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章 晋景公 第22节 士会受封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十章 晋景公 第22节 士会受封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公元前594年,荀林父辞去中军元帅一职并推荐了士会。于是,晋景公任命士会为中军元帅,相应的晋国六卿人事也有了变动,这是自公元前595年新的三军帅佐任命后,仅仅时隔一年又有了变动。

前面说过,晋国现在基本实施的是轮次替升制,于是,新的三军帅佐名单出来了:中军帅士会,中军佐郤克;上军帅赵朔,上军佐荀首;下军帅荀庚,下军佐栾书。

这里出现了一个新面孔,下军帅荀庚,他就是荀林父之子。荀林父此时还健在,晋景公为了表彰荀林父的功劳,直接将刚进入六卿班子的荀庚提拔为下军帅。还要说明一点的是,栾书仍旧没有被提拔,此时仍旧为下军佐。

晋国六卿班子每次变动,我们都会不厌其烦的向大家报告一遍,原因就对于这对了全面了解晋国各大家族的兴衰以及晋国内部的家族斗争是极其必要的。

士会终于当上了晋中军元帅,执政上卿。这是一位非常有才华、有智慧的大牛人,这点,他应该继承了其祖先士蒍的基因,就是那为为晋献公妙计尽灭群公子的那位。而士会的军事才能可以说在当时的晋国无人能及。

我们看看士会的历史。他自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起开始登上春秋历史舞台,当时由于晋文公车右将军舟之侨私自回乡探亲犯了军纪,被晋文公以军法处置,士会代舟之侨为车右将军。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薨后,士会作为先蔑的副使代表晋国赴秦国迎立公子姬雍回国继位,结果由于国内发生巨变,赵盾变卦,导致秦晋发生令狐之战,士会滞留秦国。

士会的军事才能在秦晋河曲一战中已表现得很令人可怕了,在士会的帮助下,秦军在强大的晋军面前非但没有落败,反而全身而退,而晋军则是无功而返。

正是因为士会在秦国给晋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晋国专门制订了赚骗士会回国的苦肉计,终于迎回了士会。此后,士会长期担任军中大夫,直到公元前601年,士会终于以上军帅的身份晋级晋国卿级班子。

两年后,公元前599年,士会率领的晋上军在郑国的颖水之北击败了楚庄王亲率的楚军。在公元前597年的城濮之战中,晋军虽完败于楚军,但士会在城濮大战中的进退有度且在全军溃败中能够做到不损上军一人,实乃军事天才。

公元前594年,登上晋国政治舞台快40年后,士会终于执政晋国,成为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军元帅,此时的士会,应该已经是白发皓首的花甲老人了吧。

但就是这样一位花甲老人,又为晋国创造了一项非凡的成就:尽灭赤狄!

史料记载,公元前593年,士会率师攻灭强邻赤狄之甲氏、留盱及留盱所属铎辰诸部!自此赤狄之土,尽归于晋国!

要知道,长期以来,晋国与戎狄之间的战事不断啊,混杂于晋周边以及晋境内,大大小小多少戎狄武装?晋国为此是伤透了脑筋,白狄、长狄、姜戎、陆浑之戎等等,晋国的春秋历史,是一部春秋争霸的历史,一部各大家族的斗争史,也是一部与各戎狄部落的整合征伐史。

随着一股股戎狄部落被兼并、被迁移、被联合后,晋国最强劲的戎狄对手便是赤狄了。去年,荀林父率军灭了其中一部,已经令晋景公高兴得不得了。而刚上任的士会,又全力扫除了赤狄的其余各部。

史料虽然记载不详细,但可以相信,中军元帅士会在这一次次的指挥晋三军对赤狄诸部的战役中,运筹帷幄,智计百出,为晋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晋景公大喜。他是一位大方的国君,对于赏赐从来不吝啬,那对于这位战功如此显赫的中军大夫士会该有什么样的赏赐呢?

加封士会为太傅,把范邑之地赏赐给士会!

太傅是当时一个很重要的官职,西周时,周王朝设置了太保、太傅、太师,称“三公”,是当时最重要的官职。如周武王时,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这三人可是当时周王朝的顶级牛人,也是代表天子处理日常政务的重要大臣。

除王室外,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设置太傅的主要有齐国、楚国、晋国等几个诸侯国。晋国的太傅,到了春秋中期,其主要职责主管国家的礼仪教化以及法律的制定和颁布。比起历任中军元帅,士会这个中军元帅的分量可谓是最重的。

范邑,即今天的河南范县。这里,我们必须提及的是,在当时的士氏家族,士会并非族长,族长是士渥浊,这个我们前面讲士渥浊时已经交代过了。

既然不是士氏家族大宗,那士会便从士氏家族中别出,士会因功而受封随邑为食邑,此次因受封范邑,后人以封邑为氏,这便是晋国随氏和范氏的由来。

晋景公对士会的赏赐还远不止于此。公元前593年3月,晋景公带着士会朝见天子周定王,这一次是晋国再次向王室献狄俘。连续两年,超级大国晋国居然主动向王室献俘,这对当时的周天子周定王来讲是受宠若惊啊。

周定王很高兴,当场便应晋景公之请,任命士会为晋国上卿!什么意思?士会不是已经担任了晋国中军元帅吗?晋国的中军元帅本就是晋国上卿啊,哪里还需要周天子任命?

这里便涉及到一个周礼的问题。春秋早期,根据周王朝相关规定,诸侯国对国内的卿大夫是不能随便任命的。当时,大诸侯国可以设置三卿,小诸侯国置两卿。

这卿,大国诸侯可以自行任命一个,其余两个必须由天子来任命。小国诸侯则根本没有卿的任命权。象齐国,不管后来的管仲、晏婴有多么厉害,但基于由天子任命的卿是国、高两氏,而且当时天子规定这两大家族在齐国政坛上是世袭了卿位。所以齐国有权任命的只有一个卿。

但这是春秋早期以及之前规定,春秋到了这个时候,诸侯无论大小,任命多少卿,关你天子屁事?所以,大家都根据自己国家的需要来设置卿。

而晋景公此次是把尊王进行到底了,不但讨伐赤狄获胜连续两年向天子献俘,还请示天子任命晋国的卿,这让周定王高兴坏了,周定王当然一口答应了。

由天子来任命诸侯国的卿,对于象士会这样的被任命者,其实质意义并不大,但其政治意义非凡,因为这是来自于天子的荣耀!这样一来,士会在晋国的地位更加显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