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35节 卫国危机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35节 卫国危机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武有条不紊地努力将他的世界和平梦给实现了,但这个时候,卫国出事了。

卫国是一个老牌传统姬姓中原诸侯,其祖上卫武公还曾做过周王朝的卿士。但卫武公以后,卫国便逐渐衰落了。晋国与卫国之间也是恩怨交织的,在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时,曾经流亡经过卫国,结果得到卫国人冷遇。晋文公出兵伐卫后,接下来借伐曹、救宋,并于城濮大败楚军,称雄江湖。

从此,卫国便彻底归顺了晋国,并且在晋国诸多小弟中,表现的是一个死心塌地奉晋国号令的中原诸侯,参加了任何一次由晋国主导的国际会盟,参加了任何一次由晋国组织的联合**,尤其是在晋国教训齐国的历次战役中,卫国都忠心地追随着晋国。

在卫国的对外政策中,能够始终对晋国忠心,这与执政大臣的执政理念是息息相关的。这个时候的卫国执政大臣,正是孙林父。孙林父坚定贯彻着追随晋国的路线,使卫国成为晋国的铁杆小弟,所以上百年来,卫国也得到了晋国强有力的保护,在国家发展中也获得了极大的利益。

对卫国这样的国家,晋国本来是很放心的,但不料卫国国内却出事了。出的事,也正是国内发生了政变。引发政变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执政大臣孙林父太强势了,自认为与晋国关系融洽是自己的功劳,所以也不把国君放在眼里。

卫国国君卫献公当然也不愿卫国就被你孙氏给掌控了,于是国君与执政大臣之间便起了冲突,冲突的结果却是卫献公失败了,被赶出了卫国。

卫献公无奈逃亡去了齐国,孙林父干脆就另立了一个国君,这便是卫殇公。这是公元前559年的事了。

卫国大夫们对孙林父是敢怒不敢言。卫国朝政由孙林父一手操持,当然也引发了内部矛盾,另外一位牛人宁喜最后与孙林父起了矛盾,他选择将卫献公给迎回国来。

宁喜跑到了齐国见了卫献公,卫献公对孙林父非常怨恨,他对宁喜说:“臣逐国君,孙氏太过分了。如果大夫你能够将孙林父给赶跑了,那以后寡人与大夫你共享卫国。一切国政,均交由大夫,寡人只管一个祭祀即可。”

孙林父赶跑了国君,另立新君,按理这是一种非法行径,是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晋国作为诸侯之长,应该出面主持公道。但这个时候,晋悼公正患着病,这事便拖了下来。

令卫献公郁闷的是,他被赶跑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558年,晋悼公居然病逝了。继位的晋平公又是一个小孩,大权全部被荀偃、范匄掌握着,其余的各卿大夫又非常低调。再加上,晋国当时重点要对付齐国,所以,卫国的事便被拖了下来。

被拖了下来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孙林父与范匄的私人关系非常好。孙林父正是凭借着自己在晋国公卿大夫中的良好关系,根本没把卫献公放在眼里。反而是那位本来便非法即位的卫殇公,在孙林父的强势执政下,坐实了卫国国君的宝座。

什么意思?那就是晋国承认了这位非正常途径即位的卫国国君卫殇公。这把尚在世的卫献公当什么了?卫献公对晋国很失望,当然最多只能是伤心失望,你现在都流亡去了齐国,还能做什么?能做的便是对孙林父的痛恨。

既然你晋国不顾什么江湖道义了,那寡人便亲自动手。在精心准备了十余年后,公元前547年,卫献公在大夫宁喜等人的帮助下,杀回卫国,一举干掉了卫殇公。

孙林父见势不妙,便逃亡去了自己的封地戚邑。孙林父知道,凭自己的这点族兵,根本不可能是已经复辟即位的卫献公所率的卫军对手。老谋深算的孙林父祭出了绝招:向晋国求援,条件是愿率孙氏全族及其封地戚邑归顺晋国。

晋平公一看,哟,天上掉大馅饼了,戚邑那可是世界闻名的重镇啊,有人来降自己还送了这么一大块肥沃的土地,这当然是好事了。

晋平公下令接收戚邑,交派军队驻扎。

赵武大惊,他知道这本是卫国家事,晋国老早就应该管管了。但作为诸侯之长的晋国,居然是以接受贿赂的形式管卫国这样的大事,实在不妥。但是国君已经下令了,他作为执政大臣,只能按照国君的意图办。于是,分派军队守戚邑。

卫献公也是气昏了头,国土居然被臣子送人了,你个孙林父,不把你灭了寡人不姓姬姓丫去。

卫献公举大军攻打戚邑,戚邑此时名义上是晋国国土,但那是刚接受了卫国大臣孙林父的贿赂得来的,赵武的派兵驻守,那也只是有限的一点兵力,更没想到卫国居然还举重兵来攻打。结果是戚邑被卫军攻破,负责守卫的晋军将领不幸战死。

