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二章 晋悼公 第4节 三把猛火(3)

这里我们再说说晋国的军中各职。晋**职首先是各军帅佐,然后是各军大夫。各军大夫为级别,其具体职务仍按中、上、下、新这四军各有担任,统称中军大夫、上军大夫、下军大夫和新军大夫。

各军中大夫的具体军职分为军尉、司马、司空、侯奄。其中军尉分中军尉、上军尉、下军尉和新军尉,中军尉排名第一,也称元尉;上军尉排名第二,也称舆尉;其余的都称军尉。

军尉主要负责具体的军事事务,当然,这个是具体负责军队调度、传令、撤退、前进等军事。军尉也有副职,即军尉佐。军尉上面的直接领导是各军军佐,再上级领导是各军元帅,最后是统一听从中军元帅指挥。

这一次,晋悼公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为中军尉佐,还任命了铎遏寇为上军尉。铎遏寇,复姓铎遏,名寇,晋悼公认为铎遏寇“恭敬而诚实坚强”,故任命为上军尉。

军尉下面设司马、司空、候奄,分四军而论排名。其中司马具体分中军司马、上军司马、下军司马、新军司马。同理,中军司马又称元司马,上军司马又称舆司马,其余两个就称司马。

这个司马主要掌管着的是军纪,要对军尉负责。整个晋三军或四军设一个总司马,简称三军或四军司马。象韩厥曾经长期担任晋军司马,这个司马是指全军的,而不是某一军。

这一次,晋悼公便任命了魏绛担任中军司马,任命籍偃为上军司马。这里出现了籍氏家族,晋国的籍氏源于公室姬姓,曾经接任过管理晋国典籍的官职,其后人便以其先祖此官职为氏,这便是籍氏。

籍偃精通学问,对典章古籍很精通,晋悼公认为他“忠于职守而恭顺有礼”,故任命他为上军司马。

司空,具体也分中军司空、上军司空、下军司空、新军司空。同理,中军司空又称元司空,上军司空又称舆司空,其余两个就称司空。司空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军事的建设、后勤等,如填锅造饭、铺路架桥等事务。

候奄,是军队中负责谍报侦察的官职,也称候正。这次晋悼公任命张老为中军候奄。张老,字孟,名老,晋悼公认为他“智慧而不欺诈”,故得到重用。

史料还记录了后来晋悼公有意进一步提拔张老,但张老却推荐了魏绛,说:“我的才能不如魏绛,魏绛的智慧和德行都超过了我。”

据说,晋悼公五次任命他,他都辞谢并推荐他人,后来只做了个中军司马。赵武后来担任了中军元帅,给自己修了个别墅,张老便责备他是忘了本。赵武虚心接受了批评,从此更加虚心谦学,礼贤下士,重视礼仪,使他当政期间,晋国霸业再续辉煌。

很显然,晋悼公提出“选用贤良,重视大夫嫡子,提拔旧臣子孙,补赏前朝功臣,录用积德之人,起用被废贤才”的干部人事工作政策,在这次干部人事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一批贤良人士被抗提拔重用,而在这样的提拔重用中,晋悼公迅速收拢了人心,把这些晋国牛人归集于自己麾下,成为自己这位新晋国人当君主的坚实力量。

栾书就郁闷了,他看来看去,觉得自己的栾氏家族在这次干掉晋厉公、扶持晋悼公的大事中出力最多,但得到利益最少。

单单这次干部人事变动,栾氏除了自己仍旧是中军元帅外,其余不过是自己的儿子栾黡当了个公族大夫,另外一个儿子栾纠担任了国君的车御,统领全国校正。

校正,就是掌管战马及戎车车御的官职,需要说明的是,国君的车右、车御都是固定的,但其他将领的戎车车右及车御都是战前由军尉另行安排的。那日常就需要储备一批有资格担任车右、车御的人,其中车御则由校正来负责统一管理,即栾纠是全国车御总管。

虽然说两个儿子都得到了重用,但相比荀氏家族来讲,那实在是太吃亏了。甚至魏氏本不足为虑的,但现在一下子进了两个卿,还有一个公族大夫。看来,自己主导的弑杀先君厉公一事,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原谅。

栾书想起了赵盾,赵盾同样弑君,一开始也并没怎么追究责任。但到后来呢?后来,当然是代表赵氏大宗的赵氏家族被灭门!

栾书终于害怕了,他非常后悔,迎立晋悼公是他的主意,他一直认为,找个小孩来当国君,他可以掌控一切。但现在呢?

栾书又不是呆子,他一眼便发现了就是这位刚即位的少年国君,居然将他的许多特权给剥夺了,无论是任命太傅,还是在军中安排了这么多干部,都不是他的亲信。

而他提出的那些人事名单,晋悼公只录用了几个人而已!

本想找只绵羊来当国君,谁知找来了一头猛虎!栾书肠子也悔青了。但悔有个屁用?你栾书担任中军元帅以来,为晋国到底做了哪些事,谁都知道。

本来,你是一位多有才干的贤臣啊,谦虚谨慎,圆滑处世。但一旦当上了中军元帅以后,你把自己的才干几乎全部用于权力斗争上!

在栾书执政期间,晋国的权力斗争之激烈,令天下诸侯都目瞪口呆,令晋国上下心惊胆战。细数一下,共有六卿被诛,即赵同、赵括、郤锜、郤犨、郤至、胥童;四族被灭,即赵氏、屠岸氏、郤氏、胥氏;一君被弑,即晋厉公。受牵连者不知成千上万。

在这样的权力斗争中,栾书所表现出来的奸险毒辣及不择手段令人不寒而栗。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但栾书真的不知道这个时候在哪里,他每天胡思乱想,过度的担心使栾书很快病倒了。

由于史料缺乏,我们不知道栾书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但这一次的晋国人事调整,栾书是最后一次出现于史料。晋国历史上最牛之一的国君晋悼公,就轻轻用一记人事调整,便击垮了这位敢灭四族、敢杀六卿、敢弑国君的中军元帅。

也许,就在这一年,公元前573年夏,栾书便去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