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章 晋景公 第19节 鞭长莫及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十章 晋景公 第19节 鞭长莫及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晋国向中原诸侯展示了强大的军力,这让郑国心惊不已,泌之战才过了多久啊,晋**力居然恢复如此之快。这让忠心于晋国的宋国一下子打了鸡血,有这么强大的晋国存在,咱宋国会怕了你楚国?

宋国人所不知道的是,晋国此时不会跟楚国打仗的。但是,楚国却要打你宋国的。公元前594年,连续三年不断讨伐宋国的楚军又发起了新一轮对宋国的打击。说起来这个宋国,别以为军事上一直不行,是的,打别人他是不行,但挨打的能力是超一流的,是当时春秋史上与郑国一样。

所以,当楚国来讨伐宋国时,宋国自然而然想起了晋国,急向晋国求援。晋景公很郁闷,救还是不救?

大臣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不救宋国,那意味着晋国将失去唯一的盟友,而且是真正的铁杆盟友。但能打得过楚军吗?如果再败,惹毛了楚国,楚军直接攻打晋国,秦国此时再从西线发起进攻,那晋国便有亡国的危险。

这时,有一个叫伯宗的大夫出来谈了自己的看法:不救。

伯宗,生辰不详,卒于公元前576年,晋国大夫。伯宗祖上并非土生土长的晋国人,而是宋国人。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时,宋国国君宋襄公礼遇了重耳一行人,从此晋宋成为铁哥们。

宋襄公有六兄弟,六弟公子遨便在晋文公时期到了晋国出仕,被晋文公任命为大夫。伯宗正是这位弟公子遨之孙。

伯宗是一个贤能的人,在治国理政方面颇有见识,善于雄辩,口才一流,但他有过于刚直,尤其是在发表自己意见时,总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架式。

据说,伯宗夫人很为他担心,便告诫他说:“小偷憎恨主人,百姓爱戴明君。有喜欢好人的人,也有憎恨嫉妒的人。您喜欢直言不讳,但不见得您的意见建议一定正确,如果出现有人心里不服但又说不过您,那内心一定对您非常厌恶。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话,您就一定会招来祸患啊。”

伯宗不听。有一次伯宗下朝归来,面带喜色,夫人看他得意洋洋的样子,便问其缘由。

伯宗说:“今天我在朝廷就军国大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得到了国君的表扬,当时身边好几位大夫都夸奖我,说我智慧过人,与当年的阳子可以媲美了。”

这里伯宗讲的阳子,便是我们重点讲过的晋国文襄时代的阳处父,曾经当过晋襄公的师傅,官居太尉,且经常领兵作战,以口才佳、善用计闻名诸侯,但也华而不实。后来在晋襄公晚期,在晋国中军元帅人选问题上,因极力推荐赵氏,从而得罪了狐氏,结果被狐氏刺杀身亡。

伯宗夫人听后很担忧,她说:“夫君呐,妾听闻,子粒饱满的谷子并不华丽,有见解的真话并不修饰,您说的阳子,素有华而不实、 言而无谋之名,因此才招来祸患,故您有什么值得得意的呢?”

伯宗心里很不悦,说:“你还是不相信为夫的本事,这样吧,为夫准备邀请几位大夫喝酒,边喝边聊,夫人你就在一旁伺候并留心听我们交谈,到时你就会知道了。”

于是伯宗挑了个日子请了几位要好的大夫一起喝酒,伯宗夫人全程伺候。散后,伯宗问夫人“现在,你觉得如何?”

夫人答道:“从今天喝酒的情况来看,您与几位大夫在谈论时,大家的确不及您。但是,夫君呐,您可知道,现在百姓已经对国君不满不止一天了,晋国也许将面临着内乱。您性格如此刚烈,言辞如此激烈,妾还是担心万一国家有变就会牵连到您啊。

但是,妾亦知,本性难移,您的性格已经没办法改变了,既然如此,那妾提醒您多结交贤能的大夫,万一出现危机,至少您可以让儿子州犁得以保全吧。”

州犁,即伯州犁,伯宗的儿子。伯宗见夫人仍旧这么说他,很不高兴,但也对夫人嘱他多结交贤能大夫上了心。后来,伯宗被人陷害而死,但他的家人因为有晋国大臣保护故得以幸免。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讲。

这里因为伯宗登上春秋舞台,所以讲了讲他的故事,其实,讲的主要还是表现伯宗夫人之见识。后来,西汉刘向把伯宗夫人列为烈女传里的一位代表人物。

而现在,围绕着到底要救宋国还是不救宋国,这位宋国公族后裔伯宗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伯宗一开始便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什么意思呢?就是马鞭虽长,但只会打到马头或者马屁股上,马的肚腹那里是够不到的。老天最近是在眷顾楚国,而不是我们晋国。我们虽然也很强大,但还是不要违了天意,不要与楚国发出战争了。

这就是成语“鞭长莫及”的典故。

晋国主战派马上反对:如果不救宋国,那我们晋国将失去宋国,而且从此见死不救的名声将一直套在晋国的头上。

伯宗笑了笑,用他那文皱皱的语调说:“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贪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

什么意思呢?伯宗对大家说,是屈是张要心里有数。江河湖泊能容纳污浊之物,山林草莽能隐藏蛇蝎障气,上好的美玉也有瑕疵,国君应该会忍受羞辱,这些也都是合乎天道的。我们还是再等等看吧,与楚国开战,不是这个时候,需要时机啊。

伯宗同志又给我们发明了几个成语:藏污纳垢、瑾瑜匿瑕。其中,瑾瑜匿瑕后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也有瑕疵,但往往看不到,这说明美好可以吸收瑕疵。

我们看一个人,他表现得很完美,几乎找不到他的任何缺点,但凡是个人,总是有缺点的,只是他的优点太多太突出了,所以我们也便忽视了他的缺点,这便是瑾瑜匿瑕。

众人皆不说话了,有的人心里在想,你伯宗作为宋裔都不想去救宋,我们着什么急?

于是,晋国决定不救宋国。但至少要让宋国人知道,晋国一定会去救他们的。晋景公的使者急赴宋国:“兄弟们,顶住啊,援军很快便到!”

晋国答应出兵救援了。宋国人民一片欢呼,士气又大涨了起来,全城动员,全民皆兵。楚庄王一边关注着晋国的动向,一边下令继续攻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