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二章 晋悼公 第21节 迁延之役(1)

郑国的彻底归顺,令晋悼公真的很高兴。当然,这一次彻底降服郑国,晋国是下了功夫的,那便是组织了联军狠狠教训了一把郑国,郑国是被打服的。

但郑国这次被打服,是活脱脱一次“讨打”,而且是有预谋的一次讨打。

郑国人的思路是这样的:先表示归顺楚国,晋国来打。于是表示归顺晋国,楚国来打。那就再归顺楚国。这样循环了几次,郑国发现,没完没了了,这令人头疼。能够医治这个头疼病的药方,那便是如何才能实现归顺了一方,另一方不再来打。这样郑国便安定了。

郑国人认为,眼下,世界第一强是晋国,楚国已经没法与晋国抗衡了。所以,郑国人已经决定要归顺晋国。但直接归顺晋国,楚国人还是要来讨伐的。唯一的办法便是要让晋国对自己下了重手,楚国又不敢与晋国争雄,那样郑国归顺晋国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而不象以前那样是口是心非。

本来,晋国还是把郑国当圣代楚国的诱饵,对郑国,只是不痛不痒的教训一下,目的是引诱楚军北上,以此来消耗楚军。晋国人的策略就是三分四军疲楚法,郑国人经过了几个回合后,已经看清了自己的诱饵地位。只要郑国一直是诱饵,郑国的兵祸就不会停止。

郑国知道,必须摆脱诱饵这个被动角色。那就演一出苦肉计吧,让晋国对自己痛下杀手,楚国人也不再北上,那郑国的归顺,便终结这种大国以小国为诱饵而不争恐吓亮肌肉的战争游戏。

楚国人不再北上也需要时机的,这一次,郑国人抓住了时机,然后精准实施了自己的策略。先是按照赴楚国,要求进攻宋国。然后,晋国大怒,组织联军来讨伐郑国。这一次,郑国不再立即投降,而是采取了抵抗策略。既然你要抵抗,那便痛下杀手,所以,联军既包围郑国都城荥阳,又四处掠夺郑国其他城邑。

郑国受到残酷打击,楚国是要去救郑国的。这一次,楚国还约了盟友秦国一道出兵。秦国当然希望打击一下晋国,现在楚国有意,秦国当然出兵了。

那,楚国出了兵么?楚国本也出了兵,但紧急军情又来了:吴军进攻楚国。于是,楚国便出不了兵。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郑国挨了一顿暴揍后,终于顺利实现了向晋国投降的战略意图。

郑国人还因为楚国不及时出兵相救赴楚国表示了强烈不满,楚国气极,还扣留了郑国使臣。

这下,郑国更有理由归顺晋国了。为了让晋国人也感觉郑国是真心投降了,郑国下了大血本,将家里的宝贝拿出了不少送给晋国。

具体的经过前面我们讲过了,但这里中间出了一个乱子:由于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远在西方的秦国根本不知道晋国、郑国、楚国这三者之间出现了重大变故。也就是说,郑国已经投降了晋国,秦国人根本没得到消息,秦国本就是一个守信的国家,他们已经按照与楚国的约定,于公元前562年12月分两路向晋国发起了进攻!

那晋国呢?晋国人以为,现在郑国人真心投降了,而楚国已经放手不管郑国了,那应该没什么事了吧?于是,根本没有想到秦国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向晋国扑来。

于是惨了,守卫西境的下军佐士鲂仓促应战,结果还是被秦军突破。秦军分两路分别由庶长赢鲍、庶长赢武率领,从两处先后突破黄河,于12月初5会师后,大举向晋国发起进攻。士鲂不敌,且战且退,至12月12日退守至栎邑。双方在栎邑爆发战争,结果是晋军大败!

这是春秋史上难得的一次秦军击败晋军,究其原因,一是晋国自认为秦军在麻隧之役惨败后元气大伤,根本不可能主动进犯晋国,故战略上对西线的防备力量不足。二是晋军主帅下军佐士鲂在接到秦军来犯的报告后,依令组织防守,结果发现秦军数量较少,战术上轻敌。其实士鲂是中了秦军之计,为迷惑晋军,秦军次是分两路进攻晋国,先锋军赢鲍率领小部分秦军先进犯,大部队却在后头。

由于士鲂轻敌,故栎地一役中,晋军战败。士鲂因此而忧郁不已,此时的中军元帅荀罃也已经年老多病,栎地之役后仅仅过了一年多点时间,晋国八卿中的中军元帅荀罃、下军佐士鲂先后病逝。

栎地之役晋国惨败,按理晋国应立即组织报复,但公元前561年,先是吴王寿梦去世,楚国的东线压力顿失,便立即组织向宋国发起了讨伐战。晋国不得不将战略重点放在中原。再加上荀罃、士鲂先后去世,秦国一时在西线对晋国占了上风。

晋悼公必须先调整重要人事。晋悼公有意让荀偃担任中军元帅,但荀偃此时仅是上军帅,按理应该由中军佐士匄担任中军元帅,但晋悼公的强势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予以了足够的谨慎,而表现便是互相谦让。

晋悼公先是试探了士匄,说是有意让士匄出任中军元帅,但士匄谦让了,士匄说:“过去臣熟知荀罃之为人,知他德行高尚,能力出众,因此全力辅佐他。担任中军佐,是主公给予的恩赐而已,并非是因为臣有足够的德行能力。现在,臣认为荀偃德才远胜于臣,请让荀偃担任中军元帅,臣必定全力辅佐他。”

晋悼公非常满意,于是,任命荀偃为中军元帅。然后便是上军元帅一职,晋悼公先是问了前中军元帅韩厥之子韩起的意见,韩起却推荐了赵武。再问了栾黡,栾黡也非常客气,他对晋悼公道:“臣的才德连韩起都不如,现在韩起推荐了赵武,臣建议主公还是听从韩起的意见吧。”

提拔赵武,是晋悼公的本意,晋悼公心目中有几个人是需要重用的,那便是赵氏的赵武、韩氏的韩起和魏氏的魏绛!

历史也终于证明,晋悼公是有先见之明的,因为他所看中的这三个家族,正是后来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三个国家,即赵国、韩国和魏国!

晋悼公所不知道的是,春秋演绎到最后,居然会出现三家分晋的情况。这是晋国的悲哀,但也是历史的必然。

新的人事调整完毕了,中军帅佐:荀偃、士匄;上军帅佐:赵武、韩起;下军帅佐:栾黡、魏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