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七章 晋襄公 第7章 晋襄公 第18节 强势霸主

但秦国人是血性的,也是好斗善战的,连续两次败于你晋国,这口气必须得争回来!

这是秦国国君秦穆公的想法,也是秦军统帅孟明视的想法,更是秦三军将士的想法!样的想法,注定了秦国还要来报复!

晋襄公确实得作好准备了。既然你秦国人是必定要来报复的,那寡人还不如趁你新败,再踩你一脚!

公元前625年冬,晋襄公向中原的宋国、郑国、陈国三个诸侯国发出了通知,要求三国率军与晋军组成联军,讨伐秦国,一举攻取了秦国的汪邑和彭衙两地。

晋襄公时代的晋国,确实太强大了,西线可以说是牢牢压制了秦国;南线则是牢牢压制了楚国。东线呢?东线还有大把的事要处理。比如卫国,卫国居然趁晋国将主要精力对付秦国时发动袭击,这还了得?

晋襄公准备讨伐卫国的消息传到了卫国,卫成公慌了,他立即去找陈国国君陈共公,因为陈共公曾经保证过,一旦晋国来讨伐卫国,陈国将为卫国去说情。

陈国为何有这个底气?说起来也是挺搞笑的一件事,城濮之战以后,原本是楚国阵营的陈国投了晋国,甚至所有的中原诸侯都投了晋国。其中许国却夹在中间很难做人,许国一开始也是投了晋国的,但迫于楚**威,不得已与楚国继续保持联系。

这惹怒了晋国,于是,晋国组织一帮小弟教训许国,迫使许国重投晋国。

楚国可不是吃干饭的,楚军很快北上,很快降服了陈、蔡两国。

晋国也不甘示弱,于是便出兵讨伐陈、蔡两国。陈国与卫国是百年友好邻邦,陈国见晋军前来,便向卫国求援。卫国本就对晋国不服,见好朋友受欺负,于是出兵攻打晋国。

但晋国没有立即报复卫国,是因为卫国攻打晋国时,西边的秦国也出兵进攻晋国。

在这个过程中,卫国国君卫成公其实是很担心的,因为他知道卫国根本不是晋国的对手。向晋国叫板,无非就是出口恶气,展展卫国人的刚性而已。

陈国、蔡国暂时投向楚国那是迫于楚军之威,楚军一撤,两国都又投向了晋国。反正在那个时候,对那些弱小诸侯来讲,在大国争霸的国际局势面前,就认定一个原则:谁的大腿粗,便抱向谁。

陈国很积极地参与晋国主导的各项国际活动,取得了晋国的信任,所以这一次晋国决定出兵教训卫国,陈国便为卫国活动了起来。

具体的方法也是令人大跌眼镜的:陈国建议卫国逮捕执政大臣孔达,把孔达交给晋国处理,卫国主动请罪,表足态度即可。

于是,晋襄公正待出兵时,突然卫国派人来请罪了,还带来了卫国执政大臣孔达!

卫成公的使者对晋襄公说,不是卫国自不量力主动得罪晋国,而是这个叫孔达的家伙,私自调兵侵犯晋国。

现在卫国已经将他逮捕了交给晋国,是杀是剐全由晋国决定。今后卫国将坚定地跟着晋国走,请晋国务必要原谅。

这一顿忽悠,晋襄公还真的放过了卫国。因为晋襄公要的不是灭了卫国,而是要让包括卫国在内的所有中原诸侯都服服贴贴。不但要服贴,还要对晋国的命令表现出极强的执行力。

现在晋国主要有两大敌人,一是楚国,二是秦国,都是相当强大的诸侯,单靠晋国自身的实力,如果不联合中原诸侯建立最广泛的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联盟,晋国迟早要被这两国给拖垮的。

要对晋国的命令表现出极强的执行力,包括大家要主动、及时向晋国朝见,晋国发出通知开会时,大家都要来,发出号令去攻打某个诸侯国时,大家也都要来。

不但要来,而且还要国君亲自来,国君不亲自来则表示对晋国不够尊重,不够尊重便要予以处分。

象鲁国,便面临着一个处分。

原来,公元前627年,鲁国国君鲁僖公薨了,按规定,一国发生国君去世、新君即位等重大事件时,必须向盟国通报,当然也必须向盟主汇报。

但新任国君鲁文公因为要处理国家大丧实在太忙,所以没有亲自赴晋国向晋襄公汇报,只是派出卿大夫公子姬敖出使晋国。

晋襄公处理完了一大堆事后,鲁国的这个问题线索还没有处置完毕,现在腾出手来要教训鲁国了。

晋襄公之所以必须教训鲁国,那是为了维护晋国霸主权威的需要!父亲晋文公以及历代晋君好不容易把一个强大的晋国交给自己,无论哪一方面都要将晋国维护好。

所以在晋襄公时代的晋国,真的很忙很忙,单单史料记载的事件便相当多。而关于鲁国的事,则记载得更为详细。因为史料中有一部份量很重的《春秋》,这正是鲁国人编写的。

听说自己将要受处分,鲁国国君鲁文公慌了,他马上作出补救措施:带了大把的财物去晋国朝见晋襄公。晋襄公一看,哟,服软了啊,但总不能这样放过你鲁国吧,太傅,你辛苦一趟,去接见一下鲁侯吧。

公元前625年4月13日,阳处父受命,在晋国接受了走了将近一个月才到达晋国的鲁文公的朝见。这代表什么?这代表晋国正式开启了大夫级别的官员接受诸侯国国君的朝见之先例!

按理,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你晋国再强大,大夫就是大夫,人家国家再弱小,那也是诸侯啊,两国的外交活动,必须讲究一个外交人员地位上的平等。你晋国太霸道了吧?

但晋襄公就是要立威,而且晋襄公也太忙,老是把精力放在接见各国国君一系列繁文䋈节的朝见礼仪上,寡人治什么国理什么政?

晋襄公此举不但开启了在晋国,由大夫接受诸侯国国君朝见之先例,还开启了在整个春秋江湖,由大夫接受其他诸侯国国君来本国朝见之先例!

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然后对晋国来讲,便形成了一个惯例。过了两个月,即公元前625年6月,晋襄公在垂陇(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召集了一个小规模的诸侯会盟,参加的国家有鲁国、陈国、郑国、宋国。

这一次,晋襄公依旧没有亲自参加,他派出了大夫士穀全权代表自己。

士穀是晋献公时期赫赫有名的士蒍之子,这里开始登上春秋江湖舞台,在接下来的晋国风云中,士氏家族将继续着先祖的荣耀,我们后面详细会讲到。

这次会盟主要商讨的是卫国居然入侵晋国该受何种处罚的问题,就在这次会盟中,陈国替卫国讲了好话,再加上卫国逮捕了执政大臣孔达,并交给晋国处置,所以晋国最终放过了卫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