不管如何,卫献公攻打已经属于晋国国土的戚邑,那是对晋国的极端无礼。赵武虽然不希望自己执政下的晋国靠这样的手段获得国土,但你卫国居然敢出兵惹我强晋,那是不能坐视的。

尤其是晋平公发怒了,这位自觉得可以在江湖上露露脸了的晋国国君自即位以来还没有多少表现机会,现在你卫国来惹事了,这还不赶快教训教训?公元前547年6月,在赵武主导下,以晋国为首的联合**于澶渊组成,大家盟誓后出兵讨伐卫国。

小小的卫国哪里是对手?很快联军一口气攻占了卫国的懿城,并将懿城赠给孙林父。卫献公慌了,他祭出的绝招便是投降求和,派出宁喜和北宫遗两位重臣去见晋平公。

结果晋平公再次重重收受了孙林父的贿赂后,命令将卫国的这两位大夫给关押收监,理由是宁喜弑君,这样的大逆不道必须处理。可怜了另外一位大夫北宫遗,哪里想到作为一国使者居然遭受关押坐牢之罪?

消息传到卫国,卫献公急了,他流亡国外十二年,好不容易回了国,最需要依靠的便是象宁喜、北宫遗这样的重臣,结果手头两大重臣被晋国人给抓了起来。

怎么办?卫献公也算是重情重义,他决定亲自赴晋国请罪。卫献公认为,不管如何,现在自己是卫国名正言顺的国君,国君出面做小,低头认错,主动请降,然后要求你晋国老大放了寡人的两名臣子,这点面子总是要给的。

但令全世界的诸侯目瞪口呆的是,晋平公抓人抓上瘾了,听说卫国国君卫献公又送上门来了,高兴万分:“给寡人抓了起来!要让各诸侯看看,敢跟寡人做对的,就是这个下场。”

赵武真的很郁闷,这位国君实在是胡闹啊。他想去劝谏,但他想了想,还是算了吧。因为他相信,自然会有人劝谏国君的,晋国有一大把贤人在,自己作为中军元帅,必须要让国君相信自己与国君是始终同心的。

赵武没想到的是,晋国的贤大夫们还没行动,春秋江湖对晋平公的胡作非为看不下去了。齐国国君齐景公、郑国国君郑简公相继亲自赴晋国,为卫献公求请。但是,令大家郁闷的是,这两位国君大道理小道理讲了一大通,晋平公就是不放人。

理由还是那个理由,这个卫侯,居然敢挑衅我晋国,这事必须要严肃处理。

是的,晋平公还没杀过任何一个诸侯,难道他想杀一个诸侯玩玩?大家都很担心。

终于,有一位叫张三的晋平公宠臣也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偷偷去见了齐国人,为救回卫献公一事出了个主意。齐国人听后觉得不可思议,但他们还是传话给了卫国人,权且死马当活马医医看。

卫国人已经没了主意,此时听齐国人的传话,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当良策使用了。什么良策?赶紧送礼!

晋平公最喜欢收受贿赂了,但卫国经历了一场内部大乱,哪里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张三也深知卫国太穷了,但他知道卫国有一件宝贝肯定是自己的国君喜欢的,那便是美女,一个血统高贵的美女,卫国公主卫姬!

所以,张三给齐国人出的主意便是赶快将卫姬献给晋平公!

齐国人之所以认为不可思议,那是因为卫姬姓的可是姬,晋平公也姓姬,根据周礼,同姓不婚,晋平公哪里可能会接受一个姓姬的卫国公主?

卫国人却是立即行动了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这位晋国国君喜欢的是女人,而从来不关心是姓什么的女人,他至少已经有了三个姬姓的女人!

卫姬作为营救国君的重磅炸弹投向了晋平公。晋平公见到了卫姬,立即被卫姬的美貌所倾倒:“快放了卫侯吧,咱晋国虽然富庶,但也不想管吃管住了。”

这就是赵武执政时期的晋平公,与范匄执政时期不同,此时的晋平公已经长大了,而且给人的一个感觉就是与其父亲晋悼公完全是两种人。晋悼公多么英明啊,晋平公却多么荒淫啊。史料记载,晋平公虽说把国政大事都交给了赵武,但是总是要在关键时候插上一脚,把好端端的一件事给搅乱。作为国君,他所表现出来的,是飞鹰走狗,好田猎喜女人,贪得无厌,动不动便是大兴土木,修宫建房!

但不管如何,总算将卫国给摆平了,这个传统中原老牌诸侯不搞定,赵武的世界和平行动计划势必要破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