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31节 阳毕之策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31节 阳毕之策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终于使齐国归顺了,范匄的中军元帅使命也终于要完成了。公元前548年秋,晋国中军元帅范匄卒了。同年卒的晋国卿级领导班子成员还有下军佐程郑,说起这个程郑,也非常有意思。

原来,程郑本人的能力是很一般的,他之所以能够担任下军佐,是因为晋平公非常喜欢他。当他看到自己的上级下军帅栾盈这么努力这么优秀,在权力斗争面前居然落到了一个被灭族的结果,他害怕了。

这个卿级领导实在不好玩,唉,不知多少人挤破头都要当卿领导,有谁知道这是全天下最危险的职业啊。程郑从此每天胡思乱想,怎么才能避免在权力斗争中被搞死呢?程郑想来想去,最后眼睛一亮:对啊,如果自己不当这个卿领导不就行了呗?

但是,该怎么才能让自己从卿领导级别上降为上大夫呢?程郑苦苦思索,但却没有好的办法。有一次,郑国有一位叫公孙挥的大夫来晋国聘问,程郑与他是好朋友,便偷偷问公孙挥:“兄弟,你看,象我这样的人,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降级?”

公孙挥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的这位朋友,觉得这人怎么变得神经兮兮的,你不想当卿级领导,那你自己推荐更贤明的人啊,然后向国君请辞即可。大不了,你做点违纪违规的事,只要不违法,把你撤下来不就得了吗?

这么简单的事,你程郑同志居然来问我?几个意思?公孙挥当然不敢对他这样讲,随便应付了几句便走了。公孙挥回到郑国后,把程郑积极谋求降级一事跟郑国大夫然明讲了。

然明摇摇头,微微叹气道:“这个人估计是活不久了,不死也要逃亡。地位尊贵而担心没错,那他可以谨慎言行啊,居然想到谋求降级,真是不可思议。谋求降级又不难,却又要问计于人,这人忧思太重了。其实,已经在高位的人而自觉谋求降级,这是相当睿智的人才会这么做,但程郑这样的人太策了,估计可能直接要逃亡了吧。如果他不逃亡,那便是整天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终日,忧虑过度,命不长久矣。”

果然,不久,程郑便在心事重重中去世了。

中军元帅一职不得有空缺,晋国六卿现在已经是空缺了不少席位,晋平公立即作出重大人事调整。经研究决定,任命赵武为中军元帅,韩起为中军佐;任命中行吴为上军元帅,魏舒为上军佐;任命范鞅为下军元帅,智盈为下军佐。

这里我们简单讲讲这几个人。

中军元帅赵武不用说了,赵氏孤儿,此时的赵氏族长。赵武在其赵氏于公元前583年被灭族后,以小宗幼子身份得以保全。经历了血雨腥风的赵武一直以来小心谨慎,终于在公元前548年担任晋国中军元帅。

中军佐韩起是韩氏家族族长,他是前中军元帅韩厥之子,与赵氏关系一向较好。

上军元帅中行吴,即前中军元帅荀偃之子荀吴。前面我们说过,我们已经将荀氏的别支中行氏和智氏给突出来了,以后就以这两个氏来称呼他们。所以荀吴便叫中行吴了。

上军佐魏舒,魏氏家族族长。他本是下军佐,在这次平定栾氏之乱中立了大功,被提拔为上军佐。魏氏与赵氏、韩氏关系都不错。

下军元帅范鞅,范氏家族族长,前中军元帅范匄之子,这里不多说了,这是一位能人,是一位会搞事的牛人。说起来,栾氏被灭,主要便是他始作俑者。当然,平定栾氏之乱中,范鞅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那是令人佩服的。

下军佐智盈,前中军元帅荀罃之孙,由于父亲荀朔死得早,死在他爷爷荀罃之前,所以在爷爷去世时智盈年纪还太小。现在长大了,智氏家族为晋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晋平公当然要考虑把这个位置给智盈了。

从人事任免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晋平公确实对曾经为晋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卿大夫的后代子孙是着重考虑的。当然,论晋平公的能力,他是考虑不到这些的,这要归功于一个叫阳毕的晋国大夫。

早在公元前552年,晋平公便就栾氏家族的事问计于阳毕。当时按照范匄的意思,栾盈阴谋叛乱,应该灭族,而且还捕杀了许多栾盈党羽。

当时晋平公忧心冲冲,他便对阳毕说:“唉,我们晋国,自先君穆侯以来,貌似总是有叛乱,民心不足,祸乱不断啊。如今,范匄又说栾氏叛乱,难道寡人当这个国君,我们晋国真的会有叛乱吗?”

