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章 晋景公 第21节 知耻后勇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十章 晋景公 第21节 知耻后勇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晋景公来讲,今年的大喜事可谓是一桩连一桩。刚平灭了赤狄潞氏,又战胜了秦国,晋景公必须大行赏赐了。

晋景公对荀林父很满意,赏赐给荀林父的是取自赤狄潞氏的千户狄人,然后再赏赐了大夫士渥浊!

前面我们讲过,三年前,荀林父在晋楚泌地之役失败后主动向晋景公请罪,当时盛怒下的晋景公确实想杀了荀林父治罪。就是这位士渥浊劝谏晋景公不能杀荀林父,而荀林父也确实没有让晋国人失望,终于在这次灭赤狄潞氏的战争中取得了完胜。

所以,晋景公不但赏赐了荀林父,还把瓜邑(今山西吕梁市的孝义市虢城村,古又称瓜城)赏赐给了力保荀林父的士渥浊。当着满朝文武,景公对士渥浊说:“没有大夫您的力保,寡人便抢劫了荀元帅。没有荀元帅,寡人就不会战胜戎人。现在荀元帅立下大功,为晋国攻占了大片土地,寡人哪敢忘了大夫您的功劳呢?”

朝堂之上,君臣一片祥和喜悦。大夫羊舌职出班向晋景公称贺道:“贺喜主公啊,主公赏罚分明,实乃我晋国之幸啊。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能用可用的、能敬可敬的啊,主公虚心纳谏,接受士渥浊的意见,终于使元帅大展抱负,主公赏赐元帅,又赏赐士渥浊,这就是陈锡哉周啊。晋国能有国君如此,何愁不强大呢?”

羊舌职所谓的陈锡哉周,意思就是国君能够广布恩赐的意思,而国君能够做到广布恩赐,那晋国一定会强大。

晋景公听了是满心欢喜。然后,晋景公又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派人去周王室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献俘。

什么是献俘?就是受天子命而征伐四方蛮夷获胜的诸侯,将包括俘虏在内的战利品去献给天子。堂堂晋国居然主动来献俘,这让当时已经不怎么受各诸侯待见的周天子非常高兴。对晋景公来讲,向天子献俘,同样也是一件大喜事。

而对中军元帅荀林父来说,亲率三军伐灭赤狄潞氏,终于实现了他当年为晋国制订的图狄之策,暂时对赤狄挑衅不予理会,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一次性解决问题,这个图狄之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更重要的是,荀林父此时终于卸下了心头那个因泌之战而背着的沉重包袱,我荀林父是犯过错,但主公没有处罚我,仍旧如此重用我,那我就证明给主公看,荀林父是值得信任和重用的!

功成了名就了,那就勇退吧。为了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确实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刻了。灭了赤狄潞氏后,荀林父向晋景公提出了辞职:“主公,承蒙您的信任,让老臣戴罪立功。上天总算没有亏待老臣,在主公您的领导下,老臣总算为晋国灭了赤狄潞氏。虽然,老臣尚有报效国家之心,但实在无辅佐君主之力了,也曾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中军帅之职,责任重大,臣恳请恩准老臣告老还乡吧。”

晋景公沉默了,他知道这些年来自己的这位爱卿憋着一口气,没日没夜操劳军国大事,身子骨早就垮了,是啊,象这样的股肱之臣,是应该让他休息了。

就这样,荀林父辞去了中军元帅一职,晋景公任用了荀林父所推荐的士会为中军帅。公元前593年,荀林父病逝,谥号为“桓”,人称中行桓子、荀桓子。

荀林父,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他的故事了。他是晋国名臣荀息之孙,最早于公元前633年以晋文公的车御职务登上晋国的春秋舞台,并于公元前632年在晋文公军制改革后担任中行将,所以荀林父一脉便从荀氏家族中别为中行氏。

关于荀林父的出生,有一个传说非常有意思。说是晋国冶氏家族(晋国的冶氏家族可能源于周王朝时掌管兵器冶制的官,掌制兵器,以其世官为氏)有一个女奴患了重病,被主人抛弃于汾河边。眼看就要病死了,幸亏晋国大夫舞嚚(yín)的马僮(养马的奴隶)来汾河饮马(所谓饮马就是让马喝水的意思)。见到有一姑娘躺在那里,便上前去看。

女奴见了马僮,有气无力地说:“我刚刚做了一个好梦。”

马僮便问她:“你做了什么样的好梦呢?”

女奴说:“我梦见自己乘水而行,来到黄河、汾水交汇的地方,发现那里有三匹马在我面前起舞呢。”

包括春秋在内的许多史料,记录了不少梦的故事,而梦,永远是当时人们很关心的一个话题。其实这个女奴所谓的梦,极有可能是她在恍恍忽忽中看到了马僮赶着一群马来到她不远处而已。

马僮非常同情女奴,他便立即回报了主人舞嚚。舞嚚也颇为奇怪,便亲自前往汾河边查看。女奴奄奄一息,舞嚚探了探她的鼻息,对马僮说:“快快,尚有救。”

就这样,舞嚚救起了女奴,了解了她的主人是谁后,舞嚚出赎金将女奴给买了回来。女奴病愈后,成为舞嚚的一名侍妾,不久为舞嚚生下了一个儿子。据说,这便是荀林父。

当然,这只是关于荀林父的生世的一种说法,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即可。毕竟,舞嚚之子为何叫荀林父?我们一直把荀林父归于荀息之孙,但我们必须承认,确实没有史料记载过荀林父与荀息之间有什么联系。

荀林父的一生,先后经历晋文公、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和晋景公五位国君,是正宗的五朝元老,先后担任上军佐、中军佐,至晋景公时出任中军元帅,位极人臣。

荀林父为人谨慎,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副手,但作为一把手,他的小心谨慎便容易表现为优柔寡断,终于导致他指挥的对楚泌之战的失利。

免罪的他从此履职更加勤奋,尤其注重令行禁止,他从晋秦河曲之战、晋楚泌之战等重要战役中晋军或无功而返,或大败亏输中得出一个教训:晋军并非战斗力不行,晋军的主要问题在于号令不一,各将佐、军中大夫自行其是,军纪不严。

所以,自认为戴罪之身的荀林父从此全身心扑在对晋军如何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教育整顿中。

比如,前面我们讲过,晋国在泌之战失败后,很快在郑国搞了一次大阅兵,其实正是荀林父借此整顿军纪,同时起到震摄郑国的作用。

正是因为荀林父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分析了晋军存在的短板,更憋着一雪耻辱这口气,终于使他在指挥消灭赤狄潞氏的军事行动中取得了完胜。

这便叫知耻后勇!单凭这一点,荀林父足可以评得上春秋名将、名帅、名臣之称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