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一章 晋国前传 第1章晋国前传 第2节 改唐为晋

唐叔虞去世后,其子姬燮继位,史称晋燮侯。晋燮侯将唐国都城迁至翼城,并改国号为晋,这便是晋国的来历。

晋国的第一任国君虽然是晋侯燮,但其基础却是唐国,所以我们要说唐叔虞是晋国的始封君。

不过,唐国却深深影响着中华文明,约一千六百年后,同样在晋地太原有一个伟大的李氏家族,他们后来夺取了全国政权,所建立的王朝便叫唐朝!想必也是熟读了晋国以前的这段历史吧。

但是晋燮侯为什么要闲得蛋疼搞迁都、改国名这样的一反常态的事?在晋燮侯当政唐国时期,唐国可谓是多次替周王朝分忧,立下大功。

尤其是其父亲唐叔虞受封至唐地,把一块相当难管而且曾经造过反的边陲之地,建设得风生水起,有力拱卫了周王朝,可谓是诸侯履职之典范,所以受到了周天子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唐叔虞时期的晋国,与周王室的关系那是非常铁。史料记载,由于唐国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公元前1032年有人居然发现种植的水稻中出现了两禾共秀的现象。

什么意思?就是两禾生在不同的田亩上,结果却合生一穗!

禾苗生在不同田亩上,最后长到一块去了,难道这两根是苗坚强?或者说有特异功能,居然从各自田亩上朝着同一个方向点靠拢,终于合二为一,最后长出一根稻穗?

一直没弄明白,但有一种可能是存在的,那便是相邻的两根禾苗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后长到一起去了,并且只长出一个稻穗。

不去研究这个了,反正这可了不得,两苗共穗,这叫嘉禾!

在古代,人们往往把一禾两穗、两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称为“嘉禾”,被视为五谷之长。这可不是一般现象,毕竟当时杂交水稻还没有嘛,所以这在当时被视为非常祥瑞之事。

天降此等祥瑞乃国之大事,唐叔虞不敢怠慢,便将此嘉禾进献给周成王。

周成王高兴呐,转送给周公姬旦。周公姬旦也高兴呐,于是他便写就诗一首《嘉禾》(可惜已经失传)。

到晋燮侯时,周天子对地方的管控已经不象西周之初那么强有力了。此时的唐国已经相当富裕了,经济繁荣,人口增加,原来的都城明显不够用了。于是晋燮侯便在曲沃修城,并建造了规制超过唐都的宫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叔虞受封至唐地时,一开始主要生活与工作的地方也叫曲沃。只是这个曲沃是一个统称,指河道转弯一带形成的肥沃土地。

为什么没有一开始便去翼城呢?那是因为翼城经历过一场叛乱,城市萧条了,为了安定,当时周天子将翼城的原唐国百姓几乎都迁走了,翼城几乎是一座空城。

在唐叔虞的精心治理下,翼城慢慢恢复了元气,人口也慢慢集聚起来,直到晋燮侯时,翼城终于正式被定为晋国都城。

后来晋燮侯所建的曲沃则是另外一个地方,是不一样的。这个曲沃是位于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西南不远处,正好位于临汾盆地南端,根据地形“取其曲、取其沃”,故名曲沃。

晋国的都城在翼城,为什么要在曲沃再建一城呢?可以想象的是,这应该是唐叔虞时期以来的一个国策。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当时的诸侯国的概念并非现在意义上的一个国家概念,当时一个诸侯国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城,国与国之间是没有明确的界线的。国防建设的重点不是边界建设,而是都城建设。

晋燮侯的国防建设重点当然是翼城,所以他迁都翼城后,一边加强翼城建设,一边在思考着如何加强对翼城的拱卫。

我们再看看翼城的地形地理。翼城即今天的山西临汾市翼城一带,这是一个依山临水的好地方,地处中条、太岳两山之间,东临沁水,北邻浮山,南连绛县、垣曲等地。

在晋国这片到处都是戎狄等少数民族武装的土地上,翼城的门户应该在西南边。西连是广阔的临汾盆地,翼城正好在盆地东北。东北无忧,因为有高山作为天然屏障。那如果在翼城西南不远处建设一个主要用于保卫翼城的新城,那是符合晋国的国家利益的。

这个新城,便是唐叔虞一开始便在此活动的曲沃之地,但当时只是一片区域,而现在则明确为一个点,即曲沃城!

晋燮侯刚即位时,其主要活动点也是在曲沃的,但他看到翼城优越的地理位置特点后,加上翼城也发展了起来,于是便迁都翼城。同时,加强对曲沃的建设,目的就是将曲沃建设成为都城翼都的西南门户要地!

但这事被周天子知道了,周天子很生气,便派人责备。晋燮侯有些心慌,被天子责备这样的事留在史上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他也是绝顶聪明之人,既然唐国被责备了,那如果唐国不存在了,而是另外的一个国名,那历史的记录便与这无关了。

于是,他对周天子说,之所以要在曲沃修城,是因为唐国乃旧国,一直以来奉行的是旧制。虽然现在治理得不错,但毕竟与周礼规定的各类规章制度不同。

所以自己的目的是要废除唐国,重新建立一个完全遵照周礼的新诸侯国。名字都取好了,想当年自己的父亲曾向天子进献嘉禾,取其音和形,故为晋。

为什么是晋呢?因为“晋”的古文字,活脱脱就象是两根禾苗插在土地上。从另外一层意义上讲,也可以说象两支箭插在器皿之上。

这代表什么?代表征伐与祭祀,征伐谁?到处都是戎狄啊。关祭祀何事?祭祀是那个时期作为天子、诸侯最重要的事!

晋燮侯的意思就是,建立新都,改唐为晋,目的就是在继续向周天子效忠的前提下,要大力征伐戎狄,为大周王朝建功立业!

周天子当然高兴了,于是便同意改唐为晋,并且予以重封。于是,一个将来称雄春秋数百年的超级大国晋国,便诞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