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六章 晋定公 第41节 社稷无常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十六章 晋定公 第41节 社稷无常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这样,赵无恤正式成了赵氏家族的嗣子。但有不少史料称其为太子,笔者认为,这个时候把赵无恤称为太子,是不严谨的。

太子,是春秋时期天子继承人的正式封号,这个天子继承人有时可以称世子,意思为世袭王位的人。到后来秦朝建立后,因秦始皇为皇帝,所以其继承人便叫皇太子。因为有了比王更大的领导,所以太子便成了皇帝继承人的专用封号。

世子,是春秋时期诸侯继承人的正式称谓,仅仅是称谓,不是封号。前面讲过,春秋时期天子的继承人也可以称世子,但到了秦朝设立皇帝后,天子的继承人专用了太子。那世子便成了诸王诸侯嗣子的称谓,尤其是明清时期,世子只用于亲王嗣子的称谓。

嗣子,则是一个家族宗主的继承人称谓。赵无恤虽然是强大的晋国赵氏家族宗主继承人,但此时他的家族并未封王,连诸侯都不是,故只能叫嗣子,而不是世子,更不是什么太子。

但有的历史遗迹却误导了我们,比如太子井。

河北邢台有一个叫太子井的村,据说是赵无恤为太子时,此地是他的封地。有一次,赵无恤在自己的领地行猎,到了人因马乏时,渴了却找不到水。

赵无恤只好仰天长叹,叹了什么呢?他长叹自己贵为堂堂太子,居然受困于渴,难道这是上天故意磨难于自己?

上天貌似听到了赵无恤的这声长叹,于是赵无恤长叹一阵后,突然风云突变,乌云滚滚而聚,紧接着电闪雷鸣,然后是暴雨如注。赵无恤大喜,众随从更是惊喜交加,大家喝足了水,便齐赞太子处处得天之助,真乃神人也。

老百姓把这事传得神乎其神,由于此地长年缺水,故百姓便前来祈求太子为民赐水。赵无恤取来弓箭,向着干涸的河滩射了一箭,告诉百姓,箭落处即有水。当地民众就在赵无悔恤所射之箭落处挖井,传说这口井挖了好几年,终于掘得一眼每天可以起水数十担的大井,解决了当地百姓之缺水问题。

为感念赵无恤之恩德,人们把这口井称为太子井。这便是邢台太子井的传说,有机会,一定得去一趟太子村看看。

当然,我们还是得说,那个时候的赵无恤,只是赵氏家族的嗣子,而非什么太子。

解决了嗣子问题,赵鞅还得为赵无恤备足今后赵氏家族可用的人材。此时,赵氏家族有哪些史料留名的良材呢?

赵氏家臣中,史料留名的有董安于、周舍、阳虎、扁鹊、尹铎、傅便、邮无恤、史黯、窦隼、姑布子卿、蒯聩等。现在,董安于牺牲了,牌位被供于赵氏宗庙。蒯聩回卫国当国君了,已经不再属于赵氏家臣了。

周舍、阳虎、扁鹊、尹铎、姑布子卿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傅便、邮无恤都已经在铁丘之战中出过风头了,现在,我们再讲讲史黯。鸣犊

史黯,生卒年不详,晋国大夫,任太史,蔡氏,名墨,字黯,故又称蔡墨、蔡史墨或史墨。史黯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擅长天文星象、五行术数与筮占,通晓各诸侯国内政。

史黯虽然投身赵氏家族,甘愿为赵氏家臣,但由于他知识渊博,深得赵鞅信任和敬重。鲁国国君鲁昭公被鲁国三桓中的季氏赶出鲁国,后来流亡死于他乡,赵鞅曾经问史黯:

“季氏赶走他的国君,这本来是很不对的一件事。结果,鲁国的百姓居然认同此事,对季氏更加顺服,连列国诸侯都认可季氏。想不到,堂堂一国之君被臣子驱逐,亡于他乡,令人唏嘘啊。难道,季氏这样做,不需要得到惩罚吗?”

史黯对赵鞅道说:“事物的存在有的成双,如身体有左右,各有配偶;有的成三,如天有三辰;有的成五,如地有五行;有的有陪贰,如王有公侯,诸侯有卿。

季氏奉天意而长期辅佐鲁侯,百姓之所以顺服季氏,是因为鲁国的国君世代放纵安逸,而季氏世代勤恳,百姓眼里已经忘记国君,转而敬重季氏。所以鲁国国君死在国外,没有谁会同情怜惜。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山可成谷,谷可成山。王之后裔可成平民,平民亦一定可成王。”

这是什么思想?这便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春秋时期,主流思想便是王侯将相须有种,你诸侯再强,也要尊王;你卿大夫再强,也要奉君令。天子也好,诸侯也好,卿大夫也好,都要按这个道理来行事。

史黯却**裸告诉赵鞅:古代尧舜禹这样伟大的三王,如今其后裔大多成为平民了,所以没有固定的王,那也就没有固定的诸侯!现在的天下属于姓姬的周天子,但原本的天下属于姓子的商天子,商天子之前,则是姓姒的夏王朝!

既然如此,现在的晋国,是姬姓的,但“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谁能保证晋国会一直存在下去呢?

赵鞅听得是热血沸腾,史默的思想,就这样挑动了赵氏家族这位文治武功的当代宗主的神经!这正是赵鞅需要的思想!也许,有朝一日,赵氏可以取代晋国,成为一方诸侯!

如果说,是赵无恤创建了战国七雄的赵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正是因为他的父亲赵鞅赵简子很早便启蒙了一个建立自己赵国的思想呢?

也许,为了让自己的子孙能够建立起一个赵国,所以赵鞅才会不安现状,从至少两代的长远战略考虑出发,先是倾其家族全部力量,筑城晋阳,将晋阳建设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军事重镇。

然后便是集权赵氏家族,当别宗邯郸氏对赵氏大宗有些许不满时,便行雷霆之力,斩杀其族长赵午。接下来便是强力抗拒当时晋国最强大的两大家族的压制,在战斗中不断壮大赵氏家族的实力,并一举灭了中行氏、范氏!

最后便是破除宗法制规定,为自己的赵氏家族选择一位优秀的接班人,这便是赵鞅长期考察自己的儿子们,最终废立嗣子,将同样文韬武略的赵无恤从一介庶子提拔为赵氏嗣子!

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赵鞅能够做的已经够多了,为了赵氏家族,他几乎耗尽了心血。不,还不够,赵鞅还需要为自己的儿子建立起一个可靠能用的人材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