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六章 晋定公 第35节 赵鞅伐卫(上)

形势一直在变,比如卫国的形势。卫国参加齐国的反晋运动失败后,遭到了赵鞅主政的晋国连续打击,卫国人开始不团结起来,至少有一部分人因此而对当政者愤愤不平。

蒯聩一直在等机会,也一直在组织自己在卫国的势力。他的势力中,有一个女人,就是自己的姐姐伯姬。伯姬嫁给了卫国执政大夫孔圉,并且为孔圉生了儿子孔悝。

这本来很正常,但不正常的人来了,那便是孔氏家臣浑良夫。这个叫浑良夫的,与南子的情人公子朝一样,是一位大帅哥,吸引了蒯聩的姐姐伯姬。两人因为好上了。

如果说,孔圉在世时,两人还只能是露水鸳鸯。那孔圉去世后,两人的激情难道还要暗搓搓么?但如果公开化了,那孔悝作为卫国的执政大臣,能答应么?唉,又是这档子事。

至少伯姬是急切起来,她想了想,想到了自己亲爱的弟弟蒯聩。如果自己能够帮助弟弟回国即位为国君,那自己这丁点要个男人的要求,弟弟肯定答应。

这便是蒯聩的机会来了。公元前481年初,浑良夫与伯姬密谋后,浑良夫偷偷去见了蒯聩。蒯聩一听姐姐愿意帮助自己回国即位,大喜过望,当场便对浑良夫表示:“如果能让我回国即位,姐姐有什么要求,我一定答应。至于你,姐夫,封大夫,免死三回!”

好家伙,当场便叫起了姐夫。两人又商议了具体细节,然后,蒯聩与浑良夫偷偷潜入卫国。天蒙蒙暗下来时,两人男扮女装,混入孔府。

伯姬早就作好了准备,让两人穿上甲衣,此外还有三个亲信,人人均甲盔在身,手持戈矛。做什么?搞定卫国执政大臣孔悝。

孔悝哪里会想到自己的母亲会对自己下手?当然,伯姬、蒯聩只是劫持了孔悝,具体过程我们也不讲了,史料记载,孔悝刚上厕所回来,便被人拿下了。

接下来便简单了,孔悝无奈,只好与蒯聩等人登上孔府高台进行盟誓,然后,孔悝被迫召集卫国众臣,宣布卫国国君更替一事。

卫国人哪里敢反对?不敢反对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执政大臣孔悝把大家召起来宣布一下,大家必须听他的,而是此时的赵鞅已经率军进逼到卫国。显然,赵鞅为了报答蒯聩在铁丘之役中的英勇作战,武力干涉卫国内政。

卫国在内外交困下,还能有什么办法?于是,蒯聩就夺回了君位,现任国君卫出公只好狼狈逃向齐国。

当然,这个过程非常惨烈,这里涉及到孔子的一位得意弟子子路英勇战死。这些,我们在这里便不多讲了。

反正,蒯聩如愿当上了卫国国君,即卫庄公。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个卫庄公已经是卫国历史上第二个卫庄公了。

那赵鞅高兴吗?当然高兴了,至少现在卫国是相当于晋国的小跟班了,甚至可以说是赵氏家族的小跟班。为此,赵鞅专门派人去了周王室,替卫庄公重新夺回君位一事作了汇报,为卫庄公觐见天子周敬王并获得承认铺平了道路。

可以说,为蒯聩登上卫国国君之位,赵鞅也算是尽心尽力了,有仇必报,对范氏、中行氏、邯郸氏等那是寒冬般的冷漠,甚至对害死董安于的梁婴父也是痛下杀手。

有恩也必报,对为他而献身的董安于,赵鞅将其牌位供奉于宗庙,要求赵氏子孙世代祭祀。对于取得铁丘之役起了关键作用的蒯聩,赵鞅花了近十年时间,不断打击卫国,最后一举助蒯聩登上卫国国君之位。

赵鞅言出必行,践行有信,快意恩仇,文韬武略,使他的身边聚集了不少人材。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董安于、周舍、阳虎、扁鹊、尹铎、傅便、邮无正、史黯、窦隼、姑布子卿、蒯聩等。现在董安于已经去世了,蒯聩也回到了自己的卫国。

助蒯聩一举成功即卫国国君之位,这令赵鞅非常满意,非常高兴。但赵鞅高兴得太早了,因为形势一直在变,卫国的形势变得尤其令人目不暇接。

卫庄公即位后,原本我们心目中那位文武双全极富英雄气概的形象貌似变了,他没能从赵鞅那里学来治国理政的本事,甚至连好好用人的本事也没学来。他做了什么?清算!

史料记载,卫庄公认为卫国的大部分朝臣都是不忠于他的,心里便有意除掉一批卫国大夫。但他又是一个大嘴巴,心中所想便随意说了出来,结果整个卫国人心惶惶。于是,不少人蠢蠢欲动,准备再次驱逐卫庄公。

卫庄公这才知道自己在卫国根本是根基不稳,令他头疼的是,卫国人因为这些年持续与晋国交恶,普遍对晋国没有好感,这使得卫庄公为了在卫国站稳脚跟,不得不做出一些迎合卫国人的事来。

这便是赵鞅没有注意到的卫国形势的变化,对赵鞅来讲,真正变化的,正是蒯聩本人。按理来说,蒯聩登上卫国国君之位,理应来朝见晋国,一方面晋国是中原诸侯联盟盟主,虽然经历了齐国组织的反晋联盟一事,但黄池之会后,晋国仍旧夺回了盟主之位。作为盟主,卫国当然要来朝见晋国。

另一方面,赵鞅始终认为,你蒯聩在卫国是堂堂卫侯,但在我赵鞅眼里,至少曾经是家臣。我帮了你大忙,助你夺回国君之位,在天子面前也说了你的好话,让天子承认了你当上卫国国君的合法性,你也得来感谢感谢我啊。

但赵鞅等了大半年,卫庄公就是不赴晋国。赵鞅有些怏怏不乐,干脆写了一封信给卫庄公。卫庄公打开一看,信是这样写的:

“曾经,卫侯您在晋国时,是当时卫国的世子,也是志父的家臣。如今,卫侯您已经是卫国的国君了,志父只好邀请卫侯您赴晋国朝见寡君。否则的话,寡君会认为卫侯您是受志父的命令,不来晋国朝见,这样让志父实在很为难啊。”

卫庄公叹了口气,赵鞅的信说得是有理有节,他也很后悔,为什么不早点去一趟晋国。如果早点去,那一切都没有问题。但是,都大半年没去了,赵鞅看来是有些不高兴了。

但是晋国人一向又很霸道,动不动便是扣留别国的使臣,甚至国君,万一自己这一次去晋国,被扣留就完蛋了。

想来想去,卫庄公下了决心:不去。

是的,卫庄公不想冒这个险。此去晋国,至少有两个隐患,一个是被晋国人扣留的隐患;另一个是自己一走,国内变天的隐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