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七章 晋襄公 第7章 晋襄公 第5节 错释秦俘

这是一场典型的伏击战,是晋军对秦军的一次成功伏击。这次伏击战的胜利,再次证明了先轸实为春秋第一名将。先轸一开始他便故意放秦军经此东去,却待秦国班师时予以伏击,这是典型的以逸待劳,他选择了在最适合打伏击战的崤山小道设下埋伏,果然大获成功。

此战,晋国不仅全歼了三千多秦军精锐,俘获了秦国三员主将,还不费吹灰之力,将秦国灭滑国的所有战利品收入囊中,并借此将原滑国的地盘一口吞了,一举数得。

秦晋崤山之战是春秋历史上一次重要战役,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晋两国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可以说,战争是秦国挑起的,孤军深入,千里远袭,灭了晋国的附庸滑国,得到了晋国的报复,从而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

崤山之战,标志着晋、秦两国关系由友好转为世仇。从此,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穆公不得不向西用兵。但在客观上,秦穆公专心征西,使得秦国开创了历史,兼并了大量少数民族部落,益地千里,成为西戎霸主。从此,也以强国姿态出现在春秋舞台。

作为强国,秦国采取了联楚制晋之策,不但使秦国成为晋在西方的心腹大患,还因为南方的老牌敌人强大的楚国,一直被牵制,从而不能把这个中原霸主给做下去。这是最符合楚国的国家利益的,秦楚之间的友好关系,一直延续着。

直到后来战国时代,秦国出了个张仪,楚国才开始被秦国当孙子耍,最后被王剪给灭掉。但不管如何,崤山之战,楚虽未参加,但却是最大战略受益者。

对于晋国来讲,这是目前最有利的,因为此战后数年内,秦国将不再有挑衅晋国的军事实力。而此时的先轸,又盘算起取得这场战役胜利后的国家利益了。

在先轸的战略思考中,有两点他必须解决:第一,原本属于晋国的河西五城,这本是晋国向秦国发起攻击的跳板,秦晋韩原之战后,晋国失败被迫割让给了秦国,使秦晋在地理上形成了以黄河为界的局面。河西五城是必须要收回的!能不能以秦军这三名将军换取这河西五城?

第二,秦军东进对晋国带来的威胁。尽管晋国强大,而且已经成为诸侯之长。但晋国眼下最迫切的是尽快从戎狄部落手中夺得土地,在楚国暂时不敢惹晋、中原各国普遍从晋的情况下,唯有将秦国稳住,晋国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对北边的戎狄部落用兵。

先轸处心积虑打这一场崤之战,直接目的就是打秦国一个晕头转向,短期内消弱秦国,然后挟兵威令秦国一时不敢动。秦军普遍缺乏将领,如果将这三员秦将长期扣留在晋国,势必使秦国投鼠忌器,从而牵制秦军,使秦国在至少数年内不敢东进侵犯晋国。

手头有了秦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用于解决哪一个问题呢?至少两个都可以一谈,手中的筹码必须用足了。相对而言,解决第一个问题符合晋国长远利益,解决第二个问题是晋国短期需要。随便哪一个都行!

先轸兴冲冲去见晋襄公,他必须先与国君商定如何处理这三名战俘,不能让国君随便将战俘杀了用于祭祖,这三名战俘是有大用的。

“主公,臣此番前来,欲向主公禀报下一步如何处置秦国战俘。”先轸有些激动,他并非因为自己又取得了一场大胜而激动,而是因为围绕着这三名秦俘,他已经有了一整套的战略构想。

谁料晋襄公听先轸提到秦俘一事,摆摆手道:“应母后之请,三名秦俘已经放走了,元帅不用再费心处置了。”

原来,晋国太后文赢听说秦军在崤山大败,秦军三员统帅悉数被俘,心急如焚,立即召见晋襄公,对晋襄公道:“听闻国君亲征大败秦军,母亲非常欣慰。又听闻国君俘虏了三名秦俘,母亲担心国君处置不当,特来过问。这三人胆敢在我国丧期间侵犯,相信一定是妖言惑君。

母后深知秦君为人忠厚,将两个女儿三个公族女子都嫁给了先君文公,秦晋一直交好,他本人肯定不会轻易与晋交恶的。

所以,虽然目前两国交兵,但相信都不是出于双方国君的本意,责任就在秦军孟明视等统帅上。这一次,孟明视等三人兵败崤山,秦君肯定很生气,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们。国君何不放了他们,让他们回国去接受处罚,以显国君仁德之心呢?”

晋襄公听后觉得有理,便吩咐放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秦国将领。先轸来晚了一步,此时三人都已经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