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七章 晋襄公 第7章 晋襄公 第10节 司空胥臣(1)

自即位以来才一年的晋襄公欲哭无泪,先轸本就是父亲晋文公留给自己的镇国之宝,而正是自己将这个镇国之宝给弄丢了。先轸呐先轸,寡人有多少事需要你来做啊。

为表彰先氏家族对晋国作出的伟大贡献,晋襄公直接认命了先轸之子先且居代领中军元帅一职。

先且居,晋国大夫,先轸卒后继承先氏家族族长,生于约公元前660年,卒于公元前622年。这里,我们得再次交待一下晋国十卿了,因为人事总有变动。

中军帅佐:先且居、郤溱;上军帅佐:空缺(原上军帅佐狐毛、狐偃均卒于公元前629年);下军帅佐:栾枝、胥臣;新上军帅佐:赵衰、箕郑;新下军帅佐:胥婴、先都。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晋国上军帅已经出现了空缺。接下来,马上又会有更多的空缺,因为这些帅佐将陆续去世。

而晋国的卿级班子人事变动,我们是必须要讲明白的,因为晋国的春秋风云,其实是两条主线,一是与楚国之争,二是内部权力斗争。

这里要提的另一个人是下军大夫郤缺。前面我们讲过,在箕地之役中,郤缺表现突出,俘虏了白狄首领白狄子,立了大功。晋襄公将郤缺提拔为卿大夫,但此时并未给予实职,即在军中郤缺不是五军的帅佐。

郤缺又是谁呢?这要感谢胥臣,因为是胥臣举荐了郤缺。胥臣是晋文公时期的老臣了,也是当时晋文公手下的“五杰”之一,追随晋文公流亡的那批贤人之一。

我们先讲一讲胥臣。

胥臣,生于公元前697,卒于公元前622年,字季子,中国胥姓鼻祖,其父亲为晋国大夫胥柯,爷爷为晋国大夫胥懿。

但晋国的这支胥氏从何而来,实在无从考证。有人说是源于远古的炎帝部落赫胥氏族,也有人说是源于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华胥氏。

笔者更相信晋国的胥氏源于姬姓,姬姓王族中可能有一个人叫姬胥,或者曾经有一个叫胥的封邑,反正到了晋国便成了晋国大夫。

史载,胥臣是中国春秋时代晋国政治家、教育家,晋国司空。晋文公即位后,因胥臣劳苦功高,将臼城(在今山西运城)封给胥臣,所以又称臼季。因他曾任晋国的司空,所以,也有人叫他司空季子。

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比三公的地位稍低点,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也就是说,自西周以来,司空一直是很重要的一个官职,主要职责是替周天子掌管工程建设事务。

春秋战国时各国基本设置了司空一职,主要用以掌管工程。后来宋国的国君宋武公因为自己的本名便叫司空,于是为了避袆,将司空改名为“司城”。汉代时,司空的职责与御史大夫的职责常搞到一起。

司空一职的权力非常大,《后汉书·百官志》在“司空”的原注说:“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

到了西汉,汉成帝干脆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这个大司空已基本不再是掌管工程建设了。到了汉哀帝,又恢复御史大夫之名,然后折腾了一番又复为大司空。到了东汉,光武帝再设司空。汉献帝时又罢司空,改设御史大夫。

到了西晋时,司空,为“八公”之一,地位特高。隋唐的司空,也为三公之一,但仅是虚衔了,往往是在某个重要官职后加个虚衔。宋、辽、金也是如此。到了元代,司空便被废置了。一直到明、清,原来意义上的司空,便演化至了工部尚书。

中国的姓氏文化也有以官职名作姓的,比如司马,当然也包括司空。其实历史上复姓中曾有司空、司马、司徒等等,但后来到了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君主叫宋武公的,他的名字叫司空,害得所有姓司空的被迫改姓司功。到后来,与司有关的复姓,大多从复姓变成了单姓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