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七章 晋襄公 第7章 晋襄公 第19节 王官之战

但由士穀代表晋襄公主持由其他各国诸侯参加的诸侯会盟,在客观上让晋国的强势令天下诸侯不安,这叫什么?这叫强权政治嘛。但晋襄公实在顾不过来,因为他确实是辛劳的,将中原诸侯那些事务处理得差不多了,晋襄公又得堤防西方的秦国了。

秦国在做什么?秦国在酝酿着复仇行动!崤山之战、彭衙之战接连惨败于晋国,再是晋国组织了诸侯联军讨伐秦国,被夺取了汪邑和彭衙,短短三年间,三次军事上的失利,秦穆公坐不住了。

此时的秦穆公,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他本是一个坚定地执行着历代秦君既定的战略方针:东进,向中原靠拢,融入华夏中原,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但是,在强大的晋国面前,秦穆公几乎要失望了,他已经很努力了,而且也获得了河西五城,将秦国的疆域东进到了黄河,与晋国以黄河为界。

但他再也无法前进了,因为晋国实在太强大了。秦穆公必须调整秦国的战略方针,但连续三次失利于晋国,这口气必须先出掉!

秦人本就是血气方刚的,秦穆公虽然是花甲老人了,但他必须要为秦国做最后的一件事:打败晋国!

关于秦国的情报不断传到晋襄公手里,晋襄公皱着眉,思忖着该怎么来应付来自秦国无休无止的军事行动呢?晋国国家最高领导人会议召开了,赵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主公,秦国屡屡败于我国,这口气放在谁身上都吃不消。现在我们南有楚西有秦两大主要敌人,相比秦国,楚国更令人担心呐。楚国始终不服我们晋国,他们一直在争取陈、蔡、许、江、郑等国,一个不慎,这些墙头草便会倒向楚国。

据臣所知,秦人好战,如果不让他们得到一些便宜,那他们一定会死打蛮缠下去,这将耗费我们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依臣所见,对秦国,我们作好败一仗的准备,败而无损,又要让秦国出了气,挣回点面子,同时展示强大的军事实力,让他们知难而退。等到时机成熟,我们再组织联军,以被秦国侵犯为理由,给秦国以更大的打击。”

不愧是赵衰,这样的想法是战略性的,只要你秦国再来进犯晋国,那我们晋国便输你秦国一阵,但输而无损,又让你秦国挣回面子。展示军威,让你秦国知难而退,同时又给晋国留下以后随时收拾你秦国的借口。一举四得!

对秦的战略方针就这样定下了,而秦国的报复性行动也如料来了。公元前624年夏,秦穆公亲率秦军主力,以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为大将,渡过黄河,浩浩荡荡向晋国杀来。

这一次,秦穆公甚至烧掉了渡船,向全天下展示了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秦军将士士气极度高昂,全军上下同仇敌忾,气势非常令人震撼。

放着这样一支军队,晋国哪怕国力再强,如果想要硬碰硬与秦军对战,极有可能失败,哪怕是侥幸取胜,那也应该是惨胜。而如果这个时候楚军进犯,那晋国霸业极有可能在晋襄公时代便被终结。

如果没有赵衰为晋襄公提出的“避其锋芒”方针,晋国真的危险了。而现在,晋襄公在强大的秦军面前,命令全军将士,避免与秦军接触,坚守城池而不出!

秦军渡过黄河烧掉渡船这样的举动,可谓是后来项羽的“破釜沉舟”的祖师爷了,也是后来兵家提出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最早案例,在这样的军队面前,晋军采取了避其锋芒的战术,任凭你秦军怎么嚣张,广褒的晋国土地上,就当你们来旅游吧。

秦军在渡过黄河前,首先攻占了原本是秦国后来被晋军夺取的汪邑和彭衙两邑,渡过黄河后,攻取了晋国的王官和郊邑(两邑均在今山西闻喜县一带)。见晋军避而不出,秦穆公知道想要与晋军决战的计划落空了。

无奈之下,秦军再次南下自茅津渡(今山西平陆西南的黄河渡口)渡过黄河,直抵崤山,收拾公元前629年前战死于崤山的三千秦军将士尸骨,就地掩埋,建造标志后,撤军回国。

秦国,总算是对晋国取得了一场象征性胜利。但秦穆公也好,孟明视也好,对这场胜利只能说是苦笑,因为秦军根本没有撼动过晋军半毛,最多也只是收回了被晋国占领的两个城邑。

至于占领了晋国在黄河以东的王官和郊邑,那对秦国来讲是两块飞地,根本无法管理。

秦国无非就是取得了一场胜利,晋襄公估量了一下,晋军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晋国的损失,无非是在外界名声上,晋军战败了。其实晋军根本没有战,败的结局却是为了今后更大的胜利打个基础罢了。

秦国也终于想通了,这个世道,只要有晋国在,那秦国想要继续东进只能说是痴人说梦。秦人的梦想,那就去西方吧。

从此,秦国调整了战略,将东进改成了西拓,最终秦穆公在最后的几年里,大举兼并吞灭西戎少数民族部落,拓地千里,灭“国”十二,成就西方霸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