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六章 晋定公 第36节 赵鞅伐卫(下)

赵鞅哪里知道卫庄公这个心思?信送出去又过了好些天了,卫侯始终不来晋国。

卫庄公更不知道,这一次他又被卫国人卖了。原来,赵鞅使者到卫国送上信后,早就有人偷偷来见使者,把卫庄公平时如何对晋国不尊、对赵鞅无礼等添油加醋般说了一通。

而且,这个有人居然正是卫国世子、卫庄公自己的儿子公子疾!公子疾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也想早点登上国君之位!

卫国真是无可救药了,起先是父亲为了小老婆赶走儿子,然后是另一个父亲挖空心思抢了儿子的国君之位,现在又是儿子千方百计搞死父亲欲得国君之位!

使者回报赵鞅,赵鞅终于火大了。看来,这个蒯聩就是一白眼狼啊。

晋国上军元帅、执政上卿赵鞅的火可不是随便发发的,他每发一次火,必然伴随着军事行动。公元前478年6月,赵鞅亲率晋国讨伐卫国。

齐国本就一直在堤防着晋国,始终关注着晋国动向。本来齐国人非常郁闷,因为近二十年来最铁杆的盟友卫国貌似要倒向晋国了,结果发现晋国要讨伐卫国了,那还等什么?赶快去救卫国啊。

卫庄公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于是,齐卫再次联手,共同对抗赵鞅亲率的晋军。双方对峙,晋军有一战车冲出阵向齐卫联军致师。

我们讲了很多致师的场景,即单车挑战,春秋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还有单车挑战的,这也算是奇了怪了。致师属于战争礼仪,具体是单车冲向敌阵,以俘虏敌人或者杀死敌人为手段,展示英勇,壮己方士气,灭敌方威风。

赵鞅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按理你亲自率军前去讨伐卫国,讲究快去快回,如果军事实力超越对方,那便开战就是。

但赵鞅既然同意晋军有将士主动前去挑战,那说明两点:第一,赵鞅一开始并不是想真正与卫国交战,他只是出兵吓唬吓唬卫国人,毕竟自己辛辛苦苦扶持了卫国国君,是希望卫国成为晋国的铁杆跟班小兄弟的。

第二,赵鞅根本没料到,这个时候的齐国居然会来救卫国。要知道,齐吴艾陵一役,齐军损失惨重,至少损失了十万兵马,千辆战车啊。但没想到,齐国在短期内又喘过气来了,而且迅速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至少超过了赵鞅对齐军军力估计的军队规模。

对于卫庄公,赵鞅是非常清楚的,知道这是一员将才,打起仗来不要命的那类。此时,对方的军队数量要超过晋军,而且晋军出师并非完全有名,这仗不好打啊。

不好打的仗,赵鞅一生中不知碰到多少了,那就提升士气吧。要提升士气,致师是其中一个办法。

但令赵鞅尴尬的是,前去致师的将军居然致师失败,被齐军当场给俘虏了!

再说齐卫联军,齐军统帅是战死艾陵战场的前齐国上卿国书之子国观,以及田氏家族的田瓘,即齐国执政上卿田恒的哥哥。卫军统帅是卫庄公。

这三人分析了一下形势,也认为虽然看上去齐卫联军的将士要比晋军多一些,但卫庄公的将士到底有多少是真心听卫庄公的不得而知。

至于齐军,嘿嘿,人数是有了,但那大多数是刚征召来的新兵,齐国最会打仗的那些老兵勇士,基本牺牲在了与吴国的那场艾陵之役了。

再说赵鞅,那可是全世界最厉害的军事统帅之一,谁曾听说赵鞅率军打仗失败过?中行氏、范氏、邯郸氏那么强大的势力,都干不过赵鞅。齐国、卫国、郑国、鲁国、宋国、曹国、邾国等等组成的那么强大的反晋联军,都被赵鞅干趴下了。

这个世界上,谁敢与赵鞅亲率的晋军真刀真枪干一架?

哈哈,别看晋军与齐卫联军对峙着,但谁都不想真正打这一仗!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开演了:田瓘令人把本已五花大绑装入囚车的晋国致师的那位勇士请下囚车,换上勇士原本的衣服,将其盔甲还给他,亲自接见了他:

“齐国上卿国子命令我,不要怕了你们晋军,我不敢抗命,所以俘虏了你。但是,现在两军是这样一个状态,看起来大家都不愿继续打下去,所以根本不需要您这样的勇士前来致师。既然如此,那就请您回去吧。如果真要打,那就直接开打就是。”

那位因为当了俘虏而史官不耻记录其名字的晋国勇士回报赵鞅,赵鞅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好吧,既然如此,那大家就休兵罢战吧。

就这样,一场大战,只表演了一场致师被俘又被放后,剧终落幕!

但是,赵鞅会就此罢手么?赵鞅是什么人,大家都清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他对卫庄公从失望变成了仇恨,原来的兄弟既然成了仇敌,那有仇不报非男人也。公元前478年10月,赵鞅完成了对卫国的军事准备,再将率领屯于邯郸的晋国重兵讨伐卫国。

这一次,赵鞅是一鼓作气,根本不待齐军再来救援,直扑卫国都城楚丘,一举攻破了楚丘外城。卫国人的目的也达到了,什么目的?搞死卫庄公啊。

于是,卫国再一次上演了驱逐国君的大戏,卫庄公蒯聩被驱逐出境!蒯聩在极度郁闷下逃亡去了齐国。

在赵鞅的主导下,卫国人立了亲晋的公孙师般为卫国国君,与卫国订立了盟约后,撤军回国。

但是蒯聩也不是吃素的,过了不久,见晋军走了,居然率亲信杀回卫国。卫国刚即位的国君公孙师般哪里干得过蒯聩,就一个字,逃。于是,卫庄公蒯聩又复辟了。

这下卫国人火大了,看来,卫国就是因为你蒯聩而战乱不止,既然如此,那要留你何用?结果,卫国人搞了一场政变,直接杀死了卫庄公!然后,再把逃走的公孙师般找回来担任卫国国君。

但是齐国人不干了,你卫国这样搞来搞去,就是要亲晋啊,那可不符合咱大齐国的国家利益。于是,齐国出来干涉卫国内政了,可怜的卫国国君公孙师般一会儿被拥立上位,一会儿被迫逃亡,然后再次被请回来当国君,最后是再次被赶下台!

这叫什么?这叫权力斗争中被摆在最前面的炮灰!

齐国人拥立了亲齐派的一个叫公子起的公室子弟当卫国国君。但这个公子起也是一把炮灰,亲晋派的卫国大臣再次发动政变,把卫侯公子起赶跑了!

在这场眼花缭乱的卫国国君更迭中,最后胜出的是齐庄公的儿子、前卫国国君卫出公,他前几年被自己的父亲齐庄公蒯聩赶走,一直流亡在齐国。现在机会来了,卫国搞成一团糟,连国君都没人当了,那自己这位前国君还是出来担当担当吧。

于是,公元前477年,卫国国君换成了卫出公。需要说明的是,卫出公是亲齐派。

这意味着,赵鞅苦心经营的卫国局势,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赵鞅很无奈,但他也实在没有精力再去管卫国了。随他去吧,反正卫国也没什么花头,弱得要爆炸的那种类型,经营卫国,说到底只是面子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