阳毕知道晋平公的意思,自己的国君是不相信栾盈会叛乱,其实这都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啊。阳毕想了想后对晋平公道:“主公,祸乱如同一棵树,只要其根本仍在,那枝叶越茂盛,根本就越有活力,从而祸乱难以止息。虽然,根本不能消除,但如果砍去一些枝叶,那根本就会受到影响,至少可以稍稍缓解吧。”

阳毕所说的祸乐根本就是指权力斗争,他所说的树叶就是指权力斗争中那些势力过于强大的家族。阳毕的意思就是,象栾氏家族实在是势力太强大了,党羽如此之多,是应该清除了。

也就是说,消弱栾氏是可行的,甚至阳毕还认为晋平公不要放过栾氏的祖先栾书曾经的弑君之罪!阳毕对晋平公说:“主公,最关键的在于国君要在权威,国君有权威那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教令。臣建议主公要选择那些世代对晋国有功的贤人之后,重点加以扶持,对那些肆意妄为损君乱国者的后代予以驱逐,这样就能保证您的权威了。

百姓害怕国君的权威,怀念他的恩德,就一定会服从国君。百姓服从了,民心便可以教导。教导民心而掌握民心,那谁都会忠君爱国,谁也不会思乱了。

现在,栾氏欺君罔上的事已经过去很久了,想当年,栾书弑君,并增强了栾氏权势。只有消灭栾氏,晋国上下就会畏惧国君权威。然后重新起用瑕嘉、先轸、韩万、毕万等人之后,赏赐扶持之,那晋国上下就会感念主公的恩德。恩威并用,国家就能安定。哪怕再有欲行谋反之乱者,也一定没有人敢去附和!”

听阳毕说要灭了栾氏,平公有些不忍,他对阳毕道:“栾书毕竟曾拥立寡人先君,栾盈本身也并没有过错,寡人怎么忍心灭了栾氏啊?”

阳毕正色道说:“治国理政,不能只图权宜之计;谋划国家大事,不可以因为有私恩便隐其罪过。只图权宜之计,百姓便得不到训导;因为有私恩而隐其罪过,政事就不能推行。政事不能推行,那用什么来训导百姓?百姓不可训导,也就等于没有君主一样。

只图眼前权宜之计与由于私恩而隐蔽罪过,这都是对国家有百害无一利啊,而且国君还要为此劳心费神。主公,臣功您好好考虑吧。如果主公真的喜爱栾盈,那就公开驱逐他的同党,用治国的大道理说明他的罪过,然后驱逐他,以此警告规诫他,防备他图谋不轨。

如果栾盈肆意妄为真要叛乱的话,那是栾盈的滔天大罪,主公就算是灭绝了他的宗族尤嫌不够。如果他得到了教训,安心流亡于远方,那就给他所逃亡之国多送些礼物,请他们给予照顾,以此来认可他的悔过。”

就这样,晋平公同意了阳毕的建议,驱逐了栾氏党羽,并派祁午、阳毕到曲沃去驱逐栾盈,栾盈就这样流亡去了楚国。

栾盈被驱逐后,晋平公在朝堂对众公卿大夫说说:“自先君文公以来,凡是对先君有功而他的子孙未在朝为官的,寡人将授予爵位官职,希望各位大夫积极为寡人建议功臣之后,对访得者寡人亦重重有赏。”

所以,从栾盈被驱逐、其党羽被清除或被驱逐,到后来栾盈造反失败,栾氏被灭族,直到现在晋平公大力使用晋国功臣之后,提拔赵武、韩起、中行吴、魏舒、范鞅、智盈进入卿级领导班子,这都是晋平公全面采纳了这位叫阳毕的大夫之策的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