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六章 晋定公 第10节 赵鞅败卫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十六章 晋定公 第10节 赵鞅败卫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公元前501年秋冬的这次齐国伐晋,卫军果断出击,有效牵制了晋军主力,使齐军在打响反晋第一枪取得初步胜利后,总体顺利撤退,未遭受重大损失。

齐国对卫国非常感激,齐景公大手一挥,大方地将齐卫交界的禚邑、媚邑、杏邑三座城邑送给了卫国,两国同盟更加巩固。

但是,卫国受到了来自晋国的极大压力。过了年,即公元前500年,赵鞅亲率晋军讨伐卫国,大军进扑卫国都城帝丘,将帝丘围了个水泄不通。

去年因丢掉邯郸西北重镇寒氏的邯郸氏赵午,此时是卯足了劲,仅率七十个亲随步兵攻打帝丘西门。卫灵公大怒,命人打开城门与赵午交战。

赵午丝毫不惧,邯郸氏七十勇士就在西门与卫军激战一番,卫军居然被杀了个人仰马翻,数名士兵战死。只好退进城里,闭门不出。

涉佗听说后,不由兴起,他对部下道:“赵大夫也算是咱晋国的勇士了,不过,如果我前去的话,卫人肯定吓得尿裤子,连开门一战都不敢。谁敢跟我一道,展示咱大晋的勇士风范?”

晋国的勇士还真不少,人人都要跟着涉佗去亮一把风采。涉佗就点了七十人,又一支晋军七十勇士组成了。第二天一清早,这七十人跟着涉佗在帝丘西门外叫阵,卫军果然不敢出战!

七十勇士就在帝丘西门耀武扬威了一番,最后搞了一个摆拍:七十人,以涉佗为中心站立在西门正中央,左右各两排勇士,直挺挺站立着!

史料居然记录了这样的战场风景线!读来真是令人喷茶。

但卫灵公就一个态度:守着城池不出战,看你晋国佬能怎么样。

卫灵公的守城也颇有章法,对于邯郸氏的军队,他命令只要盯着他们就行,别浪费了箭矢,反正这些家伙就是一些搞搞显摆的,所以西门只留了丁点兵力。随便你来多少支七十人勇士队,靠显摆是攻不进城的。

卫军的主力主要摆在赵鞅亲自率领的主攻方面,即北门。

赵鞅亲自擂鼓,命令将士们全力攻城。但令赵鞅沮丧的是,貌似除了邯郸氏那两队七十勇士外,自己赵氏大宗的子弟兵却不怎么出力。只要城头上箭矢如雨般射来,将士们就全线退至安全线以外。

赵鞅急道:“难道咱赵家军就没了斗志了吗?”

一个叫烛过的将军过来冲着赵鞅就大声道:“元帅错矣,只有不会率军的将军,没有不会打仗的士兵!

同样都是晋国勇士,先君献公时,率领他们可以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取得十二场战役的大捷。但到了先君惠公时,却被秦人击溃于韩原,秦军迫近离绛都十七里处。先君文公即位后,同样率领这些勇士,伐卫伐曹皆取得胜利,城濮一战大败楚军,称霸中原。

元帅,您看您自己,举着盾牌却站在箭矢不能至的地方,却让将士们去身迎箭矢,将士们哪里的斗志如何激发?”

赵鞅听后满面羞惭,他丢弃盾牌,将战车开至城上箭矢可射到的地方,再次击鼓催兵。将士们一看主帅如此奋不顾身,士气顿时高涨起来,攻城声势浩大。

卫灵公终于泄气了,难道要亡国了?他站在城头大声叫道:“元帅,能谈谈么?”

赵鞅见一时也无法攻下帝丘,对方提出谈判,立即命令停止进攻,派出使者入城与卫灵公谈判。卫灵公提了一个条件:“那上次那俩家伙给宰了,寡人就听命于元帅。”

那俩家伙是谁?涉侬和成何!

啊?敢情你卫国叛晋是因为礼节问题?赵鞅终于弄清楚了,上次来结盟的晋使涉佗和成何是如何羞辱卫国人的。

赵鞅大怒:“去,将涉佗给带来!”

涉佗还在那里搞摆拍呢?赵鞅的亲卫走上前,架了他就走。史料记载,赵鞅斩杀涉佗。

早有亲信跑去将消息告知成何。成何正在邯郸城,听说赵鞅追究上次出使卫国之事,知道自己在晋国也玩完了,仓皇向北而逃,去了燕国。

见赵鞅处决了涉佗,逼走了成何,卫灵公与赵鞅的和谈也就可以进行了。结果是卫国认错认罚,从此奉晋国号令。双方盟誓后晋军撤退。

见赵鞅如此通情达理,卫灵公也挺感慨的。今后,如果真的要继续遵晋国为盟主,看来这位年轻的赵鞅值得攀附。那就送礼吧,但卫国穷,怎么办?那就送人吧。史料记载,卫灵公赠送赵鞅五百户人口。

赵鞅大喜,人口是当时最重要的资源,但此时赵鞅帅着晋军,总不能带着这些人走吧,于是就近交给邯郸的赵午:“那就麻烦叔叔暂时安置在邯郸,待晋阳建成后,就迁走这些人至晋阳。”

只是令赵鞅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五百户,导致了赵氏家族的又一场内部斗争,最终演化为晋国历史上一场最惨烈的权力斗争,赵氏家族再次差点被灭!

当然这些都是几年后的事,现在赵鞅要面对的是整个中原诸侯对晋国离心离德的问题。这都是范鞅当政时留下的一个烂摊子,现在却由赵鞅来收拾,赵鞅心中对范氏之愤恨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但令赵鞅始料不及的是,连鲁国都开始恨起了晋国。这一次,却是赵鞅自己惹出来的事。

原来,鲁国又发生了权力斗争。这些年来,鲁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一直没有停过。先前是季氏与前国君鲁昭公之间的矛盾,而三桓是一个利益统一体,最终引发整个三桓与国君之间的矛盾。

鲁昭公因此而寥落于晋、齐等国外,最终郁郁而终,至死都不得归鲁国。

对于鲁国人来讲,你三桓如此强势,可以将国君给整成那个惨状,那只要有机会,三桓的家臣中也可以来整治你三桓不是?

于是,一个叫阳虎的季孙氏家臣跳了出来,由于能力出众,被季孙氏推荐到朝廷为官,担任了执政大臣。

阳虎出自三桓,但却认为既然你三桓专权,那咱老阳也可以专权。权力斗争从原来的三桓与国君之间顿时演变为三桓与阳虎之间的斗争。斗争的最高形式便是互相攻伐,结果阳虎被击败了,逃到了齐国。

结果阳虎在齐国被齐景公抓了起来,,将他囚禁到齐国东部地区。谁料,阳虎却设计逃走了,逃走又被抓了回来,再一次逃走。

这次阳虎逃到了晋国,直接找到了赵鞅。

此时的赵鞅急需人材,对鲁国这位大牛人,赵鞅当然知道他的能耐,当时便录用了。

鲁国本就铁着心跟着晋国的,但齐国抓了阳虎,晋国却收留了阳虎,鲁国三桓终于对晋国失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