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一章 晋国前传 第1章晋国前传 第3节 历代晋侯

唐叔虞有三个儿子,按照分封的原则,晋燮侯的弟弟姬良分别被封于解地,所以称姬良。另外一个弟弟姬明被封于贾地,这也是贾国的始封君贾共公。

所以到后来,我们可以见到晋国有一个贾氏家族,还有一个解氏家族,也是晋国政坛重要家族,其渊源便在此。这两大家族,在春秋时期都为晋国贡献了各自的牛人,我们以后会讲到。

晋燮侯去世后,其子姬宁族继任为晋国国君,即晋武侯。晋武侯去世后,其儿子姬服人继承君位,为晋成侯,然后是晋厉侯、晋靖侯,这几代晋国国君没给我们留下多少故事,但晋靖侯我们得提一提。

晋靖侯孙子叫姬宾,他的食邑在赵州,赵州在哪里?就在山西平棘西北十六里处的栾城。姬宾以食邑为氏,所以被称为栾宾。

这位叫栾宾的公孙,便成为晋国栾氏家族之鼻祖。这个大家族,牛了很多代,给我们奉献了一个个牛气冲天的牛人和精彩的故事,在春秋江湖,我们会见到栾氏那些牛人。

接下来的一任晋国国君晋僖侯,有了点故事。晋僖侯,公元前前840年至公元前823年在位,又称晋厘侯,姬姓,名司徒,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七任国君。

关键点来了,晋僖侯的名是什么?司徒啊,司徒当时是朝中三公之一,即司空、司马、司徒。但现在国君的名字便叫司徒,那这个官职是设不得了,因为要避嫌啊。

于是,晋国从此朝中便废除了司徒一职,到了后来的晋文公时,司徒一职的主要职能便由中军来代替。

这个很重要哦,因为在接下来的晋国,除了国君以外,最重要的官职便是中军元帅,相当于楚国的令尹、其他中原国家的相国或执政大夫。

晋僖侯之后是晋献侯,公元前822年至公元前812年在位。据说这是一位武功一流的国君,曾率领晋军随周天子讨伐东夷的一支夙夷取得大胜,受到周天子嘉奖,被周天子誉为“宿卫军”。

不过,这也是据说而已,但不管如何,由此可见当时晋军的战斗力是颇强的。而且,对于周王室也是极其忠诚的,总是召之即去,去之能战,战之能胜,成为周王室最值得倚重的诸侯力量。

然后晋国的国君之位传到了晋穆侯。晋穆侯是一位非常有意思的国君,公元前811年至公元前785在位,在位27年。

据说,晋穆侯娶了齐国公主当夫人,公元前805年他奉周天子之命出兵讨伐条戎部落,结果战事非常不利,落了个惨败而归。

他很沮丧地回到晋国,这时得知夫人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来请他为儿子命名。他当时怀着对条戎部落的仇恨和出征失败的耻辱,直接将儿子取名为仇,并立姬仇为世子。

过了三年,即公元前802年,他又率军出征讨伐北戎部落,与北戎部落在千亩决战,结果取得大胜。

晋穆侯凯旋回国,正好夫人又生了第二个儿子,来请他取名。晋穆侯满心欢喜,借胜利之喜,为儿子取名为成师。

本来么,取什么名都无所谓,结果有好事者认为世子叫仇,而次子叫成师,这个很不吉利,以后晋国一定要内乱。

事实证明,这两兄弟后来确实是反目成仇了,那是不是当时那位好事者的预言便那么准确?

其实非也,史料的记录非常有意思,在那个时代,关于占卜、预言等那是满天飞,其实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用现在的话讲那就一个字“蒙”。

蒙对的那些,往往会被有心者利用,从而被记录下来。所以我们在读史时经常见到什么预言类的东西,貌似史料有记录,结果有印证,非常神奇,其实就是一个字蒙而已。

当了二十七年国君的晋穆侯于公元前785年去世,按理应该由世子姬仇继位,结果晋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史称晋殇叔。

世子姬仇不得不出国逃亡。但姬仇并不是好惹的,他在国外精心准备了四年,在晋国国内支持力量的帮助下,率军讨伐晋殇叔,并获得全胜,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晋国国君之位,这便是晋文侯。

晋文侯的君位来之不易,也是我们在讲晋国的春秋第一位要讲的重要人物。晋国的春秋,便是从晋文侯开启的。

好吧,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一起来看看春秋舞台上晋国的杰出表现吧。这位开启晋国春秋的晋文侯,必然是将载入史册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