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章 晋景公 第19节 解扬守信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十章 晋景公 第19节 解扬守信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晋国的援军出发了吗?一个月过去了,援军没到,宋国继续派出求援使者。晋景公继续派出回使,这次派出的是大夫解扬。

解扬的任务就是告诉宋国人,说晋国援军很快就到。而此时,楚军一边围攻宋国,一边也在关注着晋国,他们很担心晋国会此时会来救援宋国。

但晋军仍旧没来,倒是来了一个晋国人,正撞到了楚军巡逻队手里。解扬就这样被抓了,带到了楚庄王面前。

楚庄王当然知道宋国正在向晋国求援,也知道这位叫解扬的大夫肯定就是晋国派来通报晋国援军的消息的。他不想与晋国交恶,但他更知道晋国已经与楚国和解后,晋国不会派出援军来救援宋国。但他更不想让解扬去为宋国人打气。

楚庄王对解扬非常客气,非但给了吃的喝的,还赠送给解扬大把的财物。楚庄王对解扬说:

“不谷此次专为宋国而来,因为宋国居然杀了楚国重臣,此仇非报不可。所以,不谷不能为难大夫您。大夫自晋国来,想必是去告诉宋国人,说你们晋国很快就要出兵了。其实不谷很清楚,晋军不会来救援宋国的,希望大夫您明天如实对宋国人讲吧,就说晋国不会派出援军了。”

解扬哪里肯答应?因为他得到的命令是告诉宋国,说晋军很快来救援宋国。这是来自国君的命令,虽然解扬也知道,看来晋国是不会来救宋国了。所以解扬不同意。

楚庄王很有耐心,他讲事实摆道理,再加上对解扬实在太客气了,终于让解扬感动了,解扬表示,那就按楚王的意思,明天去对宋国人讲。

楚庄王很高兴,于是,第二天,让解扬上了楼车去和正在城墙上的宋国将士传话。

解扬站在高高的楼车上,对着睢阳城上的宋军将士大声道:

“宋国弟兄们,我是来自晋国的解扬啊。这次受国君之命,出使你们宋国,却不料落到了楚国人手里。我们国君说了,你们就奋力守城吧,因为晋军已经整装待发了,不日将抵达这里。另外,我要告诉你们,楚军的军粮快断了,胜利的曙光就在来临了!”

解扬的话让艰苦守城的宋国将士们无不欢欣鼓舞,城上城下都奔走相告:知道么知道么?晋国援军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再坚持几天,楚军很快就要断粮而撤退了。

顿时,守军士气大涨。楚庄王哪里料到解扬居然出尔反尔,明明答应了自己,却立马食言,这下楚军攻城更困难了。

楚庄王终于火大了,他命人将解扬五花大绑,黑着脸对解扬道:“既然大夫是这么一个不守信用的人,那就无资格立于天地间,就让不谷来为上天除掉这种毫无信义之徒吧。”

解扬哈哈大笑道:“大王您错了,大错特错。外臣我不但不是不守信用的人,反而是全天下最有信义的人,既然大王您一定要杀外臣这样守信用的人,那外臣也就无话可说!”

楚庄王气得差点笑了:“什么什么?你昨天还答应不谷今天对宋国人讲晋军不会救援宋国,但刚刚你却告诉宋国人说援军正在路上,这还是守信用?”

解扬庄重道:“大王,您应该知道,守信是对有道义者人而守的,对于没有道义的人,哪里需要守什么信义。作为国君,应该以道义来发布命令,作为臣子,应该以守信来执行命令。

国君有道义,对同一件事情就不会发出不同的命令;臣子有信义,对同一件事就不会接受不同的命令。

大王,外臣接受的是寡君的命令,这是寡君因为与宋国有盟誓,而必须要给宋国以支持的一个命令,这是合乎道义的命令。外臣必须执行,这正是外臣的信义。

而大王您,通过贿赂外臣并给外臣下达的这个命令,那是不合乎道义的啊。对外臣来说,对救援宋国这事,只能执行寡君的合乎道义的命令,而不是来自大王您这样不合乎道义的命令啊。

大王您为了自己的目的,强行要求外臣放弃信义,违背寡君的命令,这不是为君之首啊。外臣受君命而出,岂能因受贿而弃之?故外臣答应执行您的命令,这是外臣为了真正将寡君的命令执行下去而采取的措施。

现在,外臣已经完成了使命,即便死了,又有何憾呢?”

好家伙,这个解扬,口才一流啊,把楚庄王说得是哑口无言!但楚庄王非但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认为解扬讲得对。

楚庄王亲自将绑在解扬身上的绳索解开,拉着解扬的手对自己的将士们道:“大家看看这位解扬大夫吧,这是一位德行高尚的晋国大夫啊,他刚刚为我们上了一课,我们都要遵照他的话去做啊。晋国有大夫如此,如何不能强大?”

最后,楚庄王根本不再为难解扬,而是立即将解扬释放回国。“大夫一路走好,还请大夫转达不谷对贵君侯的问候,希望晋楚两国世代友好啊。”这是楚庄王送别解扬的话。

解扬,就这样为我们留下了一个“解扬守信”的典故。

但宋国毕竟等不来晋国的援军,楚军兵围宋国都城睢阳整整九个月后,公元前594年5月,宋国终于崩溃,最后向楚国屈服。

当然,宋国这次对楚军的抵抗行动是可歌可泣的,也是令人动容的。他们最后是弹尽粮绝,史料记载,城内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状!

这个易子而食,讲的就是因为人们没有吃的了,只好吃人肉,那只有杀了孩子吃,而自己家的孩子实在下不了手,那两家便互相交换着将孩子杀了来吃。这是何等残酷的一种情况啊。

与易子而食相关连的,还有一个成语,那便是析骸以爨,意思就是孩子被杀了吃掉后,骨头还舍不得扔掉。因为战乱或饥荒到了这个程度,柴火都没了,骨头是需要被打碎了当柴火来烧的。

这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读来不禁令人动容。

晋国国君晋景公得知宋国向楚国投降后,长叹一声,罢了罢了,中原,就暂时让给你们楚国佬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