氏的上官祀,司马乂的这一决定实属不易。

既然战事即将开始,同是热血之年的司马乂也并非是懦弱之辈。在与李峻推演了一番奇袭之策后,他决定领兵至缑氏县。

司马乂要同上官祀一起迎击邺城的左路军,期望左右两边都能打出胜绩,以此来增强将士们守城的信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