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四章 晋献公 第7节 迁都绛城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四章 晋献公 第7节 迁都绛城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但不管如何,此时逐灭群公子是符合晋国的眼前利益的。

晋献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的任上,他必须要实现晋国的进一步强大。一个诸侯国的强大,离不开对外征伐,扩张领土,掠夺人口与资源。血液里流淌着百年来与戎狄之间战火气息的晋献公,天生就是一个热爱攻伐的主。

一个热爱攻伐战争的国君,如果不将国内的所有隐患都排除了,怎么安心拓土扩疆?现在,群公子事件落下帷幕,晋献公必须考虑的是曲沃这样的大城的问题。

自己父亲就是从曲沃打出来的,现在自己坐在了都城翼都,那会不会曲沃今后再上演这么一个戏法呢?虽然不可能是哪支小宗,那会不会是某个其他的什么势力呢?

在晋献公看来,外部力量是难以侵占晋国的,因为晋国的地理位置太独特了。向东,是巍巍太行山脉,向南,又是巍巍中条山;向西是吕梁山及黄河,向北是太岳山及更北的恒山山脉。

晋国正处于这些大山以及黄河、汾河这些大河所共同构筑的天然盆地里,临汾盆地。

如果没有战争的威胁,比如没有戎狄进犯,或者没有列国吞并,或者干脆战争永远不来,那晋国正处于一块风水宝地。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潜心发展,绝对可以成为一个富得冒油的诸侯国。

但那只是如果,春秋江湖,血腥着呢,你不去攻伐别人,别人也得来攻伐你啊。

晋献公眼睁睁看着中原大地上,东方大国齐国在齐桓公领导下掀起一**气壮山河的攻伐战,还有南方的楚国到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西方大国秦为驰骋西陲尽扫西戎部队。

英雄呐,咱老晋人哪点不比他们差?老晋人的历史,本来就是沙场点兵荡气回肠的战斗史啊。

只有走出去,晋献公才能开始他的征伐之路。走出去之前,不将家里的隐患消除了,哪里放心得下?所以说,晋献公的尽逐群公子之举,虽然被定性为晋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错误,但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当他重用士蒍,在士蒍的精心部署下解决了这个问题,士蒍也便得到了进一步的重用,他任命士蒍为大司空,交给他解决另一个隐患的重任,那便是前面讲过的曲沃问题。

曲沃这样的大城,无论谁在那里,只要据城而乱,都够晋献公喝一壶的。

解决办法就是在曲沃与翼城之间,再修一座规模超过曲沃的大城,然后将晋国都城迁去那里即可。

士蒍再次领命,经过整整一年多的努力,在曲沃和翼城之间,修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新城,绛城。晋献公看着这个气势恢宏的绛城,他作出了迁都绛城的决定。

迁都绛城是晋献公在位时的又一个重要举措!我们说过,曲沃与翼城相隔仅三十公里,在其中间建立一座都城,完全可以实现都城对这两地的直接管控。无论是曲沃,还是翼城,一举一动尽在绛城的眼皮子底下!

内部隐患终于全部得到消除,在国际关系上,晋献公终于可以将周天子给予的权力给运用起来了。什么权力?原来,公元前676年春,晋献公即位晋国国君后不久,按规定需要到周天子那里受封。于是,晋献公便赴洛邑朝觐周王。

这次朝觐,不但使自己的地位得到当时周天子周惠王的承认,而且周惠王重提了当初分封晋国以及先王周平王对于晋文侯的勉励,鼓励晋国忠于王室,为周王朝征伐四方,以讨不遵。

当然,当时周惠王还给予了晋献公相当的赏赐,这个我们不去管了,反正赏赐的顶多也无非是一些酒杯祭器之类的。但周天子的勉励却是实质性的,也就是说,晋国拥有着与齐国一样的权力:征伐四方,以讨不遵。

周王室虽然日渐衰落,但周天子并非个个是混蛋。周惠王敏锐地感觉到齐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了,一个过于强大的诸侯对于天子的威望来讲是不利的。

周天子需要培植另外一个诸侯,希望他快点强大起来,以抗衡齐国这样强大的诸侯。这个诸侯是谁呢?秦国实在太远了,楚国又不能视同姬姓血亲的,更何况,楚国还僭越称王呢。

那只能是晋国,而晋国的国君,正是现在的晋献公!

公元前668年,晋献公宣布将晋都城由翼城迁至绛城。从此,春秋江湖舞台的晋国,便一直以绛城为都城。

刚迁到绛都的晋献公,便准备找虢国的晦气了。

为什么是虢国呢?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历史上的恩怨。

前面讲过,晋国早在晋文侯在位时,便支持了周平王,而虢国支持的是另外一个周厘王。矛盾由此种下,晋文侯更是在袭杀了周厘王后,使虢国顿时失去了所谓的正统天子的庇护,从此对晋国是如同血海深仇般。

到后来,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和曲沃武公数次攻下晋国公族大宗的翼城,但总是功亏一篑,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当时周天子的反对。而主要反对的声音来自当时担任周王朝卿士的虢公,也正是这个虢公,数次率王师及虢军、诸侯联军来教训曲沃。

当时的曲沃只能是忍气吞声,无可奈何地看着翼城这只煮熟的鸭子一次次飞走。

尤其是曲沃庄伯那一次,本来已经取得了周天子的支持,当时甚至还派出王师来支持曲沃,也再次占领了翼城。结果就是这个虢公使了阴招,使周天子立即反悔,转而支持翼城。

晋国与虢国的矛盾根本没法调和,但虢国当时国力强大,多次率诸侯教训晋国,晋国一次次忍气吞声。

然后是群公子事件中,虽然晋献公消灭了绝大多数的群公子,但仍有几个漏网之鱼突围而逃到了虢国。虢国人对他们还挺客气。这是晋献公的一块心病,斩草必须除根。

长远的考虑则是虢国正处于晋国南边,当时分为北、南两虢国,实质上是同一个虢国,北虢国是依附于南虢国的。

晋军要进入中原,必然要经过虢国。也就是说,虢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他是晋国进军中原的一只拦路虎,从战略层面考虑,虢国必须除去。

公元前668年,晋献公亲率晋军讨伐虢国。结果,信心满满的晋献公却遭受到了败绩。

原来,虢国并非弱旅,不但南北两个虢国紧紧相联,虢国北边还有一个虞国,晋军如果南下中条山进攻虢国,必须要借道虞国。

虢国作为当时周王朝的卿士诸侯,与虞国本就同为姬姓,并且结成联盟。所以晋军向虢国进发,必须绕道虞国,而绕道虞国则必须沿山道通行,战车等很难通过。

结果,晋军到达虢国时就是一支轻装且疲惫的部队,而且,虢国早就从虞国处得到了晋军来犯的情况,怎么打得过虢国?史料记载,晋献公讨伐虢国,落败而归。

晋献公哪里肯咽下这口气?第二年,重新整顿兵马的晋献公再次讨伐虢国。

这一次,大司空士蒍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对晋献公说:“主公,虢国当然要讨伐,但现在我们师出之名还不够,尤其是虢国实力较强,内部也团结。我们还是要等等,时机出现,再伐不迟。依臣之见,眼下我们晋国还是先吞并几个小国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