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七章 晋襄公 第7章 晋襄公 第7节 箕地之役

此时晋襄公一边收拾秦国,发动崤之战,一边继续着国丧,到公元前627年4月份,晋文公下葬,国丧暂告一段落。

晋文公自公元前628年12月薨,到第二年4月份下葬,正好符合“诸侯五月而葬”的礼制。但晋国能够做到一边办国丧,一边取得崤之战大捷,晋国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接下来,按先轸的方略,晋国应该考虑北狄部落了,而北狄不需要晋国考虑先动手了。北狄此次选择掠夺的对象倒不是晋国,而是齐国!对北狄人来讲,晋国大丧正是好机会,而齐国刚开始走向衰落,想当年齐桓公搞的那一套尊王攘夷让这些少数民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此时不搞点报复行动实在对不起自己。

这里,我们讲讲北狄那点事。

北狄并不是一个武装,而是指很多狄人武装。据说,狄其实就是商代的鬼方部落,鬼方,又叫易国,是夏商时居于我国西北方的部落,是商帝国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

史料记载,当时鬼方所处的漠南地区多次发生大规模战争,这些战争都是由商王朝发动的讨伐战争。鬼方人不断被驱逐,有的甚至迁到了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

到了春秋时,西北的少数民族部落不再被称作鬼方,而统一称作戎。相对于西戎,由于这些戎主要在西北,故记录为北戎。后来为了区别四方少数民族部落,史料的记载分别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之称。所以鬼方演进到春秋时期,应该算是北狄了。

北狄有许多部落,其中有一支部族人喜好穿红色衣服的便叫赤狄。当年入侵中原,直接灭了邢国、卫国的那一支狄人便是赤狄,也称赤翟。另外还有长狄、白狄,史料未见其得名之因,但极有可能是依据形体肤色来命名的。

到后来战国时期以及秦汉时期,大名鼎鼎的匈奴,其实便是曾经的北狄武装。

北狄并非一个部落,更不是一个国家,北狄不但有赤狄、长狄、白狄等大部落,大部落中又有小部落,各部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赤狄与白狄便经常互掐,象晋文公重耳曾经逃亡了12年的那个翟国,便是白狄。北狄的部落太复杂了,我们简单提几个与晋国有关的几个北狄部落。

当时赵衰与重耳所娶的叔愧、季愧两姐妹所在的部落,便是赤狄中一个叫廧咎如的。晋献公其中有一个夫人小戎子,那应该是来自小戎部落的(当时驱戎、大戎、小戎都称为狄)。

秦晋之好时,公元前638年秦穆公与晋惠公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所以才有后来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并问鼎中原的故事。晋国与姜戎的关系比较铁,这次对秦崤之战,便是联合了姜戎部落,这支部落也是被晋国安置在晋国南部一带生活的。

姜戎,其实就是想当年引犬戎攻入镐京导致西周灭亡的那个西申国。此时,西申国已经被秦国所灭。

反正在晋襄公时期,晋国周边的北狄主要有南部的姜戎,西北的白狄,北部、东南部的赤狄等。而现在,晋襄公要对付的正是白狄。此时,白狄正在武装入侵齐国,齐国立即向晋国求援。

但白狄武装来去迅捷,这里打一枪那里放一炮,抢劫掠夺一把就走,还没等晋国商议如何去救齐国,白狄武装倒主动侵犯到晋国地界了。

在白狄武装看来,什么齐卫郑燕晋,这些都是中原,都是富得冒油的地方,哪里会分得清谁的地盘?于是,抢来抢去,便抢到了晋国的地盘。

不把你白狄武装给收拾了,那咱晋国枉称诸侯之长喽!晋襄公大怒,命令先轸立即组织迎头痛击

公元前627年8月,在中军元帅先轸的统一部署下,晋军将决战地点选择到了箕地(今山西省榆社县讲堂村西南一带),晋襄公亲自出征。

先轸继续展示着他的名将,这次决战,先轸仍旧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晋军先在箕地设好包围圈,然后便是安排一支小部队前去搦敌,只许败不许胜,且战且退,将白狄军队悉数引入包围圈,然后是尽歼之!

在先轸看来,这支白狄武装生性残忍,必须悉数歼灭,否则漏网而去的那些家伙,用不了几年又会死灰复燃,这对晋国的西北边境来讲是一个麻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